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章 老叶家
    “王丫她爹还想耍横,要推咱奶,我爹可不惯着他,直接给摁在地上了。以后我要多吃点,长的高高壮壮的保护妹妹。”七嘴八舌正说着的时候,就听到堂屋里传来吃饭的喊声。

    天色暗了下来,平时舍不得用的油灯也点起来了。

    李氏为了省点灯油催着大家赶紧吃饭,家里人都闷头吃了起来。

    叶清看着家里人都喝着能照出人影的稀粥,再看看自己碗里的鸡腿,眼睛模糊起来。

    叶清赶紧把头低了下来,从来没有人对自己这么好过。

    夜里周氏怕叶清晚上在发烧,没让她跟着几个姐姐睡,夫妻俩带着她睡。

    下地干活累了一天的周氏,摸了摸叶清的额头后也撑不住睡着了,叶清脑海里却在想着这一家人。

    叶家大家长是爷爷叶安,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就爱拿着烟袋,时不时的抽一口,娶妻李氏,生有三子一女。

    大儿子叶文宁,娶妻周巧儿。周巧儿娘家在山里,靠打猎为生。

    周父年轻的时候救过在山上被蛇咬到的叶父,因此结成亲家。

    生有三子一女,分别是16岁的叶辰川,14岁的叶辰铭,10岁的叶辰景和6岁的叶清。

    二儿子叶文锋,闲时会做一些木工活,娶妻沈荷花。

    生有两子一女,13岁的大儿子叶辰聪从小就在旁边帮忙,现在也能做一些简单的东西了。还有11岁的叶汐,10岁的叶辰泽。

    三儿子叶文汉,农闲的时候就会去做货郎,走街串巷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娶妻魏桂芳,育有两子一女。

    分别是12岁的叶辰奕,9岁的叶湘和8岁的叶辰宇。

    家里其他人醒来的时候都见到了,就小姑一家没有看到。

    小姑是秋天生的,取名叶秋,嫁到孙家庄,和孙大柱育有两子,取名孙浩和孙航,一个11岁一个9岁,正是调皮的时候。

    叶清心里想着这些,耳边伴着叶父的鼾声,意识也变得模糊起来。

    叶清一觉醒来太阳都出来了,家里其他人下地除草去了。许是睡了一觉,脑袋没那么疼了。

    她从床上坐了起来了,听到动静的堂姐叶汐走了过来,“清丫好点了吗,灶上给你留的饭还热乎着呢,快起来吃点。”

    汐堂姐十一岁了,二婶不许她再往外边跑了,留在家里学着做衣服。

    现在几个小子的衣服都是她做的,除了还不能绣花,其他的都已经得到认可了。再学一学灶上的功夫,就可以说人家了。

    又在家歇了几天,头上的伤也看不出来了,叶清终于可以出门了。

    天气一天天的暖和起来,叶清又想起了山上的野菜,从院子角落里找出一个破旧的小背篓背在身上,和二姐叶湘一起往后山去了。

    靠山村建在山脚下,村头还有一条大河,这个地方的城镇几乎都是逐河而建,沿着大河一路往东,就是大周国的国都。

    国都距离这边很远,走水路都要两个多月,走陆路就更久了,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靠山村的人都没有去过京城,只在路过的商人那里听说过京城的繁华。

    “想什么呢?摔傻了啊!”叶湘摸摸叶清的小脑袋,开玩笑的说道。

    “我是在想哪里野菜多。”叶清笑嘻嘻的回道。“湘姐姐,昨天刚下过雨,我们去摘蘑菇吧。”

    “这都什么时辰了”,叶湘瞥了一眼叶清,“采蘑菇要早点来,这一会都被采走了,轮不到我们了”。

    顺着林子又走了一段,地势高了起来,草木也更加茂密,婆婆丁也变得多了起来。

    两人顾不得在说话,赶紧蹲下挖了起来,刚下完雨婆婆丁也好挖,挖了也就半个时辰,背篓里也就装满了,两人又顺着来时的路往家走。

    两人到家的时候,娘和二婶已经回来了,正在喂猪。

    看到叶清,沈氏笑着问,“清丫累了吧,和你二姐少背点,让几个哥哥去帮你们背,头上的伤刚好,快坐下歇歇。”

    叶清笑着说:“二婶我不累,在家躺了好几天了,现在全身都是力气”。

    “娘~婆婆丁用热水焯一下在炒,更好吃一点。”叶清对着周氏娇声说道。

    “婆婆丁不是直接炒了吃吗,怎么还要焯一下,又不是荤菜这不是浪费柴火吗。”周氏不满道。

    “婆婆丁直接炒太苦了,不好吃,娘~您就试一下吗。”周氏最终也没有抵得过小闺女的撒娇,还是多加了一道工序。

    “伯娘,今天的菜真好吃,都不苦苦的了,”老七叶辰宇嘴甜的说道。

    周氏被夸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对着叶清夸到,“还是清丫机灵,吃了这么多年的婆婆丁了,都没想起来焯水,以后呀咱都这么吃。”

    叶清很享受被家人夸,眼睛都快笑没了。

    “老二你有才叔想给秀打个柜子当嫁妆,下午地里你就别去了,先把柜子打了吧”。叶老头吩咐道。

    “爹我晓得了,一会我就去有才叔家问问想打个什么样式的。”叶文峰应和着。

    其实老叶家在靠山村家境也算是可以的,叶老头年轻的时候跟着商队出去跑过两趟。

    挣了一点钱回来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又买了十亩地,慢慢的生了几个孩子。

    等孩子大了,老大地里的活都上手了,老二也能时不时的帮人做点柜子,老三走街串巷的也能拿回来点钱。

    老叶家没有分家,银钱都在老两口手里,还能供几个孩子去私塾里读两年书,过了两年就回来种地,能看懂契书写的什么,不被人卖了就行了。

    靠山村里有个私塾,家里有点闲钱的都会把孩子送过去读两年,不求有个功名,只愿孩子在外行走,不被人骗了就好。

    靠山村里的孩子也因此原因,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不像其他村里喊一声狗蛋,好几个人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