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8章 世子不能被立为国君了
    得知此事之后,士蔿忍不住在散朝之后对身边的诸位大夫感叹道。

    “世子本应是国君的继承人,理应待在后宫之中恭敬地等着继承国君之位。

    身为未来的晋国继承人,怎么能让他有什么官职之位?这根本就不合礼法。

    现在,君主不但给世子分封土地,还给他安排了官职,这分明是拿他当外人看待啊。

    我打算私下单独向君主进谏一次,好好的了解一下他现在对于世子持有的态度。”

    随后,士蔿便径自来到晋宫的书房拜见了诡诸,诚恳地向他启奏道。

    “君主,世子本是国君之位的继承者,而您却让他去统领下军,这恐怕不合适吧?”

    诡诸闻言,放下手中的竹简,散漫的看了眼士蔿,似乎有些不解的答道。

    “下军,就是上军的副职。我统领上军,申生统领下军,不也是可以的吗?”

    “在下之人,不可以作为在上之人的副手。”

    “为什么?”

    “正职和副职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人体的四肢一样,可以分为上下左右。

    用来辅佐心脏与眼睛,才可以经久使用而不知劳倦,对身体也有好处。

    上肢的左右手可以交替举起物品,下肢的左右脚可以交替着走路。

    如此这般的轮流变换功能,用来服务于心脏和眼睛,人类才能做到制约百物。

    如果用下肢去引持上肢,或者用上肢去引持下肢,那就不能正常的轮流变换。

    如此一来,也就破坏了心脏和眼睛的协调,这个人反而要被事物牵制做不成事。

    所以古代治军的军队向来有左右之分,有缺失就及时补充上,才会很少失败。

    如果用下军作为上军的副手,一旦出现了空缺就无法变动补充,失败了也不能补救。

    更何况,军队的变动需要旗鼓指挥,没有表示进退的旗鼓指挥,军队是不能移动的。

    而旗鼓的变化超出了规定数目,就会出现队形的空隙,有了空隙,敌军就会趁虚而入。

    敌军突然攻打进来,形势就会于我们不利,到时候再想挽回失败已经来不及了。

    遇到这种情况,谁还能击退敌军呢?敌军一旦侥幸得逞,将会是国家的忧患啊。

    所以,胡乱变乱军制,最多只能侵凌周边小国,难以征服强权大国,请君主三思!”

    诡诸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有些漫不经心的表态道。

    “我有好几个儿子,能够控制住局面,这不是你该担忧的。”

    士蔿有些不认同的摇了摇头,再次进谏道。

    “世子,他可是国家的栋梁啊,等到栋梁建成了才去控制,不是很危险吗?”

    诡诸依旧是那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用不容置疑的语气下结论道。

    “减轻他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即便危险一些,又能有什么害处?”

    士蔿轻叹了一口气,只得恭敬地行了一礼退了出来,然后便跟其他人预警说道。

    “世子恐怕不能被立为国君了,君主现在让他统帅下军,根本就没有为他考虑过。

    君主改变了世子的职位,却不考虑他从未登上过战场,可能会面临多大的困难。

    乍一看起来,似乎是有心减轻他的责任,却好像并不担心他会出现什么危险。

    君主现在明显心中已经产生出了别的心思,这样世子又怎么可能被立为国君呢?

    他此行若能伐霍成功,将会因为得民心而被害,若是不成功,也会因此而获罪。

    所以,无论此次出征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世子都注定了将会无法逃避罪责。

    与其勤勉侍奉君主却不被认可,他还不如直接逃走,这样也能使君主达成他的愿望。

    而世子既可以远离死亡的威胁,还能在晋国的臣民心目中留下一个退位让贤的美名。

    遥想昔日的周太王之子有兄弟三人,吴太伯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

    其中,以第三子季历最有贤名,且他的儿子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更具贤君之才。

    所以,周太王有意传位于季历,以及他的儿子昌,而太伯和仲雍主动避让,逃出关中。

    之后,他们迁居江东,避地荆蛮,主动文身断发,以示自己终生不可继承大统。

    如今,世子也学习先祖的做法,成为像吴太伯那样主动避让君位的人不也可以吗?”

