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6章 开海洋令,广传天下!【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之大奸臣严嵩 ”查找最新章节!

    “谢主隆恩!”

    海清只能磕头谢恩,海老夫人笑容满面,感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皇恩。这对于海家是无限的荣耀。

    学得屠龙技,卖与帝王家。

    这是每一个诗书之家的最高追求。

    海清不甘心道:“严阁老,并非我不愿意去职。这么久我都扑在新城建设上,这新城如何同我的孩子一样。我是怕新城建设到一半,被人破坏。我可知道这些官员多黑心,我在这里还能镇得住,但我要是走了,怕新城建设前功尽弃、毁于一旦啊。”

    严蒿微微一笑:“原来刚峰兄担心的还是工作,此事,我已经交代新任吏部尚书包脸黑。请他照看此事。你大可放心。”

    海清点头,如果说大雨还有一个人能让他放心,绝对是包脸黑。

    他相信包脸黑。

    至于严蒿……额,好吧,一百个不信。

    ……

    ……

    廷议过后第五天,朝廷关于同意在天津、上海两处开海,分别设立市舶司,并任命严蒿为开海大臣、筹备开海的圣旨,已经明发天下。

    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的各大报纸第一时间,印发号外,或者头条刊登,疯狂宣传。

    这一重磅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雨社会各界,统统炸锅了。

    帝城的茶馆中,有人手持报纸,冲入其中,高声宣读。

    “快看啊,大朝议通过!严阁老被任命为开海大臣!”

    “真的假的?”

    “北方也有开海市舶司,就在天津!”

    “这下发财的机会来了!”

    苏州的澡堂子中,钱老板、钱庄掌柜等好友,正在一起泡澡享受推拿,却有一个马老板激动万分,带着报纸冲进来。

    “还洗什么澡大雨开海啦!”

    “真的假的?”大商人、大老板们一阵兵荒马乱,纷纷冲过来围观。

    “皇上的圣旨,报纸刊登了!还有假?”

    一片大乱。

    对大雨开海,早已期待万分的各路商人,立即两眼放光,眼中都是金钱之光。

    “哈哈,我早就打听好了。大雨的一等生丝,在杭州只能卖40两银子,但到了外国人那里,却至少80两起步!谈的好,甚至能卖到100两。简直是躺着赚钱啊。”

    “那些西洋人都是傻瓜。据我泉州参与走私的亲戚说,他们根本分不清咱们这里的龙井和普通绿茶!区区20两一斤的普通绿茶,可以以龙井的名义,以十倍价格卖给他们。哈哈!”

    “还有瓷器!我是做瓷器生意的。卖给东瀛人,少说多赚三倍啊。”

    “何时开海?我们都等不及了啊。”

    “这次严阁老,真是给我们大雨商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是啊!没想到能成。我本以为以朝廷和那些清流的顽固死脑筋,没有20年,根本别想!”

    “严阁老,真是开明,更加睿智,让人钦佩啊。”

    在杭州的万松书院中,读书声依旧郎朗。

    老沈已经被严蒿推举为锦卫典史,这可是一个比锦卫千户还厉害的职位,更有实权在手。(历史上,老沈就是以读书人的身份,进入锦卫任典史,还做的十分出色,堪称一个异类。)

    但他还没有去帝城赴任,而是在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

    看到王锡爵的座位空缺,老沈皱起眉头。

    “王锡爵没来?”

    有同窗答道:“王锡爵刚才还在。”

    此时,满头大汗的王锡爵,挥舞着一份报纸,冲了进来。

    老沈满脸不悦,要喝令他出去。

    谁知,王锡爵却大声道:“恩师!朝廷大朝议同意开海啦!”

    老沈惊呆了:“你说什么?”

    王锡爵大哭道:“恩师,我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朝廷听到了民间的急切呼声,终于同意开海啦!”

    “老天开眼了!”老沈也激动不已,颤抖起来。

    作为大雨的有识之士,他久居东南,深知开海对于东南,乃至大雨的重要性。开海不仅能带来巨额的财富,极大丰富大雨百姓的钱袋子,更能带来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好处,堪称有百利无一害。

    老沈不遗余力,与王锡爵等学生们呼吁大雨开海,还参与了著名的万松书院大辩论,辩驳地张老带领的状源军团哑口无言。

    “想不到,在我离开杭州,赴京上任之前,能听到这等好消息!”老沈激动万分:“各位,勉之!尽快考上科举,我们一起为大雨明天奋斗。”

    王锡爵也激动不已,连连点头。他如今是举人,明年就要参加朝廷三年一次的科举,考上进士之后,便可做官了。

    王锡爵迫不及待,想要得到了一个官位,哪怕是东南的一个县令也好,如此一来便可施展才能,为国为民。

    在苏州旁的教堂中。

    立马逗等20个传教士,正在五座教堂中,对着信徒布道传教,同时宣讲严蒿的【海权论】,还有地球天文学、航海学的一些课程。这些都是他们与严蒿的协议,要帮助大雨开民智、转民风,让民风开化,开眼看世界。

    这五座教堂中,信徒虽然还不多,加起来才一万人,但却成为了散布科学常识、海外知识的窗口,出去的大雨子民,或多或少对外国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也不是两眼一抹黑。他们也通常都是大有身份之人,对整个东南民风民智的开启,具有散播火种的重要作用。

    此时,教堂的大门猛然被人推开。

    传教士尼玛德满脸激动,挥舞着一份报纸《大公报》,冲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