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大秦川上的无尽恐慌
    ……

    目送冯劫离去,嬴高长叹,他与王离素来交好,以往遇事总会与他商量。如今两人之间生隙,于洛阳,嬴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独坐书房,他感受到无尽的孤独。

    “或许,我所选之路,本就是孤独之旅,情感对我而言,太过沉重……”

    眸光闪烁,嬴高心中生出顿悟,此刻,情感的枷锁开始崩溃。这过程虽艰难,但度过之后,将迎来彻底的蜕变。

    帝王无情,方能成真帝王,因无情而无牵挂,无牵挂方能勇往直前。

    思绪流转,嬴高沉默良久,抬首之际,眼中闪过决绝之色。

    ……

    日复一日,转瞬两个月过去,三川郡农忙过后,终得休憩。他们都知道,短暂的休息后,将迎来下一轮的夏种。

    “大人,三川郡已半月未降雨,同时,关中、山东六国皆传干旱消息。”

    王虎目光深邃,望向嬴高,惊讶于眼前的天象验证了嬴高的预见。

    “照目前态势,干旱将持续至夏种结束,这对百姓将是致命打击。”

    嬴高目光一亮,对王虎道:“监视各郡之人,如有饥民,立即禀报。”

    “遵命。”

    瞥了一眼恭敬的王虎,嬴高果断下令:“传令冯劫,组织三川郡农户,筹备夏种之事。”

    ……

    这是秦王政亲政后的首个农忙,整个秦国朝廷极为重视。

    官府号令一出,壮丁纷纷离家,奔赴苦工之地。此时,关中平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男女老少,但凡有力气者皆下田劳作,各级官署吏员深入村庄,官府车辆被征用,驶向亭、里。

    田间大道上,满载麦穗的牛车如山峦般连绵不绝。漫山遍野的金黄麦田预示着丰收,老秦人顶着烈日狂热收割。

    广阔田野上的麦田逐一消失,两个月后,大秦的最后一块麦田消逝,夏忙结束。然而,无人料到,这次夏忙后,一场浩劫即将席卷天下。

    尽管嬴高的预警未受重视,奉常与秦王政坚信大秦将风调雨顺。然而,事实正如嬴高所料,史无前例的大旱已现端倪,连月干旱,田间挖三尺不见湿润,夏种无从谈起。

    此刻,整个大秦乃至中原大地人心惶惶,同时,三川郡百姓终于理解了嬴高打井之举。一时之间,嬴高在三川郡的威望如日中天,被誉为救世菩萨。

    相较之下,关中的境况惨不忍睹,仅有的两条老渠仅能灌溉西部几个县。面对如此旷世大旱,两条老渠无力解救前所未有的旱情。何况,此时的郑国渠宏大工程才刚开始……

    干旱肆虐,沿河湖的耕者昼夜不停,肩挑车拉,竭力灌溉,企图挽救即将枯萎的幼苗,然而面对这天地间的浩劫,此举无异于杯水车薪。全国上下,哀鸿遍野,无泪可泣。

    咸阳宫内,秦王政面色如磐,首次感受到棘手的困境。此旷古大旱关乎大秦千万子民的生计,远非吕不韦之事可比。

    “王绾,如今我大秦各郡县状况如何?”秦王政深知,朝廷必须果断决策,否则将引发更大的动荡。

    王绾面对秦王政,沉默片刻,心中整理言辞:“启禀陛下,干旱已席卷整个秦国,各郡县无一幸免,影响程度各异。”

    “夏种恐将颗粒无收,如今大秦唯有三川郡尚能安然进行夏种之事……”

    秦王政闻言,眉心紧锁。他明白,此时问责官员无济于事,遂对王绾道:“以孤之名,急令各地郡县官吏监督灌溉播种,尽快开通沟渠引水。”

    “夏种关乎大秦未来根基,切不可掉以轻心……”

    “遵命。”

    王绾应声,转身离去。

    ……

    然而,大秦朝廷的举措收效甚微。直至七月,大秦腹地滴雨未落,连东六国也开始遭受连月干旱。

    烈日炙烤,三晋之地的饥民如潮水般涌入三川郡,被早有准备的嬴高接纳。随之而来的饥民潮中,一则令人胆寒的星象预言悄然流传。

    “大人,流言四起,恐怕不久将传至咸阳,此事重大,稍有不慎,恐动摇国本。”冯劫禀告。

    嬴高皱眉,瞥了冯劫一眼:“冯劫,随饥民流入的流言是什么?”

