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一章 怕什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材料种子一起买回来了,那就要开始了。

    李默先让大家将菜田深耕暴晒三四后,施下大量农家肥,用耙耙平,向其他村民买来陈烂的稻草或麦秸,这个原来是大集体的,责任田后也分给了各家各户。不过它用量很大,像曹镇这种大亩,一亩田往往得用上近三千斤,自家肯定不足,不足了,只好拿钱向其他人家买。

    这个容易,不需要票,塘湾四个村不足,还有其他村庄呢。

    先行洒下粪肥与饼肥,再将这些稻草麦秸切碎,洒在翻耕后的菜田间,再一亩地洒上六七十斤生石灰。

    随后洒水,覆上拱棚,再覆上大拱棚,盖上草帘子。

    大伙一起不解,张干事问了一句:“生石灰不烧田吗?”

    “生石灰不是烧田,是烧庄稼,但现在不是没有移载吗,到移载的时候早就产生各种化学反应,不是生石灰了。”

    李默顺便解释了它的作用。

    这叫生石灰消毒法。

    当然,也不能乱用的,得先用从石头城买来的ph试纸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塘湾总体地势比较低洼,又是圩田,加上以前使用的化肥多是氮肥,因此土壤呈酸性。

    不过以防万一,用试纸查一下,会更稳妥,酸性土壤可以用这个方法。若是碱性土壤,那千万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一是改良了土壤酸碱度,二就是消毒。

    这些碎草碎秸沾了水后,会进一步加快腐烂,并且罩上了两屋拱棚,加上草帘子,密封保温,草秸腐烂速度会变得很快,腐烂的过程则会放出高温。加上生石灰的作用,能迅速将土壤里各种病菌与线虫杀死。

    其实李默这种方法也不标准,准确地做法是六七月、七八月份,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及饼肥,把地整平耙细,再洒下草秸生石灰,翻地、藻水、铺膜,密闭大棚半个月,基本就能杀死各种病菌与线虫。

    但错过了这个炎热时间,李默只好做了一些改进,过了两,他跑进去用温度计量了一下地表表面温度,与地下温度,让大伙送进去火盆子,强行提高温棚里的温度。

    火盆子进去了,又要心一件事,非是二氧化碳,而是一氧化碳,因此随后人进去前,必须将棚门打开一段时间,等到外面的空气流通进去后,人才能进去。

    第三个作用就是草秸腐烂会产生一些有机物质,也会使土壤更加松软。

    张干事学过化学书的,只是学了,不知道用了,听后喃喃道:“原来是这样。”

    “张叔叔,虽然公社拨了贷款,但是要还的,这些成本对于九户人家,都不是数字,我岂敢胡来?各个肥料差不多备齐了,产量不用担心了。我担心的一是病菌引起的各种菜瘟,二是各种害虫,前者比后者更可怕,有的菜瘟察觉到了,也挽救不回来了。如果那样,我如何向父母交代,向几户乡亲交代。因此虽麻烦一点,必须将一切不确定因素扼杀在萌芽里。”

    这只是第一步消毒。

    到了移载前,再用药剂消毒,封棚五六,随后移载菜苗,菜瘟的可能性则会无限性的下降。还有毒土消毒法、薰蒸消毒法,这两种方法更麻烦,也是针对积年棚田,李默便没有采纳了。

    另外是轮种,现在各种落后,技术落后,化肥落后,农药落后,又因为化肥与农药用得重,两三年种植下来,会产生药害与肥害,又会导致产量锐减。

    最稳妥的方法是种一年大棚蔬菜,必须息上两年,两年内经过庄稼的吸纳,药害与肥害则会完全消失,而且因为田底子跟上去,庄稼收成反而会增加。

    李默也不藏拙,是当着张干事与几户人家的面讲的。

    一起听明白了,难怪当初李默要换田。

    四个村子的人又开始忙着换田,本来极普通的高亢之田,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但这是圩区的,不缺水,其他地方又是两样了,田高不是好处,旱害来了。

    翻耕耙平大田的同时,苗田也同时开始。

    大棚蔬菜分为两种,各个播种时间都不同,当然,南北的差异,也会造成时间的差距。

    一般像沿江中下游一带,隆冬大棚阳历七月中旬播种,收获期为十一月下旬到二月份。或七月下旬播种,收获期为十二月下旬与来年四月。这个成本极高,对种子也有着极高的要求,眼下根本办不到。

    早春大棚,播种时间一般在从九月中旬开始,一直到十二月末。

    至于收获期不会相差三四个月,因为到了冬,蔬菜苗生长会变得很缓慢。越晚成本越,风险性也越,不过与正常上市蔬菜仅只能相差三四十了。

    好吧,晚一晚,到时候卖几分钱一斤。

    李默肯定不会选择很晚育苗的。

    越早成熟期也越早,若是从九月中旬就开始育苗,弄不好二月末,蔬菜就可以上市,最少与正常的蔬菜上市时间相隔了八九十。即便过了八十几后,蔬菜便宜,大棚里的蔬菜也到了尾声,影响不大。

