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严府,严嵩直接写了封信,加急送往江西,把逢纪叫回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严嵩要干一场大事,靠自己还有申时行两人,还真顶不住,逢纪正好回来出谋划策。
要办一场寿宴,这件事没有百万银子根本接不住。
而皇帝不准备出这个钱,严嵩也不能用自己的钱,所以最简单的出银子、雇人的模式pass。
唯一的办法就是资源调度,运用资本的力量了。
……
第二天。
严嵩依旧早起,换上了一套普通的衣服。
“小年,叫几个护卫,弄几匹马,今天我们要出城一趟,对了,记得穿得普通点。”
严年诧异,出城?严大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出城了吧?
不过纵然他很惊异,但是依旧不折不扣地执行,很快就弄来了5匹马,其中一匹高头大马异常神骏。平时严嵩是不会骑马的,但不代表不会,这也显示了严嵩原身是一个干实事的人,而不是普通文人士子那样五体不勤。
还有三个护卫,都是严府护卫,严嵩作为当朝首辅,跟随他的人自然也不是什么三流货色,都是军中精锐的,以一当十都不在话下。
不久之后,严嵩等人就出了城门,来到了【外城】。
……
说起京城外城,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历史。
明成祖迁都北京,仅修筑了皇城和内城。内城的东西两道城墙沿用了元大都的城埂,南城墙向南推进了二里余,北城墙则缩进了五里。
由于当时明军将蒙古势力驱入茫茫大漠,也由于明初北京的经济尚未恢复,对建设外城的军事和经济的需要都不十分迫切,因此也就无暇顾及这项工程。
之后的仁宗和宣宗都有复都南京的打算,称北京为“行在”,当然无意修筑北京的外城。
英宗即位后,立意定都北京,命一位安南人太监阮和都督同知沈青、工部尚书吴中,率领数万民夫,对永乐年间建设的城墙进行了工程浩繁的改建,修筑了九门的城楼,增设了城门外的箭楼和城墙四角的角楼,加深了城壕,用砖包砌了城垣的内侧,等等。这些工程耗尽了前朝积蓄的帑银,所以也就无力再建筑外城。
(外城:“你们都欺负我是吧?”)
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瓦刺也先挟在土木堡俘虏的英宗朱祁钰,兵临北京城下的所谓“己巳之变”。
英宗之后,宪宗成化十二年八月(1476年),定西侯蒋琬奏请兴建北京外城。
他说:“太祖皇帝肇基南京,京城之外复筑土城以护居民,诚万世不拔之基也。
今北京止有内城而无外城,正统己巳之变,额森(即也先)长驱直入城下,众庶奔窜,内无所容。前事可鉴也。且承平日久,聚众益繁。思为忧患之防,须及丰享之日。
况西北一带,前代旧址尤存。若加以工罚之徒,计其成功,不日可待”。(《明宪宗实录》卷一六五)所谓“西北一带,前代旧址”,即是废弃的元代大都的北面城垣。
然而廷议蒋琬奏书时,称:“筑城之役,宜俟军民息户之日举行。”便搁置了下来。
这一搁就是六十多年。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蒙古俺答兴起,屡屡入犯,边塞告急。同时,北京作为明王朝的都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口繁衍,商业繁荣。特别是住在城外关厢的居民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内,其中“南关居民稠密,财货所聚”。因此,修筑外城的要求也就历史地被再次提了出来。
朝野官职民要求修筑外城的呼声日趋高涨,且有南关“居民朱良辅等奏,愿自出财力”(《明世宗实录》卷三七0)用于筑城的事。
这时,历史上的严嵩出场了,《历官表奏》和《嘉靖奏对录》中有一份《请乞修筑南关围墙》一疏。
(在原有的历史当中,最后还是严嵩提出了修建方案,并且在严嵩的大力推动下,才将外城给修建起来的。严嵩虽然被骂各种奸臣,但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能吏,这一点上堪称伟大。)
这也是严嵩想到了修建外城的原因,这可是自己的原身的伟大政绩啊。
……
……
严嵩等来到了外城,迎面看过去,就是极为混乱的建筑。
(参考印度贫民窟)
周围的百姓、商户,看到严嵩等人,一个个露出惊惧、戒备的神情,生怕严嵩等人是那种鱼肉百姓的权势人物。以前经常有不少的二世祖、锦衣卫、东西厂的人在这里纵马,撞死人都不需要负责任,非常凶狠恶毒。
严嵩没有进去,而是骑着马,绕着外城走了一圈。
最后,来到了一处山坡上,俯瞰外城,连绵几十里,宽阔无比。
严嵩越看感觉越喜欢。
这绝对是区位优势之地啊!
说它是地王都没问题。
京城边上,人口众多,稀缺资源。
而且,现在可是封建社会,可没有21世纪的那种文明执法,乱棍之下,那些不想拆的百姓也要被逼着拆,而且有更好的地方给他们不是么?
“老爷,您这是要?”
“我要在这里,重新建起一座外城!”严嵩挥鞭指着远方的外城,意气风发,结合他的话,颇有一种指点江山之豪迈。
“什么?要在这里建外城?”严年有点茫然,这能行吗?怎么感觉很不靠谱的样子。
严嵩哈哈一笑:“原本我是以为不行的,但是现在嘛,挺行!”
严年有点不敢相信,这么大的建设,这得要动用多么恐怖的银子啊。不过转眼一想,严年眼冒绿光,天啊,如果建外城的话,那得是多大的利益啊,随便刮一点都肥的流油啊!
严年恍然大悟,拍马屁:“老爷一定是想利用这个建城的机会,好好捞一把银子吧?老爷真是太英明了。”
捞一把银子?
噗~~~
严嵩差点吐血!
挥鞭指着严年。
“你给我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