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4章 九镇
    秦琅设宴,为程咬金接风洗尘,派人杀猪宰羊,为凯旋将士们庆功。

    夜宴大厅,老程骚包的换上了一身鲜艳的绢甲,这绢甲颜色艳丽,麒麟吞肩狮蛮带凤翅盔虎头抱肚,那真是威风凛凛,虽说这种绢甲只是将军们的高级礼服,并没有啥实战防御作用,但穿起来确实好看。

    平时将军们顶多也就是在大朝会时穿一穿,可今天老程居然在这边地也穿上了。

    前来赴宴的一众大将们,倒是看的惊讶。

    老刘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这位刚调任廓州刺史的平原郡公,却是一袭儒衫配上顶折脚巾子,手里还拿了把折扇。

    两个老家伙,装模作样,让大家觉得恶心不已。

    “侯君集没来?”

    老程一进厅,就张口大喊,好像侯君集只是个偏将一样,就差没来一句小侯了。

    秦琅今天倒是挺正常的,紫袍玉带,头上是束发紫金冠,手里头捧着把皇帝御赐紫金锤,“老侯啊,没请,咱们痛快喝酒,请了他,那不恶心人嘛,还如何喝酒?”

    “也是。”老程呵呵笑道。

    段志玄张志贵诸将见这模样,也是无语。

    宴会开始,侯君集、柴绍,还有薛万彻三人没来。侯君集是没人请,他自恃身份,当然也不可能不请自来掉身价。柴绍则自矜身份,托辞不来。他是皇帝的姐夫,也是开国重臣,但在贞观朝混的一般,跟着程咬金秦琅这些后进小辈一起,总是不自在,心里不太爽,便干脆不来。

    至于薛万彻嘛,他跟秦琅之间有私人过节,因为丹阳公主之事,薛万彻曾经差点要跟秦琅决斗的。

    哪怕秦琅再三拍胸脯保证他跟丹阳是清白的,可薛万彻还是不信,一见到秦琅,就觉得自己头顶帽子的颜色不对劲。

    哪怕现在他们夫妻二人名存实亡,早就是分府别居各过个的了,但是这事一直让薛万彻非常不舒服,这次被调事陇右,他还特意进宫向皇帝推辞过,他不是不愿意来陇右打仗,只是不愿意到秦琅手下当官为将。

    可皇帝最终还是让他来了,或许皇帝让薛万彻来陇右,正是因为这点私人恩怨。

    三人没来,秦琅程咬金等反倒是自在了许多。

    这酒宴倒是喝的很爽。

    大年初一,诸将有家不能回,也没法回京朝集参加正旦大朝。

    今年的大朝,因为皇帝依然还留在洛阳,所以是在洛阳举行,本来好面子的李世民想赶回长安,好在长安举行大朝会,毕竟太极宫比洛阳宫辉煌巍峨的多,外国蕃使们前来朝贺时也有面子。

    而突厥党项岭南等诸内附酋长朝拜时,也能尽展大唐的强盛威仪。

    洛阳宫在隋末毁于战火,未免寒酸了些。

    但皇帝虽有心炫耀,可房玄龄魏征萧瑀这些宰相,可不惯皇帝的臭毛病,一个个都坚决反对,连远在长安的王珪、李靖两位留守宰相,都上书说长安暂未有能力迎接圣驾返京,更没有能力举办大朝会。

    最后李世民不得打消了这念头。

    这一场夜宴很欢乐。

    侯君集呆在自己的院里,听着相隔不远处那院子传来的喝酒猜拳行令之声,甚至还有丝竹伴奏之声,恨的咬牙切齿的。

    堂堂宰相,兵部尚书前来,这些军头居然敢不给面子。

    政事堂的宰相们平时瞧不起他也就忍了,离了京师朝堂,来到这陇右,一群家伙也敢这样待他。

    尤其是秦琅,再了得,可你也才二十岁啊,你凭什么敢这样拿捏称大?我好歹也是跟秦叔宝一辈的,当年天策府一起带兵的,你小子懂不懂尊老爱幼?

    “都有哪些人参与了秦琅夜宴?”

    侯君集红着眼坐在屋里烤火,对手下问道。

    “除了柴都尉和薛刺史两位没去,其余的都去了。”

    “去偷偷瞧瞧夜宴场景,最后找个精通丹青绘画之人,我要他偷看过后,回来把看到的场景全绘下来,尤其是要把秦琅那嚣张跋扈的嘴脸给刻画下来,还有程咬金等人的奉承嘴脸。”

    “这些该死的家伙,相互勾连,目无朝廷!”

