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对表姐妹讨论着李斯年的为人的时候,他正在考虑着搬家的事情。
李斯年原本打算在这个地下室混上两个月就回国了,但是现在既然决定继续在米国待上几年时间,就不能对付了,得重新找个好一点儿的住处了。
于是李斯年立即付诸行动,这个猪窝他是一天都不想多待了。
李斯年出去寻找住处之前,叫来地下室的房东,让他检查下房间,毕竟还有五十美元的押金在呢。
房东听说有人要退房,十分不爽,李斯年之前是说要租半年时间,现在这才刚一个月就要退房,房东大叔十分不满,但是他也没说什么。
李斯年在附近转了一圈,他目前财力雄厚,又向家里申请了新的资金,因此就将目标定的高了点,很快就找好了新住处。
李斯年在来找他的许笛山的帮助下当天就搬好了家,他将重要的物品收拾了两个大行李箱,拎着就走了。
许笛山已经正式入学了,在跟着霍华德教授学习,他来找李斯年是来和他探讨之前谈的将华国古代哲学思想和西方现代哲学联系起来的课题。
当许笛山知道李斯年本科毕业后要继续跟随杜威攻读博士以后,也为他感到高兴,邀请他一起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两人探讨一番之后,李斯年给他们的论文起了个名字《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交融与互鉴》。
安定好住处之后,李斯年又过起了每天泡图书馆的生活。
霍华德教授真的是很认真,他给那篇 论文提出了很多意见,大到补充新的论点,增加新的例证,小到语法修辞上面的不恰当之处,这些都需要李斯年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加以完善。
不过经历过霍华德教授这样吹毛求疵的考验之后,李斯年感觉自己辩证思维,写作能力都提高了很多,做事情也更加严谨了。
除了继续修改论文之外,李斯年还要在布雷迪的督促之下和他一起研究“墨菲定律”,以及跟经常来找他的许笛山讨论华夏传统哲学。
布雷迪这家伙不知道抽什么风,打算抛弃之前文森特学长给他代笔的那篇毕业论文,将他的毕业论文换成这个“墨菲定律”。
如果再有空闲时间的话,李斯年还要动笔书写姑奶奶的自传体小说。
李斯年原本想要随便写一点应付过去,但是随着他在图书馆四处查阅,手里掌握的资料越来越多,李斯年对于南北战争前后的那段历史也慢慢熟悉起来,他的写作态度也逐渐认真起来。
李斯年还抽空给姑奶奶去了好几封信,询问一些故事的细节。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月都要过去了,这是李斯年在米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最勤奋的一个月。
不过这一个月的收获也是颇丰,“蝴蝶效应”和“墨菲定律”这两篇论文都修改好了,《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交融与互鉴》这篇论文也有了一个雏形,连姑奶奶的小说也写好了第一部分。
由于资料很丰富详实,李斯年准备把这部被他命名为《乱世佳人》的这部小说分成四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大约预计要写二十万字左右。
青春岁月,战争创伤,战后重建以及爱情归宿。
第一部分,李斯年主要描写了姑奶奶斯嘉丽·奥哈拉的青春岁月,她生活在富裕的塔拉庄园,个性坚强、聪明,但并不符合当时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与多个男性角色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她对阿希礼·威尔克斯的暗恋,以及她最终选择嫁给富有的查尔斯·汉密尔顿的决定。
李斯年写好了之后,先给姑奶奶寄去了,让她先审查一下,给点意见,好继续精雕细琢。
李斯年还特意在卷首空白页上写上了一句话,这是他在听完姑奶奶讲的所有故事之后,最直观的感受。
“A civilization has goh the wind.”
“一个文明随风而逝。”
第二天,李斯年带着修改好的论文去找霍华德教授,终于得到了霍华德教授的肯定。
这也意味着李斯年终于可以顺利毕业了。
霍华德教授也没有食言,他为李斯年向学校申请的论文答辩机会也得到了批准,哥大每年几百名本科毕业生,只有最优秀的几篇毕业论文才有机会参加这个答辩,而且答辩的论文也会被发表在学校的学术期刊上面。
这也意味着李斯年不仅顺利毕业了,还会在米国顶级刊物上面发表文章,这几年哥大的哲学系在全美排名十分靠前,几乎就是坐二望一,因此校刊在学界也有着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