“为了捍卫属于自己的尊崇地位,李承乾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率先采取行动,发动一场军事叛变。
只可惜事与愿违,这场精心策划的兵变,终究还是以惨痛的失败画上句号。”
李善长的这番话,顿时引起了朱标的强烈不满。
“三弟不是越王,我大明也没有‘玄武门’!
韩国公,这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就在气氛变得有些微妙时,朱元璋身边的近臣——太监总管王景弘,快步走进来提醒道:“太子殿下,文武百官已经在奉天殿等候多时,陛下问你什么时候过去主持朝会?”
朱标稍微平稳了一下情绪,随即整理好衣冠说道:“本宫马上就出发,韩国公也一同前往吧。”
经过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朱标和李善长来到奉天殿,众大臣纷纷行礼。
此时朱标端坐于龙椅之上,开始处理朝政,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平静。
刚才李善长的话,让朱标意识到朝堂上的局势已经越发复杂。
三弟朱棡绝不可能如外界所传有不臣之心,必定有人在暗中作梗,企图收渔人之利。
朱标决定暗中调查此事,同时他更加警惕宫廷中的权力斗争。
毕竟身为太子,朱标肩负着维护大明江山稳定的重任,一举一动都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伴随着这声威严而洪亮的呼喊,朝堂之上顿时一片肃穆。
只见那身着华丽蟒袍的朱标,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下方群臣。
一旁的太监总管王景弘,则手持一柄精致的拂尘轻轻一挥,示意众人可以开始上奏了。
就在这时群臣之中走出一人,正是那位威名赫赫的曹国公李文忠。
他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殿前。
随后李文忠拱手作揖,朗声说道:“臣李文忠有本!”
他声音铿锵有力,响彻整个奉天殿。
时光回溯至洪武三年,那时的李文忠意气风发,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授予征虏左副将军之职。
此后不久,他便与魏国公徐达一同踏上征途,分兵两路北伐。
一路上他们势如破竹,率领着十万雄师穿越茫茫荒野。
越过险峻山岭,最终抵达了兴和。
在这里李文忠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功降服了兴和守将,为大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紧接着大军继续挺进,直逼察罕脑儿。
面对敌军的顽强抵抗,李文忠毫不畏惧。
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
经过一场激战,李文忠不仅生擒了敌方平章竹真,而且让敌人闻风丧胆。
随后军队驻扎在骆驼山时,李文忠再次发挥卓越指挥才能,轻松击退前来骚扰的平章沙不丁。
当部队行进至开平之际,李文忠更是一鼓作气,迫使平章上都罕投降归顺。
此时此刻,胜利的曙光已然在望。
然而正当所有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宁静——元顺帝驾崩。
太子爱猷识里达腊即位,史称元昭宗。
得知此事后的李文忠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迅速做出决策。
他派遣密探深入敌境,打探虚实,并根据情报带领军队日夜兼程赶往应昌。
元昭宗得知明军来袭,惊恐万分,匆忙向北逃窜。
李文忠则紧追不舍,终于在途中截获了元昭宗的嫡长子买的立八剌,以及众多后妃、宫女、诸王和将相官属数百人。
除此之外,李文忠可谓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此次出征他不仅焦获了宋元时期的玉玺金宝共计十五件之多,还有珍贵无比的玉册两件。
更有那象征着无上权力与地位的镇圭、大圭、玉带,以及玉斧各一件!
这些宝物无疑彰显出,李文忠此番征战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成就。
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派遣出一支精锐铁骑,如疾风般向北追击。
一直追到北庆州方才罢休,随后李文忠凯旋而归。
在归途中路过兴州时,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武。
成功擒获了北元国公江文清等一众要犯,并迫使三万七千名敌军投降归顺。
这一壮举再次展现,李文忠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魅力。
待到抵达红罗山之际,他的威名已然传遍四方。
在此地李文忠再度施展神威,降服了杨思祖所率领的部众多达一万六千余人。
至此他的军队规模愈发壮大,声威震天动地。
当李文忠胜利班师回到京城,将这份令人振奋的捷报送呈御前后,朱元璋亲自莅临奉天门,接受满朝文武百官的朝拜祝贺。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
紧接着朱元璋论功行赏,大行封赏功臣之事。
其中尤以李文忠的功绩最为卓著,堪称首屈一指。
因此他被赐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的崇高称号,同时特别晋升为荣禄大夫、右柱国,以及大都督府左都督等显赫官职。
不仅如此李文忠还受封为尊贵的曹国公,得以参与国家重大军政事务的决策。
此外他每年还能享受到高达三千石的丰厚俸禄,并获得了世袭罔替的殊荣,可谓荣耀至极。
就在洪武四年的金秋时节,颍川侯傅友德等将领成功平定了四川地区。
此时李文忠再次肩负重任,领命前往该地进行安抚工作。
以确保局势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四川,随即下达命令开始建造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的成都新城。
不仅如此李文忠还精心部署军事力量,派遣大批精锐之师驻守各个郡县的战略要地,确保边境安全无虞。
一切安排妥当后,他这才怀揣着圣上的旨意踏上归程。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洪武五年。
这一年李文忠再次肩负重任,以左副将军的显赫身份,从东路挥师北伐。
他率领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出居庸关,一路疾驰直奔和林而去。
所到之处,北元军队闻风丧胆,纷纷落荒而逃。
当军队行进至口温一带时,李文忠深知此处地势险要,必须小心谨慎行事。
于是他果断命令部将韩政等人,负责守护宝贵的辎重物资。
李文忠自己则身先士卒率领主力大军,每个人都背负着足以维持20天的充足粮草,马不停蹄飞速赶往土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