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七章建文帝
    李无忧和聂灵珊一进门,就被眼前这神奇的一幕给震住了。

    就像进了另一个世界一样,他俩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俩本来是没什么希望的,结果一进门,那叫一个惊喜啊!只见火炬照着,仨大白玉椅子就在他俩面前。这椅子面对面儿放着,中间那个最大,两边的小一点。

    中间那椅子背面儿,雕了四个龙头,俩俩对着。背面儿还有一条龙,跟玩儿球似的。

    周围一圈都是云彩花纹,感觉就像是在云里雾里似的。

    椅子前面儿还放着“五供”,中间是个大黄花瓶。前面儿还有个大青花缸,里头装着油,上面有个铜瓢,瓢里头有根烧过的灯芯,这就是传说中的“长明灯”。

    椅子后头,仨大红棺材静静地排着。大殿里头,到处都是金银雕像、玉器、古董瓶子,个个都值老鼻子钱了。

    在灯光下,这些宝贝儿把大殿照得跟仙境似的。

    他俩看得都傻了,一声不吭。这地宫里头静悄悄的,就他俩脸上的眼泪在流啊流的。

    李无忧先回过神来,拍了拍还在发愣的聂灵珊:“我们过去看看,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宝贝呢?”

    聂灵珊点点头,跟着李无忧往那椅子走去。她看到地上有一串串像鸡蛋那么大的珍珠,好奇地拿了一串,结果一捏就成粉了。这些珍珠放太久,都坏掉了。

    他俩走到长明灯那儿,李无忧仔细看着那个大青花缸。这缸上头下头都有莲花纹,中间画着云龙,感觉龙就像要飞上天似的。

    李无忧摸着这宝贝,心里头直夸赞。突然,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说:“我们来到建文帝的陵墓了!”

    聂灵珊有点不信,李无忧激动地说:“你看这儿,上头写着‘大明建文年间制’。难怪这陵墓的东西看着那么眼熟,原来是建文帝的。”

    聂灵珊对历史不太懂,就问:“建文帝是谁啊?”

    李无忧就给她讲了建文帝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死前,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就是建文帝。但他叔叔燕王朱棣不干了,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这场仗打了四年,叫‘靖难之役’。”

    聂灵珊好奇地问:“那谁赢了啊?”

    李无忧说:“朱棣带兵打了四年,最后攻下南京,打败了建文帝,自己当了皇帝,就是永乐帝。”

    聂灵珊又问:“那建文帝呢?”

    李无忧接着说:“朱棣进城后,就派人去抓建文帝。”

    那天皇宫突然烧起大火,火苗子窜得老高,把天都照亮了。

    大家都乱成一锅粥,可就是找不到建文帝的影子。

    朱棣一听到这消息,急得跟什么似的,赶紧让人把宫门、城门都关得严严实实的,还派人四处去找。

    找了好多天,叛军那边什么也没找到。朱棣就把那些没死的太监和宫女叫过来问,有个胆子大的太监就指着一具烧得黑乎乎的尸体说这就是皇帝。

    其他内侍也跟着起哄,说这就是皇帝。朱棣没办法,只好让人把那具尸体当成皇帝给安葬了。至于那是不是真的皇帝,或者是太监宫女,谁也说不清楚。

    关于建文帝是死是活,大家都有自己的说法,但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有的人说建文帝逃出去后,先在神乐观躲了一阵子,后来就到处流浪,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江苏都去过了,还在国外过了一辈子。

    但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到现在还是个谜。

    聂灵珊叹了口气,说:“看来建文皇帝应该没有被他的叔叔给杀掉吧。”

    李无忧点了点头,指着那个龙座说:“看这上面的字,建文皇帝应该是逃过追杀了。没想到一代皇帝,最后竟然跑到巴厘岛这样的小地方去了。”

    聂灵珊走过去一看,发现龙座上有一卷黄黄的东西。她轻轻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圣旨”两个字。原来这是建文皇帝留下的遗诏。

