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女权之歌》
    和两位女同学打过招呼后,李斯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上次见到许校长时,他提到希望我能做一个关于妇女解放话题的讲座。我具体应该讲些什么内容呢?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一头短发,看起来显得十分干练的刘和珍回应道:“李教授,我们学校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您写的那篇《致橡树》。里面的诗句,比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写得真是太好了。我们都非常期待能够听到您对于当前社会上面发起的争取女性权利运动的独到见解,相信您的声音一定会给师生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和宝贵的思考。”

    见这位年纪不大的女生能如此熟练地背诵自己的诗歌,李斯年感到十分高兴,于是他问道:“你们女高师的同学也都这么喜欢这些诗歌吗?”

    另一位女学生杨德群回答说:“是啊,李教授,《诗镌周刊》我们每期都会看。闻易多先生的《孤雁》、胡适之先生的《爱国诗》、徐智摩的《残诗》,还有您最近发表的《亚洲雄风》、《七子之歌》等等,在我们同学中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接着,她还向李斯年请教起诗歌创作方面的问题,接着刘和珍也加入了讨论,李斯年都一一给予了耐心的解答。

    李斯年好奇地问道:“你们是读的什么专业?怎么都这么喜欢诗歌呢?”

    杨德群回答说:“我读的是国文系,刘师妹是英语系的。诗歌是我们共同的课余爱好。”

    李斯年继续追问:“那你们有没有自己试着创作过诗歌呢?”

    刘和珍有些羞涩地说道:“我在闲暇时写过一些,但都觉得很不成熟。”

    李斯年鼓励她说:“没关系,你记得吗?可以读出来让我听一听。”

    刘和珍从随身的布包中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李斯年,说道:“这是我用来记录诗歌的笔记本,后面有几页是我自己写的,李老师您可以帮我指导一下吗?”

    李斯年接过笔记本,随手翻看起来。这个厚厚的本子已经用了大半,前面都是期刊杂志上的诗歌摘抄,李斯年还从里面看到了好几首自己的作品。翻到最后,终于看到了刘和珍同学的创作。

    李斯年开始仔细阅读起来。这些诗歌确实显得比较稚嫩,存在一些诗歌新人常见的问题。

    比如为了追求诗歌的意境而忽略了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随意断句,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意境;韵脚混乱,出现了换韵、凑韵等错误,导致诗歌的韵律感大减;以及语言过于直白,缺乏必要的修饰和象征手法等等。

    但是,这些诗歌与李斯年在做编辑时所翻阅的那些新人稿件还是有所不同的。尽管它们在技巧上显得稚嫩,但其中所蕴含的那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却如同一股清新的风,令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继续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尤其是最后一首诗,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新鲜感和时代气息来看,显然是最近才创作的。李斯年细细品味着这首诗,他认为,尽管在诗句的锤炼和结构的安排上还存在一些小的瑕疵,但对于一个刚刚踏入诗坛的新人来说,能够做到如此程度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

    这首诗的标题是《女权之歌》,刘和珍在这个年代也算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人物了。她在初中和高中时期,就深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从中认识到新的女性也同样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刘和珍更是勇敢地站了出来。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和反对,毅然决然地奔走呼号,组织同学们走上街头进行讲演,抵制日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了革命生涯。

    就在去年,入学女高师之前,她还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公开宣战,在江西首倡女子剪发。这一大胆的行动很快就在社会上掀起了剪发的高潮,两三天内剪发的人数就达到了百人以上。然而,学校当局却认为她“首倡剪发,有伤风化”,竟然勒令她退学。

    因此,在这首《女权之歌》中,刘和珍也倾注了她对女性权力斗争的深刻思考和坚定信念。她的诗句中充满了对女性解放的渴望和对封建束缚的愤怒,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时代先驱者的勇气和决心。

    《女权之歌》

    “在深夜的寂静之中,

    我听见,历史在轻轻叹息,

    岁月,它如一首古老的歌,

    众生在其中,匆匆行走,

    多少梦想,被悄然埋没?

    在这漫长的岁月河流,

    女性,她们是勇敢的舵手,

    面对风浪,却从不言退缩,

    眼眸中,有坚定的光芒闪烁,

    那是对平等的深深渴望。

    人们总说,世界是男人的战场,

    但为何,不见女人的英勇模样?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她们也是那璀璨的星辰,

    为这黑夜,添上无尽的光。

    那些束缚女性的枷锁,

    是时候,被彻底地打破,

    每一个灵魂,都渴望自由,

    无论男女,都有追梦的权利,

    在这大地上,我们共同前行。”

    李斯年也算得上是个好为人师的人,他接连评价了刘和珍所写的几首小诗,之后特别为她详细讲解了《女权之歌》这首诗。

    他评价道:“从这几首诗中,能看出你的进步非常大,尤其是这首《女权之歌》,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整体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基本上达到了可以发表的水平。你回去后再精心修改一下,我可以帮你推荐给《诗镌周刊》发表。”

    听到李斯年的这番话,刘和珍感到非常兴奋,她连忙说道:“真的么?那真是太感谢李老师了!这首诗也是我自己感觉最满意的一篇作品。那请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呢?请李老师不吝赐教。”

    站在旁边的杨德群也为好友感到高兴。她平时也喜欢写作,可惜今天没有带过来,无法得到李老师的指导。不过,她听了刚才李斯年对刘和珍诗歌的品评,也感觉受益匪浅,因为那些问题都是新手普遍会遇到的。

    李斯年继续说道:“还是刚才跟你提到的那几点问题。一是这首诗过于直白,缺乏一些诗意和象征性的表达;二是部分诗句的表达略显生硬,比如‘被悄然埋没’这几处;另外,虽然诗歌的主题很明确,但在深度和内涵上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指出问题之后,李斯年又进一步指导道:“在这首诗中,你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诗歌的意象和内涵;同时,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节奏的把握,使诗歌更加凝练且富有韵律感;在表达上,也可以更加含蓄和委婉一些,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诗歌的深意。”

    李斯年一边说着,一边结合诗句指出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并引导刘和珍自己思考如何修改。刘和珍也很聪慧,经过李斯年的点拨后,这首诗更加完善了。

    最后,李斯年问道:“你们听说过胡适之先生倡导成立的‘新月社’吗?”

    杨德群回答道:“当然听说过了!‘新月社’现在在我们学生中的名气可大了!有人还给您和徐智摩先生起了个‘诗月双杰’的名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