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4章 全国巡考153.5分上岸分享
    省考公告接连发布,很多伙伴都在担心时间问题,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今天给在大家推篇学员的上岸分享,一位全国巡考的姑娘:

    在职备考,从18年到20年,从江西到河南,河南再到四川,行测从56到83,总分从106到153.5分上岸。

    分数只是一种结果,我希望在职的你,放下一些焦虑和彷徨,从她的分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坚持。

    正像她说的:我们总会对过去的遗憾耿耿于怀,总认为那些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很重要。事实上,真正重要的是当下的状态和选择。

    写作一直是我的弱项,从小到大写作就没有拿过高分,申论也是上岸这一次才突破70,所以对这方面一直有抵触心理。

    荣幸承蒙老师邀请,这次准备锻炼一下自我,同时也是消费一下闲暇的时光,希望对小伙伴们能有所帮助。

    简单说一下我的公考历程:

    19年毕业,18年年底开始准备公考,总共历经公考六次:19年国考106,行测56,申论50,未进面;

    19年江西省考117,行测58.5,申论58.5,进面线122;

    19年江西法检134.99,行测69.99,申论65,进面,招1排2。岗位三人最高分和最低分只相差1.5分,但考的地方不是我想去的,面试疏于准备,面试败北,面试分80.91;

    20年河南省考125.3,行测77.3、申论48,进面,招10排7小围守擂。结果面试被翻,面试分78.8。最终排名11,离第十总分之差仅1分不到;

    20年江西省考128.5,行测64.5、申论64,进面线130.5;

    最后一次是2020下半年四川省考,总分153.5,行测83、申论70.5,招1排1,面试79,守擂成功上岸。

    01在职时间安排

    自从19年中旬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是在职备考,这几年我一直是用步知app刷题,很少用纸质卷,原因无它,因为在职党用手机做太方便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刷题......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喜欢用纸质卷,对手机刷题有抵触心理。因为看题干很麻烦,有时候做资料分析表格题时还会因为没往下拉弄错数据从而拉低正确率影响心态。

    但我认为可以将它当作是一个负重训练,纸质卷的训练只需要每个周末的模考使用就行了。做习惯了app版的,做纸质的是更舒服的,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升。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习惯,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可作为一个参考。

    关于我的备考时间,可以说我就是能挤就挤。因为我个人习惯,我几乎不午休,如果中午有午休的话我是一定会用来刷题的。

    其次就是时间能在工作中挤(小声的说)。比如我处理完了当前的工作,有空时就拿手机出来刷题,刷那种不怎么需要动脑,也不需要打草稿的题目,比如说逻辑填空题、图推题和类比推理题。

    至于数量运算和资料分析等需要动脑和大量计算的题目,就留给空余时间做,比如午休和晚上的时间段,如果要上熬夜的班就在白天挤时间。

    以我自己为例子,去年疫情期间工作量激增,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几乎忙个没停,午休都没有,连吃饭的时间都要挤出来。

    所以我一般提早到工作的地方,九点钟上班我就八点半到,先刷20个资料分析题,如果时间有空余,或者9点钟没业务,我就继续刷一套数量关系题,把这些需要大量计算的题目先吃掉,不用打草稿的放后面。

    工作太忙时间抽不出来,我就利用吃饭的时间刷题,中间能找空档就找空档,比如上厕所也可以刷几个,时间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就看个人想不想挤。

    所以在职党必须将战线拉长,比如准备明年省考就从现在开始筹备,用时间的长度去弥补在职时间的劣势。

    02关于行测

    每年都能看到很多考生和小伙伴被行测拖了后腿,其实行测所有的低分都可以归根到刷题量的不足,特别是60分以下的,肯定是刷题量的问题。

    行测的学习无它,就是学会羚羊老师教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点,在眼下公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要全部学会,不能有知识盲点。

    将行测的课程学完以后就是刷题,量越多越好,我觉得行测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刷题量,其次才是总结。在将近两年的笔试备考中,我行测总共刷了五万多道题目(步知app刷4万6,纸质卷刷了几十张卷子)。

    做了很多其他省份的行测题,基本把题库里的题全刷完了,所以在全国巡考的过程中能够适应的很快。最重要的是,大量的刷题提升了我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强化能大大加快我行测的做题速度。

    以去年河南省考行测举例子,我将除数量关系以外的题刷完后还剩40分钟,剩下的时间足够充裕,让我有大量时间计算数量题。

    除刷题量以外,行测的一些做题的小技巧和细节也不容忽视。

    我们常见的,题干给的选择中有绝对词,如:必须、一定等等,那大概率就是错误的,这个应该大部分人都知道。以此举例子,是说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小技巧和细节提速,在此举几个资料分析题技巧例子:

