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章 重生1984
    青河地区运输公司。

    汽修车间的门口,一个略显稚嫩的年轻人蹲在大树旁,手里拿着一根树枝,正在地上写下了“1984”四个数字。

    “真没想到,我竟然重生了,回到了1984年!”

    望着周围一群穿着土气的家伙走进车间,李卫东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我这是刚刚被贬到汽修车间,记得在这里待了整整三年,我才被调到其他的岗位上。”

    1984年,李卫东十六岁,六十年代末出生的他,有着“卫东”这样一个有着时代特色的名字。

    摸了摸自己略显单薄的身体,李卫东不由得陷入到了回忆当中。

    李卫东的父亲是青河地区运输公司的会计,因此李卫东自小便生在运输公司的家属院里。

    在七八十年代,运输公司是青河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国企,毕竟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物资,即便是在比较混乱年代,其他企业都无法保障生产,运输公司的业务也没有停滞。

    从小到大,李卫东都生活在运输公司的家属院里,出生时在运输公司的医院,童年是在运输公司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也是在运输公司的子弟学校。

    在那个年代,大型国企可以满足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需求。

    就比如青河地区运输公司,有自己的医院,有自己的学校,也有自己的供销站,衣食住行、生老命死,除了火化的时候得靠殡仪馆之外,其他的事情,运输公司都能解决。

    初中毕业后,李卫东没有继续读书,而是直接参加了工作。

    李卫东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干脆办了个内退,初中毕业的李卫东就接了父亲的班,在运输公司的财务处,跟着师傅学会计。

    国企的接班顶岗制度,应该算是七八十年代最普遍的拼爹方式。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父母退休、退职以后,其子女可以顶替空下来名额,进入父母的原单位上班,甚至担任父母原来的职务,在九十年代以前,这是国企招工最重要的方式。

    即便是到了九十年代,国家已经废除了这项制度,依旧有很多国企在偷偷的实行接班顶岗。

    李卫东的父亲是运输公司的会计,李卫东接班顶岗以后,自然也当了会计,只不过李卫东并不是当会计的料,才参加工作三个月,李卫东就算错了一笔一百块钱的账目。

    在八四年,一百块钱相当于是正式工人三个月的基本工资,于是李卫东受到了处罚,他被贬到了汽修车间,当汽修学徒。

    汽修工虽然也算是技术类工种,但毕竟是体力工作者;而当会计是坐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在国企里是高人一等的岗位。

    李卫东从坐办公室的被贬为车间工人,心中相当抵触,十六岁的他正处于叛逆期,于是便撂了挑子,天天在汽修车间闲逛,什么活都不干,只是看别人修车,一副混吃等死的样子。

    上班的铃声响起,工人们纷纷快步走进维修车间。

    “李卫东,上班了,还在这里蹲着,不赶快进去!”一个声音响起。

    “别管他了,反正他进了车间,也不干活。人家是正式的,就算是不干活也没人管。”另一个声音开口说道。

    说话的这两人也都是运输公司子弟。这些运输公司子弟从小都在一个家属院里长大,上学也都是在运输公司子弟学校,互相之间全都认识。

    只不过这两人没有李卫东的运气,他们的老子还都在岗位上,所以他们即便是进了运输公司,也只能当临时工。

    八十年代初,除了大批知识青年陆续返城,还有六十年代被精简回乡的职工要求复工,中专毕业生要求分配,以及城市原本积累的待业人员。

    然而城市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大批的待业人员。

    青河地区运输公司作为一个大型国企,总要照顾一下自家工人的孩子,但国企里面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便是自家工人孩子,也只能先从临时工做起。

    在国企里当个临时工,总比去社会上当二流子强,更何况这些都是运输公司的子弟,等他们的父辈退休之后,自然就能顶岗上去成为正式工人。

    从这点来说,李卫东是幸运的,十六岁就顶了父亲的岗,成为了正式工人。比起那些二十多岁还当临时工的要强的多。

    八十年代的国企里面,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待遇可谓是天差地别。

    正式工人是铁饭碗,除了工资、升迁和退休金之外,还可以享受到企业的各种福利,而且不会被炒鱿鱼。

    至于临时工,工资要比正式工少很多,没有升迁的途径,没有退休金,基本享受不到企业的福利,而且还会被炒鱿鱼,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保障。

    同一个车间里,脏活、累活、重活全都是临时工的,正式工分配到的要轻松的多,甚至很多正式找个角落一蹲,喝茶聊骚,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临时工干。

    当时的国企吃的是大锅饭,所谓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干与不干都一样的思想,已经开始在国企当中蔓延。

    因此即便李卫东上班时间蹲在树下画圈圈,车间主任除了批评他几句,也拿他没有办法。

    谁让李卫东是正式工人呢!