    人派出去了,可侯君集坐在那里,越想越气,听着那一声声的喧嚣传来,根本坐不住,想了想,提了坛子酒去找薛万彻喝酒去了。

    薛万彻跟秦琅有解不开的过结,正好可以拉拢。

    ······

    夜宴厅里。

    大家边喝边聊,程咬金跟大家吐槽伏俟城那个大土围子。

    “他娘的什么王者之城,就是个大羊圈,那王宫,还没咱们大唐乡下地主老财家的院子大,他娘的,真是白跑八百里。”

    秦琅给老程倒酒,“也不白跑,起码你们也打了两仗,俘斩三千,擒获名王,获牛马三万余,不说别的,这次出征的五千兄弟,不论生死,哪个都能生上不份不错的战利品,不亏。”

    “亏,怎么不亏,亏的心难受,这么多兄弟愿意相信我老程,以为能建大功赚大赏,结果顶风冒雪跑了这么远,马吃雪人饮冰,我们一个月在冰天雪地里,没吃过几顿热乎的,哪个没冻伤,结果就得了这,亏的慌。”

    “你们可是大唐第一支攻占吐谷浑都城的军队,值得纪念。”

    “别提了,伏允老贼的面都没见着。”

    张士贵等都认为伏允确实够狠,这冰天雪地的五千人马也不接战,直接带着人跑,跑就算了还烧草,这种自杀式的对敌方式,真不是一般人能学的了的。

    若是党项人当初也这么狠,大唐也没那么容易就击败招降他们了。

    “为今之计,我们还是要整编陇右边军,尽快把九军立起来,从各军府抽调兵马到位戍守,沿边紧要之处,要守好。再有一个,烽燧得完善。陇右边界极广,我们虽立九军,可数量也有限,必须得依靠烽火传讯,来调集兵马,及时应对。”

    对于秦琅提出的这个,诸将倒都是认同。

    说白了,这些人哪个头上不是顶着南北衙诸军卫的大将军或将军衔的,跑来陇右任刺史,其实也只是权宜之计,是来打仗挣军功的,否则还真没人愿意来。

    侯君集虽说什么要罢秦琅之职,可秦琅理都不理他,没有皇帝的旨意,或朝廷制书,同样身为宰相的秦琅,哪会理他。

    只要皇帝一天没有下旨来正式说结束战争,撤消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行营,撤消洮河道行军总管行营,撤消秦琅这个陇右宣抚使职,那么秦琅的职责,依然是代表皇帝和朝廷在陇右守边御敌,甚至可以择机反攻。

    西海道大总管秦琼返回了松州过年,表面理由是旧疾复发,要回去疗养,实际上秦琼不是那种争功之人,而且战事告一阶段后,秦琼也不想继续以大总管的身份来节制诸军,掌握陇右河西剑南诸道的兵马,这个权力太大。

    低调谨慎的秦琼不等皇帝命令,直接以养伤为名回去了。

    于是现在是副总管的秦琅主持行营事务,但因秦琅的职务限制,他现在只能指挥陇右诸军,剑南和河西的他插手不了,这也变相的削弱了行营的职权,能让朝廷那边没那么担忧猜忌。

    秦琅已经拟计划编设陇右沿边九军,称为沿边九镇,沿边五州刺史兼任其中五镇军使,剩下四镇择悍将充任。

    每镇兵额三千,骑兵一千,步兵两千。

    这是正兵,由各折冲府抽调府兵戍守。

    而另外的辅兵,由各乡团和内附羌部中抽选,基本上就是一名正兵配两名辅兵,两个辅兵一个是担任协助作战的,一个则担任辎重后勤任务的。

    老程今天喝了不少酒,不过人还挺清醒的,这次奔袭吐谷浑的失败,让老程对吐谷浑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伏允是个难缠的对手。

    “九镇边军,一镇三千,那就是两万七千人,而辅兵是五万四,这加起来可就是八万一千人,仅凭我们陇右道自己,总共十二州,只怕供养不起。而咱们又得罪了老侯,这家伙向来小心眼,有他在兵部做尚书,只怕会故意卡我们后勤军需等,到时会很麻烦。”

    陇右有不少折冲府,两万七千人肯定是有的,甚至远不止。

    但折冲府隶属于南衙十二卫,调动府兵,这得经过兵部和十二卫,都督和刺史是没有这个权力的,虽然调动府兵,最后也要经过都督和刺史的合符验符,但刺史只是起监督作用。

    哪怕是边州,都督刺史们真正能调动的其实是边军体系,和地方团练体系。边军是从各军府中抽调府兵轮流到边疆镇戍的,边军源出府兵,但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整编九军,第一步,兵员就得从府兵中调,编设军制,调动府兵,这都需要兵部批准。

    折冲都尉们平时统领各府的府兵,受兵部和十二卫管辖,十二卫有统兵权,兵部有调兵权,而都尉们是实际担任诸府统兵、训练、组织任务的。

    边军则是由都督们统领的边防军事体系,边军士兵由府兵中抽调而来,后勤辎重等由兵部、户部、卫尉寺、军器监等供应,主要负责的就是守边。

    而朝廷用兵,一般又会组建行营,会从边军或府兵中抽调兵马组成,派出将军担任总管统领兵马。

    这种极复杂的军事组织体系,使的大唐虽有六十多万的府兵,但控制严密,很难兵为将有,更难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兵将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以及将领的任命权都是分开的。

    秦琅现在是叠州都督,可以统领叠州都督府下的边军,但无权统领境内折冲府府兵,只有监督权。

    他还是陇右道宣抚使,也可以节制陇右边军、府兵,但这个宣抚多是监督权。

    只有他头上的西海道行营副总管,和洮河道行军总管,是西海战区副总司令和洮河道分区司令,这让他可以指挥陇右军队兼直领洮河军队。

    但涉及到新设边军,兵额,供应这些,也离不开兵部。

    “要不,还是把老侯请过来喝两杯?”段志玄问。

    “喝个鸟,没了张屠夫,难道就要吃带毛的猪不成?”老程最先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