    1.审题。先看题目,再带着问题去看题干,对于重要数据进行标注。

    2.做题由易到难。资料分析中最难的题一般设置在第四道或者第五道。

    问法如:“以下选项中哪项不符合题意” “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做题时,将这种最难的题找出来,放到最后做。这种题型比较常见的是放在第五个,但近几年反套路趋势比较明显,这种题型可能会放在第三个甚至是第一个,以此来影响考生时间。

    所以,碰到顺序在第三个时,应及时跳过,将其他四个做完后回过头来做;如放置在第一个,则从套题第五个开始做起,以倒序的方式做资料分析。

    至于为什么放到最后我想很多人都清楚,因为一套题,最难的题目用到的数据很多都是前面算过的,可以减少计算量;反过来说先算最难的题目,得到的数据很难应用到其他小题目中。

    类似的技巧很多,羚羊老师的课程里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计算能力、技巧等能力都可以通过题海战术和总结得到。

    所以对于行测而言,刷题量和总结是最重要的,其中刷题是重中之重。

    03关于申论

    对于申论,我申论只上过一次70。这次以前,我的申论有不小的短板,就是应用文写作,在此之前我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概括题和对策题,后来证明这是错的。

    因为现在应用文写作比重在不断提高,我参加考试以来,几乎是必考题,每次都有应用文,所以导致我之前的申论分数上不去,同时对大作文也缺乏训练和学习。

    大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模块,高手和小白在大作文上拉十多分的分差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必须系统全面的学习,不能和我以前一样,挑着板块学。

    就和之前说的那样,考公必须无短板,只有这样才能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跟着花花系统全面学习,不留漏洞,我觉得70+没问题。当然也要看考情,如果申论压分那60以上也是很高的分了。

    除此之外,我个人的观点是,申论小题几乎都是客观题,大作文的主观也很少,答案都来自于题干,考的是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提炼。包括大作文也是这样,大作文的分论点其实就可以在材料中找到,而且以此为分论点也比较好写,对于大作文,可以套用一个这样的格式:

    标题+开头开门见山立意+2或3个分论点(论点+解释论点+事例说明+意义+对策)+结尾升华。

    其实我个人认为写申论大作文分论点和面试的综合分析题有点类似,如果这个分论点格式难以记住,考试时可以套用最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逻辑一定要严谨。

    其次要言之有理,杜绝凑字数重复啰嗦,设身处地去想自己写的东西要能说服改卷老师。

    04关于面试

    我这几次面试的分数不理想,可能也跟我的经历和积累少有关,社区里有太多面试的成功经验,我就来个不一样的,发个我去年河南面试失败的总结。

    关于面试的学习,形式上的东西就不多说了,这东西每个地方的标准都挺统一的,这里主要说一说答题的内容。

    首先就是切忌模板化,什么是模板化?就是不扣题,拿着一些公式和套路去答题,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单位组织一次春游,领导让你组织,你怎么做?

    答题的模板化就是:

    做方案,网上查和请教同事。

    向领导汇报。

    做好分工、买好物资、提前踩点,预备应急措施。

    春游中如发生意外,看能否处理,能处理就妥善处理,不能就汇报领导,按照领导指示处理。

    事后做成报告向领导汇报。自己做好总结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这种就是答题的模板化,把单位换成学校,依旧可以这样答。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思路固化,而在于四海之内皆准,这给人一种答非所问的感觉,像是在套。

    对于面试小白来说,积累少,不知道说什么,所以很容易模板化。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面试甚至答的题和考官手中的参考答案不着边都能拿高分。

    面试最重要的是内容,是训练自己看到一个题,就能立刻有条理、有步骤、有方向的想到要点,而且要点都能说到点子上。

    先有话可说,才可能不紧张,一味的脱敏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面试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想靠十多天的班速成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人本身的基础就足够牢靠。

    不能过分关注所谓气场或者所谓临场的谈吐,而是立足于内容,通过自己的回答让考官觉得你是一个有“干货”有能力的人。

    05最后

    回想去年差之毫厘的遗憾,再到今年的如愿以偿,现在仍久久不能平静。

    公考就是一场唯结果论的战争,但我们在过程中吸取的失败经验和教训以及自己积累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会对过去的遗憾耿耿于怀,总认为那些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很重要。

    事实上,真正重要的是当下的状态和选择。

    公考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后不能爬起来,只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勇攀登”的精神,我相信大家最终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