    李无忧把圣旨打开,上面写着细细的小字,记录着那段被埋没的历史。

    这字迹清秀,一看就是建文帝的亲笔。原来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

    当年金川门被攻破的消息传到皇宫,建文帝急得团团转,差点儿自杀。这时有个老太监突然想起太祖朱元璋留下的遗嘱,赶紧拿出一个铁箱子给皇帝,说是太祖临终前交给他的,还特意叮嘱:“遇到大难就打开。”

    建文帝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有张度牒,写着“应文”、“应贤”、“应能”三个名字,还有三套袈裟、僧靴、僧帽,一把剃刀,十锭银子。

    另外还有太祖朱元璋亲笔写的一封信:“应文从鬼门出逃,其他人从御沟出走。”

    巧的是,建文帝身边的两个太监一个叫李应能,一个叫叶希贤,两人看了信,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就自愿和建文帝一起剃发出家,按照信上的指示,分头逃离京城。

    这三个人中的李应能,竟然是天龙门的弟子。在危难时刻,他想到向天龙门求助。

    为了保护建文帝和自己的门人,天龙门全体出动,保护建文帝。

    天龙门在江湖上的地位很高,但卷入这场皇位争夺战,也是相当危险的。

    建文帝本来还想收复失地,重登帝位。可惜朱棣也是一代明君,很快就稳定了朝局。

    而且朱棣称帝后,确实派了不少心腹去查建文帝的下落。

    大臣胡节到处巡查就是奉了这个命令,后来郑和下西洋,也肩负着这个重要任务,主要就是打听建文帝是不是逃到海外去了,是不是建立了新的政权。

    当年为了保住建文帝的小命儿,天龙门的那些高手们也是拼了老命,最后只剩下李应能他们几个功夫了得的人。

    建文帝没办法,只好拿出事先藏好的大笔财宝,造了几艘大船,在李应能和叶希贤这些忠心耿耿的人保护下,跑到了巴厘岛这个地儿。

    巴厘岛那时候还有一群土著,什么都不懂。那个姓叶的小太监就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训练野兽,还宣称建文帝是什么“巫蛊教”的教主。

    让那些土著都来拜他。小太监露了几手,土著们就都信了。

    为了躲追兵,建文帝在岛上搞了个原始森林,到处都是陷阱,就是现在这个“死亡丛林”。

    建文帝后来什么都不想了,就开始给自己修地下陵墓,希望死后能有个好地方待。花了好多人力物力,终于修了这个大地下宫殿。

    可是,那个给“巫蛊教”立了大功的叶希贤,不想让那么多财宝埋地下,就跟建文帝吵起来了,心里有了反意。

    他因为懂那些巫蛊术,在教里培养了一大批亲信。

    为了保护建文帝,天龙门的人和巫蛊教的人就打起来了。

    最后,李应能和叶希贤都死在这场架里。

    这场乱子让建文帝彻底灰心了。他把剩下的人都打发走了,说自己是个不吉利的人,不让别人靠近,自己躲进了地下宫殿。

    天龙门的人家都在中国,他们就坐船回去了,隐姓埋名,再也不掺和世事。

    他们怕朱棣报复,就躲进深山里,一直到现在,就是李无忧他爹那帮人。

    巫蛊教的人大多是巴厘岛土著,离不开岛,就被赶出了“死亡丛林”,重新过上了普通生活。

    这两拨人都被警告,不能把这里的秘密说出去。

    离开“死亡丛林”的人不甘寂寞,又搞了个“巫蛊教”,但这个教跟原来的差远了,教义都变了。

    建文帝这家伙,性格软,还没孩子,最后自己在地下宫殿里结束了性命,留下了这份遗嘱。

    他棺材旁边还有两个棺材,是李应能和叶希贤的。

    虽然他俩是打架死的,但一直跟着建文帝,算是忠臣,建文帝就给了他俩大将军的名号,还让他们死后跟自己埋一起,算是一种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