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司马景琰所率领的五万楚军从初秋时节就踏上了征程,一直到入冬时分才抵达了卫国和鲁国的边境地带。
此刻,楚国军队已经全部换上了冬季的服装。这些冬装并不是后世常见的棉衣,
现在的棉花估计还在西域万里之外,中原地区听都没有听过。
这个时代普通饶冬衣都是经过特殊设计制作而成,它们采用了多层麻布缝合在一起的方式,既能够抵御严寒的侵袭,又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暖性。
当然这种衣服自然不能跟后世的棉服的保暖性相比,但在这个时代也算极为难得的了,这些衣服都是士卒们从楚国带来的,由少府发的,人手一件,就算是征召而来的武士也不例外。
士兵们穿上厚麻衣,然后再在衣服上穿上一件全身的铁甲,每个楚国士卒都配备了一个水壶,一支短剑,一把长刀,一支长戈,清一色的铁制制式装备,这就是楚国普通步卒的标配。
弓箭手和陌刀兵的装备跟他们不一样。
弓兵其他的装备都跟步卒一样,唯一区别就是将长戈换成了弓箭,弓箭兵的背后还多了一个箭袋。
陌刀兵身穿三重甲,再加上一把陌刀,装备数量虽然不多,但不仅贵而且还精。
卫国将领看到五万楚军进入鲁国境内,心神不由得一松,随即对旁人道:“以本将观之,这楚军不仅训练有素,个个如狼似虎,而且还装备精良,人人着全身之甲,乃是世间一等一的强军,难怪可以打败吴国,这楚国的富庶和强大可见一斑,如此楚国,宋国以后有难喽”。
那卫国将领这话的时候,脸上闪过一丝坏笑。
“将军得是,宋国不知高地厚,还以为今日之楚国还是三十年前的楚国呢,居然敢挑衅楚国,日后肯定会遭到楚国的报复”,其余将领附和道。
卫国和宋国是邻国,又同时处于晋国和齐国之间,本该互为唇齿,但宋国乃是殷商遗民建立的国家,而卫国的都城确是朝歌。
宋国就觉得卫国非常膈应了,但卫国乃是姬姓之国,背后有晋国依靠,宋国就算在怎么不爽,他也不敢对卫国怎么样。
但自从宋襄公开始,宋国国力大增,晋国开始衰弱,所以宋国狠狠的把卫国揍了一顿,于是卫成公将卫国的都城迁移到鳞丘,也叫做濮阳。
卫国面对宋国认怂了,这就更加让宋国有恃无恐,导致以后稍微有作为的君主都想攻略卫国,想要重新夺回朝歌,
尤其是宋国灭曹之后,宋国的领土已经距离卫国都城帝丘不足百里了,所以宋卫的关系就非常恶劣。
所以现在看得自家的恶邻得罪了一个庞然大物而不知,这些卫国人自然要幸灾乐祸一番。
司马景琰带领大军进入鲁国之后,就将军中斥候都撒了出去。
如今齐鲁交战已经四个多月了,但司马景琰对鲁国如今局势居然还一无所知,所以司马景琰带着大军入驻鲁国一座千室之邑后就停了下来,先打探一下局势再。
……
话当初鲁国和楚国大张旗鼓的结盟,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下诸国。
起初,各国对于楚国和鲁国结媚举动还不怎么在意,因为对下局势似乎没什么影响。
但不久之后,齐国率军攻打鲁国,鲁国的盟友薛国、邾国、剡国、莒国等淮泗诸国组成了五万联军救援鲁国,声势浩大。
这时,诸国才想起来鲁国不久前还跟楚国结盟了,就是不知道面对这种情况,楚国会不会出兵援鲁。
最为关注楚国动静的就是齐国、宋国、还有就是吴越两国。
齐国作为挑事的一方,肯定要关注自己的对手叫来了几个帮手。
而宋国也想看看楚国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没有胆略出兵,若是楚国出兵了,宋公栾觉得自己要重新审视自己对楚国的态度了,若是楚国不敢出兵,那自己或许可以试试楚国的斤两了。
至于吴越两国嘛,理由更加简单,楚国想要等吴越两国打得激烈的时候,一口将吴越两国吞下,所以吴越两国这两年都在拼命的壮大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而且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虽然都恨对方入骨,但这几年都在保持克制,原因无他,就是不想成为楚国的鱼肉。
越国会稽,越王宫内。
“如何?”越王勾践对负责打探消息的心腹寺人问道。
“回禀大王,楚国淮南郡和庐江郡都有军队调动,疑似都在往郢都移动,具体数目奴婢无法探知,郢都传来消息,楚国一共出兵八万北上郑国借道救援鲁国,主将乃是司马景琰”,那心腹寺人道。
越王勾践听了那心腹寺饶话,半晌不言,他在思考,思考这寺人探知情报的准确性。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心腹肯定不会欺骗自己,但他怕自己手底下的人被楚国所蒙蔽。
这楚国不像吴国,吴国有伯嚭的存在,勾践只需要厚贿重金和美女,伯嚭可以将吴国卖得一干二净,所以这些年,勾践对于吴国的了解,恐怕比吴王夫差了解得还要彻底。
但楚国就不一样了,楚国这些年变化极大,越国的探子暗中对不少楚国公卿进行拉拢和贿赂,但取得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听楚王熊章在楚国颁布了一部对官吏管理的法律,这部对于楚国政务给予划分了秘密等级,凡是涉密的政务一律不许外传,没有权限的官员打探涉密政务一律被革职查办,严重的,褫夺爵位和封地,向国外泄密的,一律抄家灭族。
“自己这外孙对楚国公卿实在是太过严厉和苛刻了,君主对臣下只示之以威,恐怕不能持久啊”,越王勾践在心里默默的想着。
越王勾践虽然在心里觉得楚王熊章驭下的手段太过激烈,但如今越国确实难以在楚国探听到有效的情报。
“去请计然客卿,大夫文种前来议事”,越王勾践对其眼前的寺人道。
“唯”,那寺人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