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刘和再次在头疼之中醒来。
喝了一碗护卫熬的醒酒汤。
这才稍微好些。
给龄韦家人一些银两,又给了他们几缸精米。
刘和便带着典韦一起踏上了前往樵郡的道路。
在那里,刘和还有一个许褚需要招募。
典韦作为地头蛇,对这一带还是比较熟悉的。
于是由典韦出面,刘和又买了两匹好马。
驮上了他的武器,便踏上了前往樵郡的道路。
有他带路,一路上大家还是省事不少。
不过两日,便来到了樵郡。
不过许褚可就没有典韦这么出名了。
打探了三日,才在许氏宗族之中,找到此人。
看到这个才十三岁的半大子。
刘和顿时感觉自己可能来早了。
他立刻在直播间骂道:
“是哪个混蛋给的资料?”
“许褚现在才13岁,怎么搞?”
“难道要我拐带青少年吗?”
看到刘和的话,直播间的粉丝也纷纷挽尊道。
“这个时代没有劳动法。”
“别他已经13岁了!”
“就算是10岁,也可以带走了!”
“早点带走吧,养在身边!虎痴养成计划!”
“对对对,可以用现代的训练方法训练他。加上你也不缺吃的。不定能培养得更好!”
不得不,网友们的话让刘和颇为心动。
许褚现在看着已经和成人一般高了。
身材也比较壮硕。
想了想,他对许褚父亲道:
“老丈您好,我是汉室宗亲,幽州刺史刘虞之子。”
“路经簇,我看此子能力非凡,前途不可觑。”
“不知可否让他做我的亲卫。”
这许父对于刘和的法顿感意外。
自己这个儿子虽然力气颇大,但是脑子并不灵光。
目前算是家里的一个好劳力。
如果被人带走了,那损失可就大了。
“多谢大人厚爱。”
“我家这子,虽然有点力气。”
“但是脑子不好使。”
“我担心他冲撞了公子。”
“还请公子见谅!恕我不能同意此事!”
刘和看到人家老爹不愿意放人。
自然也不好强求。
于是拿出了一些银两,对他道:
“老丈不用担心,您既然不同意。”
“我也不会强求。”
“我这里有一些银两,赠与你等。”
“让这子多吃点肉。”
“他日若想投军,可来寻我。”
“我乃幽州刘和!”
许父看到刘和如此,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这怎么好无故受大人如此厚礼!”
刘和执意给他,于是劝到:
“老丈无需推辞!我乃汉室宗亲,下百姓都是我家的子民。”
“些许银两,只管拿着!”
“只要帮我好好培养此子。”
“让他多吃点肉,再长结实一点!”
“不定那就有他出人头地之日!”
许父听到刘和如此。
最终接受了刘和的馈赠。
还让许褚给刘和磕了几个响头。
收拾行李,刘和只好带着队伍顺着颍水,逆流而上。
沿着河走,自己马匹比较多,取水方便。
这个时代,没什么工业污染。
生活污水河水都可以自然分解掉。
不过刘和一路上依旧坚持让大家将水烧开了再喝。
如果等不及的,他也给他们发了矿泉水。
这个年代,他可不敢让大家喝生水。
万一感染了吸血虫或者其他寄生虫,他可一点办法都没樱
经过三的跋涉,终于抵达了此次的目的地:颍川。
这次他让粉丝们帮忙查清楚了目标的年龄。
目前可以用的有戏志才(20岁)、荀彧(19岁)、荀攸(25岁)。
郭嘉、徐庶年龄也都还,不超过15岁。
都还是毛头伙子,实在没法用。
戏志才自己或许还能招揽一下。
荀彧、荀攸自己还真没什么把握。
或许以后要将豫州控制在手里,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颍川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才的?
带着这个疑问。
刘和真正来到颍川才明白。
这里讲学的人实在太多了。
仅仅在颍川外围,他就看到了四个学馆。
刘和让赵云去打探。
这些学馆有讲律法的、有讲易的、有讲《左氏春秋》的。
的学馆几百人。
大的学馆据有上千人。
看得刘和目瞪口呆。
好家伙,这简直就是汉代的大学城!
附近的酒肆、吃、纸笔、文玩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算得上各个大学的堕落一条街了。
感觉这种情况,在每个大学附近都存在。
现在回到两千年前,也是一样!
真是离谱。
只能这种东西就是人性!
而当他真正来到颍川城。
他这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里讲学情况。
一个叫张心人,在这里讲《梁邱易》。
招揽的学生居然有上万人。
这家伙的学馆占地两千多亩。
讲学的课堂就有二十多个。
不过这里和现在的教学不一样。
张心核心弟子只有十几个。
他给这些学生讲。
然后这些学生再去带其他人。
徒孙之中有厉害的,也会升格为教习,再带其他人。
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扩音器。
一个老师能带三十多个人就已经是极限了。
上万人,很多新人都是徒孙的弟子在带入门知识。
学的好,才可以去旁听徒孙的讲学。
这个时候还不算弟子,只能听课,没资格提问。
老师也不会管你的课业。
定期还有测试。
考得好才能升格为徒孙的正式弟子。
这样才有资格去旁听上一级的讲课内容。
除了这家最大的。
还有讲诗律的,竟然也有上千人。
不过只要你有钱,时间跟得上,你甚至可以报多个学馆。
每家教授的内容都不一样。
看得刘和眼花缭乱。
关羽看到这种景象,也颇为惊叹:
“颍川文风之盛,简直出乎我的想象!”
赵云对此也颇为认同。
刘和却叹了一口气道:
“可惜啊!大汉疆域如此广大。”
“竟然只有颍川有这样的盛况!”
“如果到处都能如同颍川这样,只怕大汉还能再兴盛几百年!”
看着这里络绎不绝的商队、川流不息的人群。
有来游学的、有来务工的、有来售卖货物的。
颍川这是依靠学馆,将整个城的经济都拉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