    申生听闻了士蔿所说的这些话之后,认真思虑了良久,才沉声说道。

    “子舆为我精心谋划,确实称得上是忠心耿耿,也算是为了我尽心尽力了。

    然而,我听说,作为儿子,最应该担心的是不遵从父命,而不是担心没有美名。

    作为臣子,最应该担心的也应该是没能辛勤的侍奉君主,而不是得不到俸禄。

    如今,我没有什么杰出的智慧,却能得到跟随君父征伐的机会,还能要求什么呢?

    像我这样无才无能的人,又怎么能奢求比得上吴太伯那样高尚的精神境界呢?

    于是,申生积极地准备着出征的事宜,而士蔿则是每天在家中踱步,心中满是忧虑。

    出征的日子终于到来,申生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

    军旗飘扬,晋国的士兵们士气高昂,赵夙驾御兵车,毕万担任护右。

    春秋时期的战车之上,往往共有三人同乘,参战的诸侯或者主帅,会坐在中间的位置负责指挥大局,负责驾驶战车的御者,则是坐在左边负责掌舵。

    而坐在右边的人,一般会被称为是车右,大多都是勇武雄壮之士,任务是负责执干戈以御敌,担任保护中间位置的那位主帅的护卫职责。

    申生骑在马上,回头望着晋国的边防大门,心中默默祈祷此次出征能够顺利。

    而士蔿却是在府内凝望着高远的天空,重重的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

    “晋国朝堂的局势,怕是马上就要乱了。”

    他深知,自己的劝谏并未改变诡诸的想法,隐藏在平静背后的风波如今已是一触即发。

    战场之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申生身先士卒,指挥着士兵们奋勇杀敌。

    他的战术得当,士兵们团结一心,很快就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根本无力阻挡晋国大军的霍国很快就被攻克了下来。

    很快,与之邻近的魏国和耿国也相继成功被灭,这两个国家,跟霍国的地位一样,也同样都是不值一提的姬姓小国。

    申生带领着军队凯旋而归,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胜利的喜悦。

    而诡诸也当即号称,为了犒赏世子申生的功绩,要在曲沃大兴土木,为世子筑起一座规模更加宏大、防御更加坚固的城池。

    众多的工匠和劳力被紧急召集而来,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各种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抵,吆喝声、敲打声此起彼伏。

    经过数月的辛勤劳作,一座雄伟壮阔的城池在曲沃原有的区域上拔地而起,方方面面似乎都彰显着诡诸对于世子申生的无限重视与期望。

    与此同时,诡诸还慷慨地将耿地赐予了帮助申生驾车的赵夙,又把魏地赐给了担任车右职责的毕万,并正式册封二人为大夫。

    这两块土地皆是肥沃广袤、资源富足的好地方,二人在接受赏赐之际,自然也是满心欢喜,激动万分地跪地谢恩。

    他们信誓旦旦的表示,要用自身的才智与力量让这两地变得繁荣兴旺,日后也定会竭尽全力为君主尽忠尽职、效力奔走。

    而郭偃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闲来无事跟周围的群臣们说。

    “毕万的后代一定会强大起来,你们看,万是盈数,从一至万为满。

    而魏这个名号,属于是大名,它背后的寓意,象征着巍峨高大的形象。

    所以,毕万被封到了魏地,必然有利于他的后代繁荣兴旺,此乃是大吉之事啊!”

    但是,得知此事后的士蔿,却仿佛瞬间被一层阴霾笼罩,内心压抑着散不去的愈发浓重的愁云。

    他在自己的屋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目光中透着深深的忧虑,仿佛能滴出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