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梦(2023.4.7)
    人生就是一场重重叠叠的梦,你的梦溅进了我的梦,我的梦洒进了他的梦,他打碎我的梦,我搅混了你的梦。

    今天看了很多视频,有收获的,超级喜欢李白啊!白居易生不逢时啊!什么自由对团结的瓦解啊!其实个性和自由都没有错,有错的看不起或看不上。还有什么,没有那么多眼睛看你啊!你做自己就挺好的,然后呢?人生苦短,是来批评你的,还是来讽刺你的,还是来教育你的,还是鼓励你、夸奖你、赞美你,都随便,反正很少。那既然物以稀为贵,自然来者不拒。

    人工智能其实是一种10几个量级的化简,人脑理论上能存大约几个亿t的东西,而我的手机才256G,人工智能或许是在找共识,找最大线性无关组,因为也的确,有很多信息是可以被其它基础信息代替的。那怎么去描述呢?

    我想起一个好笑的句子,不用了解,会用就行了。可我们自身是一个如此发达的系统,都不能应用得尽善尽美,或许,路还很长吧。人类还年轻。

    梦实现了,但并没有梦里那么好,因为梦忽略了很多现实里不得不面对的时。

    人心是很难把握的,于是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要走的路还很艰险。

    复杂与可见性并不矛盾,但是这中间的信息传递管道建立也真的没那么容易。

    艺术与唯美的差距在哪里呢?唯美只要美就好了,越吸引人,或越深邃,越精彩就越美。而艺术是反应着一个人在面对着什么样的环境与条件下,做了什么样的选择而达到的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艺术未必是美,美也未必是艺术。

    快速响应是一种肌肉记忆,技巧越高超,这种肌肉记忆路径就要越多,这就相当于人的记忆是超级冗余的,而不是只记忆某些物体的最大线性无关组。

    也就是人有时记住书名,有时要背目录,而有时则会全文背诵。这样,其响应时间一定会比机器找链接再翻书的速度快一些。即最快的速度来自于预先加载,或者内联,而计算机的储存单元和运算单元分离,且空间远远不及人脑,于是要模仿人还是有些难度。但机器能打败人,只是说明了,拿着工具的人打败了不拿工具的人罢了。离不开人。

    语言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交流中不断进化的,梗也好,瓜也罢,都可以很迅速地发明新的短句,甚至是新的字。而机器在模仿这一个过程中,可能会忽略了最直接的人与环境的关联,只是不断地估计,生成的语言是人看不懂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而对于人来说,一张图就足以让人了解新梗新字的含义。而用机器识别图,它就又不知道图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相同的事物在不同识别区下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何做到在不同识别区下的快速跳转呢?我想起了数学课上的可继承性,过去计算的数据会保留下来,并在新的响应时可以立即条用,这样速度就上来了。算法是需要可继承性的。

    就像人对鼠标光标灵敏度的感知,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用熟能生巧可以概括。但这是一个反馈控制过程吗?还是模糊控制?

    果然,人工智能的进步实际是人对自己与环境认知与描述的进步。

    什么叫意识呢?被观测或者认为自己被观测就会做出反应,改变原来的状态,于是测不准。

    可能上天再锻炼我的耐心,我谢谢你。

    多去吃喜欢吃的,会变好的。

    我去看一看,我就知道我缺乏什么了,要不然说人家是伟人,而我只是个ds。

    还是应该这样,先练习心法,然后再学其它的。目前的这些看完,要去学点新东西了。

    我想要度过怎样的一生呢?我想在我的一生里做些什么呢?或许下一个梦会告诉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