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之大奸臣严嵩 ”查找最新章节!
胡宗宪,字汝贞,徽州人,嘉嘉进士。
胡宗宪的考试成绩很一般,运气却不错,他没能选上庶吉士却被分配到地方当了县官,不久后因年度考核优良,升为御史,巡视宣府、大同。
之所以说他运气好,是因为在明代朝廷,御史是个不错的行当,以骂人为主业,天不怕地不怕,想骂谁就骂谁,如果运气好,摸准了权利方向,骂对了人,没准还能官运亨通,一飞冲天。
不过胡宗宪的这份御史工作却有点特殊,因为宣府和大同是当时的军事前线,刀光剑影,呆在这的都是些粗人武夫,一言不合就开架,如果胡乱告状,没准晚上就被人趁黑给剁了。
惨烈
于是胡宗宪在那里老老实实地啃了几年干粮,这段经历最终成就了他,因为正是在那个地方,这位安静的御史开始进入另一个新奇的领域——兵法。
在血肉横飞,生死悬于一线的战场,胡宗宪懂得了战争的法则,而蒙古骑兵烧杀抢掠、难民家破人亡、哭天抢地的惨象,也让他了解了战争的残酷。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那个曾经喋喋不休、满口圣人之言的书呆子,已然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实用主义者。
而就在昨天,驻守大同的左卫军突然接到谕令,命令他们即刻转移驻防至阳和一带。
胡宗宪等人,当场就炸锅了。
这绝对是个一道要人命的谕令,因为大同已经是前线了,条件艰苦,而阳和不但更为靠前,且条件极其艰苦,当兵的过得苦,好不容易在当地安个家,转眼间又要妻离子散,自然是打死不搬。
于是昨晚,士兵哗变了,老子不伺候你们这些坏人,想逼死我们!
士兵哗变,那可是惊天大事,而且还是在大同这样要命的边境重镇。
如果按照一般清流、铮臣的套路,那就是把哗变的士兵全杀掉,而且以前的胡宗宪也会这么个想法。
但是现在他不会了,因为他体会到了边境太苦,本来朝廷就是出于亏心的一方,现在还要杀掉这些士兵,别说这些士兵会激烈反抗,就算是周围几个重镇的地区士兵也会激愤。
今天,参将、胡宗宪等人开会征集意见。
“这事怎么解决,谁去解决?”
没人应声,众人沉默。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超级黑锅,这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士兵哗变,全部都是抄家伙的职业打手,也不讲道理,要是跑去谈判,十有八九就把自己捐给了国家(学名是为国捐躯)。
但如果放任不管,这帮人万一成了叛军,知根知底,带着蒙古人回来抢劫,麻烦就大了,所以黑锅总得有人去背,可是谁也不敢也不肯背。
胡宗宪看着众人,最后站了出来:“我去。”
参将大喜:“你要带多少人?”
胡宗宪:“不用,我一个人去。”
在短暂的目瞪口呆,鸦雀无声之后,大家集体起立,热情地为勇敢的胡御史送别,感谢他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背锅精神。
胡宗宪不是白痴,也没有背黑锅的嗜好,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只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
他一个人骑着马跑到了哗变士兵的营地,对那些手持兵器、情绪激动的人们说了几句话,奇迹就发生了,士兵们停止了吵闹,安静地回到了自己的营帐。
胡宗宪就这么轻松回来了,参将等人惊讶:“你是怎么办到的?”
胡宗宪淡然:“没什么,我只是告诉他们,谕令已经取消,他们不用迁徙了。我觉得,上级很快就会下达新的命令了。”
众人自然是一万个不信,觉得胡宗宪这次要坏事儿了,要遭殃了。
结果到了第二天,上级真的下达指令,之前的谕令取消,军队仍在原地布防。
此事之后,众人都不禁佩服赞叹胡宗宪的人心洞察力、局势判断力。
牛逼!!
消息很快就传了开去,给胡宗宪披上了一层‘牛逼’光环。边境民风彪悍,崇拜强者,所以胡宗宪受到了边境军民的热烈追捧。
不过,胡宗宪正享受着这种胜利果实,装逼不止的时候,一份圣旨从京城而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间内容是胡宗宪怎么怎么厉害,经过朝廷考察,决定)……调任江苏巡抚,(相当于省长)官四品!”
胡宗宪惊呆了。
周围的官兵也都惊呆了。
参将那些人,一个个仰望天空,眼角流下两行悔恨的泪水:“为什么当时不是我背锅?”
胡宗宪就这样,带着一脸的懵逼,骑着马,带着几个随从,奉着圣旨,一路南下江苏。
他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当时宣布圣旨的情景。
胡宗宪将银子塞到宣旨太监的手里:“这位公公,如今我还是有点一头雾水,请公公指点迷津。”
公公用‘你真调皮’的眼神看着胡宗宪:“胡大人,您也真是的,跟严阁老有这重关系,为什么不早用?早用了就不用待在这里受苦了。”
胡宗宪一脸无辜的懵逼,严阁老?我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啊?
公公解释道:“这是严阁老直接向陛下推荐了你,经过内阁的考察,觉得你确实有不错的能力,而如今江苏折畔人肆掠,正却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严阁老让我给你带话,他相信以你的才能一定可以遏制折畔人,所以一定要好好干!”
胡宗宪顿时热泪盈眶,一种叫被信任的感动萦绕心中。
“谢陛下恩典,谢严阁老厚爱!”
胡宗宪向燕城方向拜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