    “今年彗星春现西方,夏现北方,八十日间横贯斗宿,预示秦王行事悖逆,招致天罚,致天下大旱。”

    “占星家预言:秦国有大饥荒,死伤无数,国将动荡!”

    ……

    “该死!”

    嬴高怒喝,未曾料到收留饥民之举竟被人利用。此刻,他心中杀意凛然。

    “命铁鹰剑士与黑冰台联络,找出散布谣言者,无需审讯,既然孤给予他们生存的机会,他们不知珍惜,那就让他们去死!”

    见嬴高勃然大怒,冯劫不敢多言,连忙点头离去。

    ……

    “看来是时候去一趟咸阳了,否则会错过许多大事……”嬴高站在书房中,沉默良久,对着虚空说道。

    “王虎,收拾行装,随孤前往咸阳,此事,唯有孤亲赴咸阳,方能解决。”

    “遵命。”

    即便是对政事不太关心的王虎,此刻也感受到了笼罩三川郡的危机。他明白,有人正对大秦下手,更是针对嬴高。

    ……

    如今的三川郡,各级官吏照常运作,即使没有嬴高,也能正常运转。

    换上新衣,嬴高瞒过三川郡众人,带着五名铁鹰剑士悄然离开洛阳,手持金令箭直奔咸阳。

    三日后。

    “王虎,护送孤至王城后,你们便回府……”

    车上,嬴高神色严峻,他深知这是秦王政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也将引出秦王政执政以来的第一个昏招。

    ……

    手持金令箭,加上嬴高的身份,无论是咸阳城还是王城,无人阻挡。

    “三公子,你怎么来了?”秦王书房外,赵高惊讶,没想到嬴高竟从三川郡赶来。

    “孤有要事禀报父王,父王可在书房?”嬴高望向赵高,沉声道。

    嬴高所言不虚,流言与旷古大旱,确是大秦帝国的要事,此时唯有大秦之王,才能毅然决断。

    赵高抬头看去,心中明白,大秦各郡守中,唯有三川郡守未经宣召,便可直接来咸阳。

    赵高略一思量,对嬴高点头:“陛下正在书房,三公子请自行进去。”

    “嗯。”

    嬴高微微点头,推开书房门:“儿臣嬴高参见父王,父王千秋万载,大秦千秋万载!”

    第110章 风调雨顺的秦川遭遇旷古大旱

    “儿臣参见父王,父王千秋万载,大秦千秋万载!”嬴高向秦王政恭敬一礼,神色坚定。

    秦王政从案头抬起脸,脸色不佳,连日劳累使他有了黑眼圈,双眼中布满血丝。

    显然,大旱降临,让这位精力旺盛的年轻王者也感到了如山的压力。

    亲政首个夏种便遭遇大旱,身为千古一帝,秦王政敏锐的政治嗅觉自然明白,这将带来何等恐怖的舆论冲击,甚至可能动摇大秦的根基。

    ……

    “高,三川郡情况如何?”秦王政问道。

    嬴高连忙回答:“禀父王,三川郡尚可,因井水充足,目前能应对这场大旱。”

    “只是三晋饥民纷纷涌入,儿臣遵循大秦古训,凡流民入秦皆按秦法治理,却在执行中出现了疏漏。”

    “哦?”

    秦王政皱眉,对嬴高所述心知肚明。战国时期,无论是争霸国力,还是大军交锋,人口都是至关重要的需求。

    在孝公的时代,便已制定出吸引流民和三晋修士入境秦地的策略。

    秦王政心中灵光一闪,深深望向嬴高,他深知,既然嬴高亲临,此事必然非同小可。

    “详述一番,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竟让你不顾三川郡,亲自踏入咸阳,甚至动用了金令符!”

