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2章 送别诗,一见严蒿误终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明之大奸臣严嵩 ”查找最新章节!

    谈判完,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这个,那个,严阁老,能否接济我们一点盘缠,我们的银子都在销金窟花光了。”

    羽柴秀吉感到很耻辱,找别国借钱回家多丢人啊。

    严蒿十分‘大方’,大手一挥:“别担心!我大雨历来有难必帮,每个使者送了十两纹银,作为回家的盘缠!再给你们每人来十套津煎饼果子!路上吃。”

    煎饼果子,来十套?路上吃?

    这些折畔使者们都要吐血昏倒了。

    海清等人憋着笑,都要忍不住了。

    折畔使者们终于回国了。

    他们从头到尾,连大雨皇帝的面,都没见过。

    但他们留下了一个个卖国条约,一执行就是上百年,坑得折畔百年都翻不了身。让日后折畔史学家们捶胸顿足,折畔学生们大骂卖国贼。

    (羽柴秀吉:“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上杉景胜:一见严蒿误终身,一世英名东流水。)

    更让折畔使者们耿耿于怀的是,严蒿威胁要卖给折畔的大炮和火枪,到最后居然一句话都不提了!

    他不卖了。

    虽然怨念深似折畔海,但折畔使者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一旦怒触严蒿,他会不会怒而卖给对手?

    只能当大爷,继续供着。

    他们临出发之前,严蒿十分罕见地和颜悦色,带着市舶司官员们送到了码头上,还以唐诗宋词编了打油诗一首,给被坑的如同折畔使者们送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大雨状源王家屏,听了之后只吐血,海清听了想打人。

    这是什么打油诗?都是你抄前人的吧?

    折畔使者们却一个个两眼放光,大拍马屁道:“好诗!真是好诗啊!”

    严蒿表面上却一本正经道:“请各位将大雨的友谊,带回折畔,并请一定要转告你们的主公,我严蒿是折畔最忠实的朋友。有困难,找严蒿!”

    羽柴秀吉等一脸感动,热泪盈眶,站在船上频频摆手,直到消失在蓝天碧海之间。

    严蒿还怅然若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唉,真舍不得这些折畔友人走。”

    海清猛翻白眼。

    “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明明把折畔人坑得吐血是你,现在又高唱两国友谊还是你。”

    谈妥了与折畔贸易条件,严蒿心情很好,转向了还在大雨犹豫不决的辛巴达。

    “特使先生。”严蒿笑得十分和善:“现在我们该谈谈两国的友谊了?”

    辛巴达可是亲眼看到,严蒿将折畔使者们一通揉搓,逼着他们签下了大批不平等卖国条约,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也有些心惊肉跳说:

    “这,严阁老,我莫卧帝国,可完成了统一,没什么有求于大雨啊。”

    严蒿笑得更加灿烂:“我当然知道。莫卧帝国强大无比,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我大雨自然不会像对待折畔那样,对你们提出苛刻的通商条件。但莫卧帝国,同样缺钱,不然你们不会开海,对不对?”

    这一击,打中了辛巴达心中的软肋,他张了张嘴,没说话。

    是啊,就像任何大帝国一样,莫卧帝国也缺钱啊。

    不缺钱,谁会费心费力,筹备开海,让外国人来做生意?

    “可我莫卧帝国,一样可以在果阿等大港口,自行开海,吸引外商。”辛巴达傲然道:“未必一定要与大雨通商才是。”

    两人争论的焦点,说到底还是利益。

    莫卧帝国,到底以什么价格,来大雨通商交易。

    严蒿笑笑:“贵使过一段时间,到了我大雨开海仪式,便可认识到我大雨的强大和对东西方的吸引力,这不是你莫卧帝国能短时间赶上的。”

    辛巴达冷笑道:“好,我拭目以待!”

    他可不会如同那群没出息的大名使者,出卖国家利益,只为了换取大雨开海通商权。

    辛巴达认定,大雨有求于自己,必须做出大幅让步,他才会替莫卧帝国签署通商协议。

    钱,不能让大雨都赚走!

    严蒿看着一脸傲然的辛巴达,也不生气,只是一笑而过。

    海清气愤道:“这个莫卧使者,搞风搞雨不说,还这么摆臭架子,要我说,把他赶走算了。我们开海也不差一个莫卧帝国。”

    严蒿摆摆手:“不然。莫卧帝国地处印国洋,处在我大雨与西欧交易的必经之路上。一旦莫卧帝国给我们捣鬼,对我大雨开海很不利。还是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胡萝卜加大棒,将他们拉入我大雨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圈为好。”

    严蒿的格局眼光,一直站在世界高度,看待大雨的政策和周围的关系。

    莫卧帝国这等强国,必须拉入大雨的交易圈中,让他们成为大雨的原料产地和产成品倾销地,促进大雨经济持续繁荣。

    至于手段?呵呵,严蒿胸有成竹,并不着急。

    到了开海仪式之日,自然有办法震慑这心怀异志、半人半鬼的莫卧印国人,让他们乖乖签订通商协议。

    ……

    ……

    此时,北方。

    马扎木在夜色笼罩的山谷中,等待地十分焦急。

    “大军师说,与我们接头之人,应该很快到来,怎么等了两天,连个鬼影子都没来?”

    就在马扎木心中嘀咕时,远处一人叫了起来:“头领,有马队!”

    蒙古人生在马背上,对战马奔驰的铁蹄声十分敏感。

    马扎木兴奋地一跃而起:“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