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00章 科举潜规则!纨绔要状元!7更求自订!
    第100章 科举潜规则!纨绔要状元!7更求自订!

    简单介绍一下。清朝科举会试,一共三场考题。雍正朝,为了防止作弊,都是雍正亲自出题。第一场是3道四书题,做三篇八股文,三道都必答,这是最关键的答卷。中不中关键看这经中出题,但不是都必答,只要选其中一篇作答便可。第三场是题目诗词,按照题目和韵律要求做出一篇七言。

    为了防止考生与考官串通一气,作弊中举,正常情况下,考卷都是要封住考生姓名,也不允许考生在试卷上留下任何个人信息,否则都算作弊,轻者枷号一个月,取消功名,永不叙用,重者就要判处斩首,甚至腰斩、凌迟。

    更狠的一招,是会试所有考生的试卷,都要有200个书吏,专门进行抄卷,完全按照考生的文章,另外抄出一份卷子。这样便彻底杜绝了各房考官与考生约定在试卷上作标记,或者认出字体进行作弊。

    同时,皇帝还采取层层监督的方式,严格防止舞弊。原来,清朝一次秋闱,要取中400人。卷子卷写完毕后,按照序号分给18房考官,分别进行判卷,主考官和副考官不会直接判卷,而是高高坐在主考房中。每一房考官看到好卷子,便在上面画一个圈,表示推荐,如果有特别牛逼的卷子,还可以再画一个大圈,表示强烈推荐,这叫“房荐”。

    有了“房荐”,副考官进行判卷,看中的就写一个“取”字,然后呈给主考官。

    主考官若也能看上,便写一个“中”字。合起来就是“取中”,这就算妥妥中举了。

    阅卷过程中,皇帝会派出血滴子,全程监视,即使考完了,礼部也要组织对中举卷子,进行重新核对阅卷,防止有滥竽充数者中举。

    一层层监督下来,按说要作弊,难上加难。

    但自古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使有如此严密的监督制度,考场舞弊依旧屡禁不止。

    比如这次,张廷璐主考官便对熹贵妃甄嬛的弟弟,打开了方便之门。

    他采取,是“捡落卷”名义。

    一次考试,取中400个。但前面18房阅卷中,未必能推荐上来400个。这时候,主考官就可以“捡落卷”,就是从被18房考官放弃的卷子中,捡起他认为不错的,直接判考上。

    但“捡落卷”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名词必须拍在“房荐”、“取中”卷子之后。这就好比是为了凑数的残次品,绝不会取得高名次。

    换句话说,“捡落卷”捡来的进士,绝不可能进入头榜二榜。

    而清朝要当大官,必须头榜(状元榜眼探花)和二榜36名,才有资格被选入翰林院,授予庶吉士和同庶吉士,拥有远大前途,一般十年之后,大部分可升入四品以上大员。剩下的三榜以后的进士300多人,都会直接被丢入吏部,名次靠前的可获得留京指标,在中央六部当官。靠后就直接发配到地方,成为县令等。

    简单说,张廷璐虽然答应帮助熹贵妃之弟,但也只敢许给最靠后的名次,求得个功名而已,绝不敢将他放在前面。这样捡来的功名前途,对于其他人也许乐的合不拢嘴,但对于熹贵妃之弟,甄府大少爷,可算是一个十分勉强的结果。

    甄远道气愤道:“你爹、你哥,都走科举之路,取得了二榜以内的名次,才有今日甄府的辉煌。你小子要是连二榜都考不上,真是丢人!下去!”

    甄宝玉此时却陷入了沉思……

    张廷璐?李钹?

    这两名字,我怎么这么耳熟?

    对哦!

    他骤然眼前一亮!

    他记得,雍正王朝中有这两个名字!

    雍正元年,张廷璐受到雍正儿子弘时的指使,出卖科场考题,后来东窗事发,被李钹冲出考场,告诉雍正,带兵围剿了科场。最后清流李钹名声鹊起,张廷璐却被判处腰斩,刑场上被斩成两截,却一时死不了,沾着自己的血,写了七个“惨”字。

    “此时,不就是雍正初年么?”甄宝玉心中一喜。

    “这么说,这次科举,应该就是弘时指使张廷璐,出售雍正的考题,大肆舞弊了?”

    甄宝玉的脑子中,开始飞速转动起来。

    他仗着前世的记忆,对一些事情可以提前知道结果,故而能占到先机!

    但他该如何利用这些记忆,获得最大的好处呢?

    他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找张廷璐的代理人,购买试题,回去准备一番,争取能考上个名次。

    二是利用这0.9次的事情,要挟揭发张廷璐,以求得一个更好的名次!

    不。

    甄宝玉眼珠一转。

    他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就是利用这次机会,搅动大清朝局!帮助弘时争夺皇位,打击弘历!

    弘时是个废物,堪称有史以来最惨皇子!

    别看此时他排名第三,封为锦贝勒,但根本斗不过比他还小的老四宝亲王弘历(乾隆)!

    从一开始,雍正就不看好弘时,而对更小的弘历,亲眼有加。

    弘时却不服气,非要与弘历争夺帝位,结果这哥们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