    如果李卫东是临时工的话,这种工作态度,早就被开除了。

    望着地上自己写出来的那个1984,李卫东心中百感交集。

    重生之前的李卫东有太多的遗憾,如今他重生了,他终于有机会去弥补那些遗憾。

    “当年我被贬到汽修车间,自暴自弃了好一段时间,差点混成了二流子,后来我爸知道了这件事,狠狠打了我一顿,然后我才痛改前非,认真的学习修理技术。”

    想到这里,李卫东有一种想要回家的冲动,他好想再看看自己的父母。

    也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从李卫东身旁响起:

    “李卫东,上班时间,赶紧给我滚进车间!你就算是闲的放屁,也得给我放到车间里!”

    李卫东抬头望去,一个精壮男子正站在自己身后。

    这人五十多岁的样子,上身是最常见的蓝色工装,带四个口袋的那种,下神则是一条军绿色的裤子,上面还有许多未洗干净的油迹。

    此人便是李卫东的顶头上司,修理车间的车间主任崔大山。

    崔大山年轻的时候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争,还缴获过一辆美军的道奇卡车外加一车美国罐头。朝鲜战争结束后,崔大山又在部队里当了几年的汽修兵,还修过59式坦克。

    退伍转业之后,崔大山被分配到了青河地区运输公司,凭借着军队里历练出来的过硬汽修技术,被提拔为汽修车间的主任。

    按照平日的情况,处于叛逆期的李卫东肯定要跟崔大山顶嘴,然后被崔大山踹上一脚,才乖乖的返回车间。

    但现如今李卫东已经重生了,他也不再是那个自暴自弃的叛逆少年。只见李卫东立刻站起身来,二话不说便走进了汽修车间。

    “今天怎么没跟我顶嘴?这小子该不会是生病了吧!”崔大山一脸疑惑的想。

    ……

    李卫东走进了汽修车间,望着一辆辆“古董”汽车,心中产生了一种回味过去的暖意。

    “老解放、老嘎斯、大依发、南汽的老跃进、二汽的小玻璃、北汽二厂的幺三零,真是令人怀念啊!咋还有辆美国道奇卡车,这是解放战争缴获的吧,这车还能修么,不如直接送博物馆吧!”李卫东心中念叨着。

    八十年代初,国内运输企业的车辆五花八门,有自主生产的,有国外进口的,还有战争年代缴获的产物,说是万国造也不夸张。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以后,一汽的二代解放上市,才解决了国内运输企业万国造的困境。

    李卫东在修理车间里瞎转悠,时不时的会在一辆老古董车前驻足,一副参观博物馆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李卫东是个混子,自从来到汽修车间以来,就只知道到处瞎逛,连扫地的活都不愿意干。只要李卫东不给添乱,也没有人会去搭理李卫东。

    就在此时,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从车间外响起,只见一辆老解放,拖着另一辆老解放,驶进了修理车间。

    后面的老解放的驾驶舱里跳下来一个司机,火急火燎的冲着车间里面喊道:“崔主任,快找个人给我看看,我这车打不着火了!”

    听到有人喊自己,车间主任崔大山走了出来。

    “是蔡师傅啊,你的车打不着火了?”崔大山开口问道。

    那位蔡师傅点了点头,顺手递给崔大山一根烟,才开口说道:“调队员那边刚给的单子,赶着要去火车站拉一批货,结果打不着火了。这车昨天还好好的呢!”

    “行啊,把车弄到那边去吧,我找人给你看看。”崔大山接过香烟,并没有点燃,而是顺手塞到了耳朵上。

    这修理车间里,经常会泄露一地汽油机油,所以车间内禁止吸烟,避免发生火灾事故。谁要是烟瘾犯了,想抽烟得去外面大树底下,车间里是绝对不能有半点火星的。

    崔大山在车间里看了一圈,然后指了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开口吩咐道:“小赵,你先去给蔡师傅看看,要是修不好的话,就去找你师傅。”

    “好嘞!”小赵答应了一声,立刻跑了过去。

    “手上没活的学徒,过去给打个下手!”崔大山接着说道。

    立刻有三四个学徒工凑了过去。

    这些学徒都是临时工,都想早点学会修车的手艺,那么转正的机会就会大一些。给修车师傅打下手,就是学习的机会。

    百无聊赖的李卫东,也悄悄的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