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
    第一千零三十章基本教育

    赵顼笑完,这才对苏油正色说道:“大苏文才难得,国史至重,我想让他再直史馆。”

    苏油皱了皱眉:“臣知陛下看重大苏之意,然而国朝制度,朝廷升谪,不是儿戏。没有才贬即起的道理。”

    “臣也怕大苏恃宠而骄,以后犯下更大的错误,还是让他先在黄州待几年吧。”

    害怕赵顼还要纠缠,赶紧说道:“说起人才,臣想向陛下要几个人。”

    赵顼点头:“军机处诸事新立,肯定要有人助你,明润你说,我无不应允。”

    苏油说道:“臣想要蔡京,晁补之。”

    “蔡京干练明达,两浙路太湖开发,臣只是倡议,而实赖蔡京成之。理事能渥,政务畅晓,从不积夜。”

    “四十万顷良田,上千条溇港,诸多湖塘水库,条据分明,账目清晰,人不能欺。实乃经国之才。”

    “晁补之博闻强记,档案行文,过目不忘。军机处今后事务章程肯定繁巨,由他相助,随问即答,能省下天大的功夫。”

    “此二人加以磨练,蔡京,或者就是未来的富公;晁补之,或者就是未来的张公。”

    以富弼比蔡京,以张方平比晁补之,这评价,相当高了。

    其实这也是苏油在像赵顼推荐人才,蔡京刚刚搞了《学令》,而晁补之在中状元的时候,指出赵顼引用奏章时间错误的那一幕,让赵顼印象异常深刻,当即点头道:“蔡京现在就可以给你,晁补之,等他从辽国回来,也给你。”

    苏油躬身:“多谢陛下。”

    ……

    后宫里,赵颢正在陪同高滔滔翻阅账册。

    偌大一个后宫,还有一个慈善基金,以及各处皇庄产业的收益,让这几年的宫中用度宽裕了不少。

    太皇太后临终前留下了遗言,将自己名下的产业赠给了高滔滔和几位公主,并且要求葬礼从简。

    几处五金工坊,水泥厂肥皂厂琉璃厂火柴厂……还有商铺,银行,吸纳了大量宗室人员。

    所有这些,让宗室在大宋的境遇好了很多,让内库的负担轻松了很多,也让天家在外臣前的腰杆硬了很多。

    而集中体现在皇权巩固,内部矛盾减少上,这两点,高滔滔是最满意的。

    至少,当年仁宗皇帝吃一碗羊羹都不忍的日子,是没必要再过了。

    今年的数字还是很好看,赵颢作为四通商号和皇宋银行的董事会成员,要负责给高滔滔解释账目。

    赵颢在小心地斟酌措辞:“娘娘,苏明润上章建议,说我皇室产业,也是经营,占用了什么……社会资源,是国家的一部分,因此也应该向国家缴纳商税,这个……是不是给官家说说,有些过了?”

    高滔滔戴着金丝眼镜,一边用铅笔在账册上画道,一边核对明细:“苏明润要税都要到皇家头上来了?这不是左手交右手吗?”

    赵颢犹豫了一下:“苏明润说,皇室产业要是不纳税,就是与民争利,王相公秉政的时候,宗室百官的溢田,就曾经清查过一次,不在免税范围的,就要依从国家制度。”

    “既然田地是如此,那么商税,同样理应如此。”

    高滔滔真不知道商税怎么交:“我大宋的商税,是多少?”

    赵颢说道:“三十税一。”

    “啊?”高滔滔很惊讶:“那比农税轻多了啊!”

    赵颢苦笑:“娘娘,是一个关卡收一次,要是货物来自南海,走的又不是市舶司的纲运的话,一串两百贯的椰珠运到汴京,沿路收下来,到京城就是六百贯了。”

    高滔滔有些怒了:“将货物从南海到汴京,沿途地方做了什么?凭什么要克扣这么多税收?他们拿去干了啥?每年整个大宋收了多少?这些税收,可有一分归了国库?”

