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73章 改革?分化之策【2】
    包拯厉声道“你们三人贪赃枉法,狼狈为奸,证据确凿今日本阁老就判你们应得之罪董伟你瞒报家产,偷税漏税,强抢民女,其罪当诛黄有为你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与董伟狼狈为奸,判处罢官,革去功名,流放一万里,去北美拓荒王虎,你的功名都是买来的,本府当奏明皇上,革去你的功名,判处你流放一万里”

    他最后宣布,董伟的家产,全部充公,土地优先发卖给肃州百姓他名下的佃户,只需要向朝廷缴纳未来几年的粮食,就能拥有一小块土地。

    这包黑子一通判决,有根有据,三人垂头丧气,如丧考妣。

    包拯立即召见马超马岱等运动领袖,告诉他们朝廷如何严厉处置了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还将董伟的土地,分给了这些农民,希望他们见好就收,不要再胡闹下去了。

    海瑞也在一旁恩威并济,又是宣扬朝廷的恩政,又是吓唬这些闹事的家伙,不要给脸不要脸,见好就收吧。

    可是,他们还是低估了马超马岱闹革命的坚定。

    马超听说了董伟、王虎的下场,又冷冷看了两人一眼,慨然道“大人,你如此公正判决,不愧是青天之名,但是”

    包拯心说,你妹的就怕你但是。

    “你还有何话说”包拯问道。

    马超诚恳道“虽然肃州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已经得到了惩治,但此事并非一个个案。而是大明的普遍现象。惩治了一个董伟,还有千千万万的董伟,法办了一个黄有为,还有不知道多少黄有为。我们想乘此机会要求朝廷,治标不如治本,召开三级会议,请天下三个等级之人,公平协商国事‖”

    包拯气得又变成小白脸

    三级会议,三级会议

    你妹的忘了三级会议,你会死啊

    “你这后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包拯怒道“天下之权,在皇上一人之手自始皇帝以来,一千多年均是如此,为何要改弦更张再说此事兹事体大,也不是你一人能决定的”

    马超平静道“那我们就继续抗争,直到皇上答应为止”

    包拯,海瑞都没招了。

    不过,包拯毕竟是一代名臣,深知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道理,咳嗽一声道“你回去把。本府自然会宣扬此事,让老百姓都知道,朝廷的恩政是何等皇恩浩荡。此事如果肃州不见好就收,只怕下一步,朝廷不会这么好说话了。”

    马超冷笑而去。

    当天,包拯就贴出了安民告示,告诉肃州百姓,朝廷对黄有为、董伟、王虎的依法处置结果,宣布了三人的罪状,特别声明要将董伟的土地,分给肃州穷苦的农民百姓,但要求肃州百姓马上结束抗议游行示威,返回各自家中,才能领取土地和财产,否则朝廷会认为这些抗议者是刁民,采取进一步强制行动,恢复社会秩序。

    这一下,肃州民众炸锅了。

    “哈哈,董伟黄有为终于被拿下了痛快啊”

    “拨云见日啦。”

    “朝廷居然还要将董伟的家产土地,统统分给我们”

    “只需要老老实实回家,就能分到一小块土地这个感情好啊”

    “真不愧是海青天、包青天啊”

    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一听说朝廷已经惩治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还准备分了田地给自己,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两位青天,就准备收拾收拾,回家去了

    他们最渴望的,不还是土地吗

    之前董伟霸占了肃州很多土地,弄得老百姓没有土地可种,如今朝廷已经恩政了,他们也不敢有过多奢望了。

    但马超马岱急眼了啊。

    他们唯一的筹码,就是这30万民众啊。

    要是民众都散了,这场运动都凉了,还有什么搞头

    他们的下场,只怕会很惨啊

    “各位父老乡亲,不能走不能走啊”

    马超跳到演讲台上,大声疾呼“这种事是朝廷忽悠大家的,是权宜之计如果大家走了,朝廷肯定不会兑现。再说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怎么能见好就收呢天下的土豪劣绅还等着我们惩治呢。”

    可这一次,肃州的农民们却纷纷摇头,表态。

    “后生啊,我们很佩服你替天行道的精神,不过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我们这些泥腿子,能将肃州知府,还有董伟一霸除掉,已经心满意足了,朝廷还肯分给我们土地,更是满足不得了。再说,这告示已经说清楚了,要是再不见好就收,朝廷就会认为我们是造反,要来大军镇压的。我们可得罪不起啊。”

    “就是,我们都是没见识的,愿意了赵的见好就收。”

    “放我们走吧。”

    马超也是无奈,人家要走,你不能拉着人家吧

    就这样,包黑子的分化计策产生了一定效果,30万民众,哗啦哗啦,走了有一半。主要都是农民,渴望土地的农民。

    就连马同都有点动心了,对马超说“要不,咱们也撤吧”

    马超被气笑了“爹,怎么你也动心了”

    马同苦笑道“咱们能闹到这个地步,已经是奇迹了,还想着什么样回去说不定还能分一小块董伟的土地,啧啧,做梦也会笑醒呢。”

    马超“”

    没办法,农民就是这样,小富即安,容易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