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空间在,老朱叔和小朱叔他们要留在那肯定是能赢的。”
因为老朱他们死不了伤不了,在清初这场混战中出现了老朱这样一个终结乱世的存在,赢面很大。
开始嫚儿觉得明朝救不了,是因为明朝人心散了。
那时候的天下百姓不信任大明朝廷,各地军阀和明军也对大明朝廷失望。
俗话说病好治,心难医。
刚才李世民的话提醒了她,如果大清不强硬的下剃发令的话,或许清初的百姓早就归顺大清了。
其实在当时很多大明百姓名义上都归顺了大清,所有他们南下除了扬州之外都没受到什么抵抗。。
但是剃发令让百姓群起激昂,反清意识在当时是空前反响,或许这也是一个契机。
清初期的汉人百姓内心还是十分排斥异族统治中原,只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日益积累的对明朝廷的失望。
当时又有各地军阀混乱,他们才没得选择。
所有清初的汉家百姓和清中期清晚期那种被奴役习惯了的还是不一样的。
王莽想到一群开了上帝视角的,无敌纯在的武将去明末,这上帝视角还是大明的开国之君和历代君王和名将,赢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了。
“嫚儿,你说这清初会不会出现楚河汉界的情况,或者是三足鼎立的情况。?”
“不知道。”
李自成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完蛋,因为他现在的位置太尴尬,已经被三方包了饺子。
如果老朱去劝降张献忠,应该还是很有可能,毕竟他死前那番话。。。。
如果张献忠归降大明,那就是楚汉之争,如果没有那就是三足鼎立了。
但是嫚儿还是觉得楚汉之争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清军没有入关,北方是大顺的地盘的话,或许张献忠还会占据一席之地自立为王,这是中原王朝政权争夺,谁都想争夺一下天下之主的位子。。
但是清军入关了,那就不再是中原自己人争天下,而是异族要来分一杯羹,或者说是异族想取汉自立,那就不再是自己人的争斗,而是汉族和异族的争斗。
张献忠虽然是明朝反贼,但是他绝对是民族英雄。
崇祯要杀张献忠情有可原,因为那时候明朝还在,不可能留下一个反贼,朝廷和起义军是对立面。
原本自家人在打架,争着谁是老大,现在来了个外人掺和,想把他们趴下,准备偷家,那就是一致对外的故事了。
“嫚儿,南明政权那时候有几股势力?”
“呃。”原本和王莽聊天的嫚儿突然被点名,看向声音来处,“小朱叔,南明挺乱的,有福王朱由崧,鲁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键,唐王朱聿鐭,他们都觉得自己才是正统,并且相互攻伐。”
也正是因为南明内乱,才无暇顾及李自成和清军。
嫚儿想了想,“还有盘踞在福建一带的郑成功一家,他们一家直到清中期还在坚持反清复明,可以用。”
嫚儿对郑成功一家还是很有好感的,当然郑成功一家也被清朝电视剧黑得跟个反派似的。
“小朱叔郑家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家族,特别是抗击清军,打败西方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一生忠于大明皇帝,不惜于父亲分道扬镳,他也是人人敬仰的国姓爷。”
“效忠大明和父亲分道扬镳有什么关系嘛?是什么意思?。”
嫚儿看向小朱说道,“因为郑成功的父亲是东南亚沿海一带最大的海盗头子而郑成功也是他父亲和曰本女子所生,他六岁之前都和母亲生活在日本。”
“1628年,他父亲被明朝招降,郑成功才和母亲来到了福建,他也是从那个时候接受了儒家教育。明朝灭亡后,郑芝龙在福州拥立隆武帝登基,隆武帝非常喜欢郑成功,赐他国姓朱,改名朱成功,也被百姓尊称国姓爷。”
“1646年的时候他的父亲郑芝龙被大清招降,郑成功阻止父亲不成,就对他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他就当他父亲死在清军手里了,之后必定为父报仇。”
“同年清军攻陷南安城,俘虏了隆武帝,郑成功母亲不肯撤退,拔剑自刎,父亲被囚,母亲自刎,郑成功披麻戴孝举兵抗清。当时他才二十二岁。”
“1649年,郑成功改发奉永历帝,永历帝封他为延平王,之后郑成功横扫东南沿海,成为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他在厦门大力发展水师,领军三次北伐,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使清军闻风丧胆。”
“奈何永历政权无能,被清军打得没有了国土,他只能把目标投向了被荷兰占领的台湾,台湾在当时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他们有先进的火器,但是郑成功也没有怕,强渡海峡,十个月后台湾从归华夏版图。”
“只是之后顺治帝在京城将郑芝龙斩首,又派人挖了他家祖坟,永历帝也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死,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郑成功一病不起,1662年,郑成功在府中掩面痛哭,说自己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赫然离世。”
小朱他们心里都记下了这个名字,还有嫚儿在扬州,嘉定和江阴这三件事中提到的人。
他们过去了之后也会加以重用。
蓝玉和徐辉祖袁崇焕孙承宗等人看完了视频,那是一个个心中怒火中烧。
张居正原本只是看了大明灭亡都已经十分痛惜了。
没想到大明灭亡之后的汉家百姓居然如此水深火热,张居正心中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帮助朱柏打造出一个强悍的顺天王朝。
在他还活着的时候,绝对不让外族再有机会踏入华夏土地一步。
朱高煦跑到老朱面前,“皇爷爷,孙儿要去杀了他们。”
“等你去了让你杀个够。”
孙承恩,“太祖,臣请命征讨清军。”
孙传庭,“臣请命征讨李自成。”
卢象升,“臣请命征讨张献忠。”
嫚儿还是不忘提醒道,“老朱叔,对待这个时期的张献忠,您还是不要那么强硬。”
“为何?”
“崇祯明末年间,张献忠是站在阶级的立场上反抗大明朝廷的压迫,那时候他是反贼,但是现在的他会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支持大明。”
与其说他和李定国支持的是明朝,倒不如说他们支持的是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汉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