    “朝廷这是怎么了?要交税可以,那也得交给国家,而不是给地方上中饱私囊!麻烦相公们做事合情理一些,再来找我天家要账!”

    赵颢赶紧拱手:“娘娘息怒,这不是闲聊聊到这里了吗,不当事情,想必官家自会考虑的。”

    高滔滔说到这里想起来:“苏明润还没有任职吧?”

    赵颢答道:“苏明润和章惇的任命,按照规矩拒了两次,第三次应该不会了吧?”

    高滔滔又问道:“王珪回来了吗?”

    赵颢说道:“在返程路上了。”

    高滔滔点头:“没有利用首相任山陵使的机会,弄出什么事情,朝廷也算安定……蔡确,苏油,章惇,几个新进都算有大臣之体。希望官家这几年,能好过一些吧……”

    ……

    王珪回来了,如今正在宅邸,与参知政事蔡确议事。

    蔡确的态度让王珪很满意,自己出任山陵使期间,蔡确当起了实际上的首相,在他的精妙操作下,将苏油和章惇的谢表来回时间延长了一些,拖到了王珪回来。

    而处理政事也是边角皮毛,真正的大事,除了赵顼要求的那些,都留着待办。

    而苏油和章惇似乎也不怎么着急,反正就是按部就班,也没有搞事情。

    中间只有唯一的大事,就是工部侍郎、平章事吴充罢,以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致仕。

    这其实不是政敌们的胜利,而是吴充生了重病,快要不行了。

    蔡确将近期需要交割的朝务与王珪条说分明,这才拱手道:“相公,近来朝事,大致若此,所幸无甚大事。”

    王珪这段时间也辛苦,扶灵到永昭陵给慈圣光献皇后举行葬礼,回来还要祔慈圣光献皇后神主于太庙,中间涉及很多繁复的理解,文章,也不容易。

    之后还要上表,以慈圣光献皇后的弟弟,昭德军节度使曹佾,为司徒兼中书侍郎、护国军节度使,其余家人赏赐有加。

    赵顼还特意让曹南越三阶,升任感义军节度留后,配合高遵裕在潼关操练感义新军。

    王珪一路来去,忧心忡忡,如今心头落下一块大石头:“无事就好啊……”

    的确,山陵使,那是皇帝拿下权臣的常用手段,很多重臣担任一趟山陵使回来,就发现自己“被退休”了。

    当然更夸张的那就是权臣丁谓,这货当山陵使把自己全家当到了崖州。

    蔡确见王珪如此,拱手说道:“无事当然是好,就怕事情已经发生,而我们尚一无所知啊。”

    王珪问道:“持正何意?”

    蔡确说道:“陛下年来举措,件件都若有深意啊。”

    “蔡京上《学令》,今年要将县内有无小学,州内有无州学,府内有无府学,生员数额,识字多寡,数计精粗,纳入官员流诠考绩,陛下的意思,要大兴文教。”

    王珪说道:“这也只是当年范仲淹故事,庆历中还不是一样大兴文教,结果呢?苏轼就曾经指出过,名不副实,不如去之。”

    蔡确说道:“可要是名副其实了呢?”

    王珪一愣:“名副其实,我大宋三百军州,有这么多的硕儒任教?”

    蔡确一拍大腿:“关窍就在此处了!范文正公的学校,要求太高,用处不大,唯有出仕一途。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之桥,难度太大。”

    王珪说道:“那如今呢?”

    蔡确说道:“如今由皇宋慈善基金总会拨款,四通书坊负责刊印教材,效仿眉山的做法,先行普及小学,识字不过两千,数算不过加减,为期不过五年。”

    “不求深通经义,但求初始文字,之后或深造,或就业,或从军,用《学令》中的话说,这叫‘基本教育’,叫‘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