    秦王政目光如炬,如今的大秦已历经诸多变故,令他内心充满巨大的惶恐。

    他明白,三川郡不能再有任何闪失,单是旱灾一事,已让大秦朝廷头痛不已。

    嬴高闻言,无奈一笑,对秦王政道:“父王,三晋之地的饥民如洪流涌入三川郡,一则令人胆寒的星象预言随饥民潮流传开来。”

    “预言宣称:今年彗星春现西方,夏现北方,八十日后照耀斗宿以南,预示秦王逆天行事,将引来天罚,导致天下大旱。”

    “星象家预言:秦国有大饥荒,死伤无数,国将动荡衰亡!”

    “儿臣已联络三川郡的黑冰台,将散布谣言者格杀勿论,同时下令封锁消息,只是恐怕难以阻止消息外泄……”

    “啪!”

    一掌拍在案几上,秦王政面色铁青:“阴阳家真当我秦不敢杀人吗,竟敢言我大秦将亡!”

    此刻,秦王政虽怒,但面对嬴高,却有些愧疚。毕竟嬴高告知他旱灾之事,他却听信了奉常之言,未予重视。

    “高,如今饥民不仅来自三晋,加上关中本土的饥民,朝廷恐无力应对!”

    现在,即便是雄才大略如秦王政,也显得束手无策。毕竟,金银难解英雄之急,此刻的秦王政无法凭空生粮。

    “唉!”

    长叹一声,嬴高目光炯炯,对秦王政道:“父王,儿臣曾命景瑜利用剑南商会,大量从山东六国购粮囤积。”

    “如今三川郡自给自足,暂时无需朝廷调配……”

    ...

    秦王政深深看了这个有远见的儿子一眼,沉默片刻,问道:“依你之见,孤此刻该如何处置方能解决此事?”

    嬴高神色微愣,他清楚,这是战国末期,而非现代,一旦发生旱灾,几乎无法逆转。

    念头转动,嬴高认识到此刻的大秦只能不断弥补:“儿臣认为应立刻召集大田令、太仓令、大内令、少内令、邦司空、俑官、关市等七署共议。”

    “随后,朝廷介入,仅靠国民之力无法改变现状!”

    说到这里,嬴高目光一亮,对秦王政恭敬一礼,道:“父王,如今大旱席卷天下,中原短期内不会爆发战事。”

    “儿臣以为不妨调动蓝田大营大军参与救灾,我大秦锐士勇猛无畏,令行禁止,效果远胜征召的徭役。”

    “此举还能增进大秦锐士与大秦国民的亲近关系。”

    “轰……”

    嬴高之言震撼世俗,秦王政一时愣住,久久未语。

    “高,蓝田大营的大秦锐士,是我大秦的根本,不可轻易调动!”沉默一会儿,秦王政摇头道。

    “父王,大秦锐士的存在,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战场杀敌是保家卫国,救灾同样是保家卫国。”

    嬴高目光炯炯,极富神采,他深知历史上有一支军队,保家卫国,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

    在赤旗的庇护下,那支大军才配得上人民子弟兵的称号。

    “父王,大秦锐士皆是我秦人,此刻受灾的是他们守护的土地,受难的国民百姓是他们的父母妻儿,更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嬴高的声音提高,神情严肃:“此刻,大秦锐士怎能袖手旁观?况且,大秦锐士一直代表着秦王的意志。”

    “蓝田大营出动,便是向全秦宣告,此事上父王的决心何其坚定,可提振国民百姓的信心。”

    “有利于稳定国民百姓,使大秦不致混乱,而大秦锐士援助国民百姓,本就是应尽之责。”

    “唯有如此,待战争爆发,国民百姓自然会选择奋起,能进一步培养爱国之心。”

    ...

    一番话下来,秦王政目光深邃,眼中精光闪烁,嬴高不知他是否理解,也不敢多问。

    “这就是你所说的国学之上的国家凝聚力?”半晌后,秦王政问出与抗旱救灾无关的问题。

    嬴高惊讶地看了秦王政一眼,点头道:“父王所言正是,儿臣原打算待大秦一统天下后再拿出此策。”

    “不过,以父王的英明神武,以我大秦如今之势,提前实施,也不会有太大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