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屿山一家三口成了江城的名人,也就是现在没有发达的网络,要是有的话,长安能让他们火出国。
半辈子的努力毁于一旦,公安同志去轧钢厂拷走了顾屿山,理由是撬社会主义墙角。
举报信里有一项是顾屿山用厂里的废料牟利,他很谨慎,只撬了两次墙角,一共加起来还不到二十块钱,算是试水。
因为做这事太提心吊胆,他自己也怕东窗事发,便及时收手了。
原剧情里这事直到顾屿山老死都没人知道,这次遇到了长安和她爹,算他倒霉。
同时街道办的人也来家属院通知顾临洲下乡的事,“顾临洲同志在家吗?我们是来通知他下乡时间的。”
“他去了他外祖家,你们去那边通知他吧,”长安的脑袋瓜从门缝里探出来,说完就缩了回去,门也关得严严实实。
是她不想出来吗?这不是门坏了?她懒得搬来搬去。
街道办的人愣了下神,倒是没有计较,两人相携离开,她们本来也在犹豫,因为顾临洲有工作,今天早上看到举报信和那些证据,这人马上就要没工作了,正好拿来凑业绩。
街道办理知识青年下乡有指标,现在不像刚开始那几年,个个懵懂无知,小青年满腔热忱,不顾家里阻拦,死活要下乡。
这么多年过去,乡下的生活已经传回了城里,懵懂无知的小青年那满腔热忱,被一盆冷水‘刺啦’浇灭了。
顾临洲接到下乡通知,人已傻掉,“同志,您是不是搞错了,我没有报名下乡。”
“没搞错,是你家人来帮你报名的,说是家里出事了,想送你下乡去支援农村建设。”
“……我被分到哪个地方?”顾临洲听到家里出事,他没法反驳,确实是出事了,他爹都被公安带走了。
举报信里各种违规违法的事罗列的相当详细,不出意外的话,他妈应该也被抓了,外祖家一样不能幸免。
还好那些事他没有参与其中,但是他也没法在江城生活下去,现在全城都知道了顾家的事,他已经找不到工作了,确实是只能到乡下去避避。
街道办干事淡淡道:“去大西北,后天早上的火车,记得别迟到,到时在火车站统一发车票。”
顾临洲以为要过完年再离开,没想到这么急,“时间可以推迟点吗?”他什么都没准备,到了乡下他该怎么生活?
“不能,你该不会是想逃避吧?”
“没有,没有,后天我会准时到,”以他现在处境,他是半点不敢表现出不满,就怕她们会给他换到更加艰苦的地方去。
他想到下乡有补贴,“同志,那我的补贴什么时候发给我?”
“你的补贴在报名时就被你家人领取了。”
顾临洲的下乡补贴被高三领走了,他现在连家都回不去,注定只能空手去乡下。
长安和顾老六把顾家所有的东西都搬空,顾屿山被抓,这套房子也会被厂里收回,他们没有等别人来赶,自觉离开了轧钢厂家属院。
高三被长安派去香江处理陈二丫的事了,他从江城出发到鹏程,从那边坐黑渔船过去。
本来长安也想去,但是顾老六嫌弃太远不想走,长安只好留下来陪老父亲。
银狼带着他们去了城外棚户区,这里住着家庭条件最艰苦的一群人,他们没有房,也没有工作,因为是城镇户口,连工分都赚不到。
家里没有稳定收入,房子是捡来的废旧木板搭建的。
这些人里多数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住在原来的家,乡下又没有根基,只能在这里艰难的生活。
趁着夜色大家都休息了,长安把顾家的东西全都分给几家人品好的人家,适当的小小帮助一下还是可以地。。
顾家收来的都是些衣服棉被和家具,锅碗瓢盆,这些东西对他们父女俩来说都是破烂,没啥作用,送给有需要的人很合理。
顾临洲发现能回家了,激动的跑上楼,然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老六那个神经病,把家里搬的只剩承重墙。
哦,还有地上那本他不要的户口本。
他明天就要下乡,顾老六连条苦茶子都没给他留,他妈和他外公外婆舅舅们,刚才一起被带走了,现他也找不他们。
顾临洲蹲在地上哭的好不委屈,又不是他的错,为啥要这样惩罚他?
他这样子还是引起了小部分人的同情,同情归同情,没啥实质性的帮助,只有一个大娘给了他三张饼子,给他明天在火车上吃的。
一位大爷给他出主意,“你可以去你外家找找看能不能拿到点有用的东西?”
一语点醒梦中人,顾临洲立即起身往外跑,他怕去晚了外公家的东西会被邻居们拿走。
这倒不至于,值钱的东西轮不到别人来拿,人家也不会去做那种小偷小摸的事,又不是活不起。
郑家一片狼藉,因为举报信里说的是他们藏禁书和禁品,所以家里被翻了个底朝天。
这年头只要出事,那就是一大家子全翻船,除非登报断绝关系,事情发生的突然,没给郑家人反应的机会,被一锅端了。
郑老头和老太太以前都是小学老师,后来退休,为了装逼自己是文化人,家里放着许多的书,他们自己都不清楚有哪些,他们只收集又不看,就是做个样子而已。
违禁品是郑家大儿子从别处捡回来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他们心存侥幸,在家里掏了个洞藏着。
如果没有长安和她爹来搅局,开放后,郑家能靠那些东西起家。
顾临洲把郑家稍微好点,他能穿的衣服和棉被都打包带走,搪瓷杯,饭盒,只要能用的都打包了。
他没放过郑家每一个角落,哪怕已经被那些人翻过了,他也没死心,想找出点有价值的东西。
可能是运气作祟,衣柜里他摸到个暗格,打开暗格里面有个金镯子和一百多块钱,没有票证之类的东西。
长安和顾老六适时出现在郑家,“爹,你看,都说了不用自己来找。”
“闺女变聪明了。”
长安:……这个夸法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说的好像她脑子不太好,突然聪明了一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