    这是好处,但越早成本越高,技术难度也会加大。

    现在推迟了二十多才育苗,则意味着能晚上市十,与正常蔬菜上市冲突时间也更长,收入必然受到损失。

    先在苗田里打营养钵。

    前世时,李默最早接触到营养钵时,是李广平想种植杂交西瓜,李默在边上看明书讲解,就讲了营养钵,糊一个纸袋子,里面装上营养泥。这一个一个纸袋子糊起来多麻烦啦,一家人没有采纳。

    后来柳叶圩许多百姓载种棉花,有人带过来一样工具,一个类似活塞的铁筒子,往营养泥上一按,然后提上来,一个长长的圆柱形营养钵就出来了。再将发芽的棉花籽种在上面,有好几门作用,有效地利用了肥料,棉苗会更健康,移载于大田后,须根向周边发展吸收不到营养,植物则会自发让主根继续向下生长。主根扎得深,成长以后无疑会吸纳更多的养份,根壮根深,无疑会有更多的收成。

    它不但适用于西瓜棉花,包括所有有主根的瓜果蔬菜都适用,但没有主根,比如水稻与麦,则不能适用这个方法了,适用了也不能这样玩,它们需要那么多种子,如果这样育苗,还不得将人活活累死?

    营养泥是用肥沃的淤泥搀杂各种肥料而成的,包括发酵后的粪肥、饼肥,以及草木灰,与一些化肥。

    若不是李默教导,连这些农家肥,也没有人会发酵,粪肥只能算是半发酵,饼肥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发酵,那行吗?

    而且没有复合肥的情况下,必须多施加饼肥来代替。

    不要看了这道程序,若是没有李默推动,直到十多年后,A县哪边才有人用营养钵育菜苗。

    后来更多的人重视,还出现了一种塑料营养钵。

    当然,到了那时,科技也变得更发达。

    打好营养钵后,再将苗移载于营养钵内,置入苗棚。因为是过冬菜苗,定植到大田前还需要炼苗。

    下了大田也很麻烦。

    首先是棚子必须要结实,否则一场大雪倒下来,将棚子压塌,所有蔬菜都完蛋了。现在不可能用钢筋棚,但必须用上许多粗毛竹做棚柱,两边再搭上竹弓。

    所以第一年成本是惊饶,不仅是薄膜的本钱,这些竹料也需要不少本钱。

    其次是肥料,像曹镇这种大亩,定植前必须施一万斤以上的发酵后的农家肥,这显然是不可能办到了。只能舍得的多施一点,不舍得的少施一点。

    还有各种薄膜,大拱棚薄膜,拱棚薄膜,围裙膜,三月中旬后,气温回升,还要准备遮阳网。

    到了严冬之时,两层薄膜与围裙膜还不够,还要在拱棚上面蒙上草帘子,菜苗上洒向稻壳、草屑等,协助保温御寒,真不行,得升火盆子加温。

    平时浇灌、施肥、喷农药、耨草,一样少不了。特别是耨草,大棚里气温高,蔬菜长得快,野草长得更快,在没有除草剂的情况下,只好人工耨草,仅是这一条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

    长大后,有的蔬菜还要搭架子,这还不是头痛的,头痛是必须要人工授粉,慢慢地将雄花找出来,往雌花上点。

    各种蔬菜又对光照、通风、肥料、湿度、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病虫害的危害也各不相同,这又需要不同方式去操作。

    李广平弄烦了,问:“你到底会不会?”

    会,李默还真做不到标准地种植,然而按照标准种植,黄瓜亩产是一万五千斤,换成曹镇的大亩则是两万五千斤,有几个菜农能做得到?

    局部是有些误差,不过大方向还是没错的。

    问题不是会不会,而是烦。也不是烦,而是苦。与种庄稼不同,它是一个细致的活,软苦,几户人家初种植蔬菜,都有些不适应,这才觉得很烦。

    李默问:“爸,各位,你们是怕烦呢,还是怕穷呢?”

    一句话就将大家问倒掉了。

    李默又:“一亩园,十亩田,这个园是菜园,况且还是大棚高产蔬菜,能不烦吗?”

    几个人又默然。

    “这才是开始,气温回转,蔬菜开花后,才叫烦呢。但爸,各位,我还想问一句,它是很赚钱,可想赚钱,又不吃苦,可不可能?”

    后面两句不重要,重要的是前面,都穷怕了,与穷字相比,烦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