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章 荀彧是大汉忠臣吗?
    萧寻回来之后,他的庄园就慢慢热闹了起来。

    最先过来的还是郭嘉。

    郭嘉和萧寻关系很好,听说萧寻回来之后,他就马上过来拜访了。

    当然,郭嘉是绝对不会承认他是来蹭酒的。

    相比较起来,典韦就直接多了,一脚把萧寻庄园的大门踹开,嚷嚷着让萧寻赶紧把美酒拿过来。

    这段时间,典韦跟着曹操出征,萧寻忙着平定凉州,他已经好久都没有喝到萧寻的美酒了。

    好不容易等到萧寻回来,典韦当然要早点过来,解一解他的馋虫。

    还好萧寻对此早有准备,在出征之前就让庄园里的工匠多多制作一些高度白酒,要不然等他回来,他库存的那点高度白酒肯定不够用。

    第三个过来拜访的是夏侯渊。

    夏侯渊跟着萧寻出征,捞到了不少功劳,尤其是返回许都之后,夏侯渊和其他武将相互交流一番,发现他们跟着曹操出征,当真是出力不讨好,什么都没捞到不说,反而还损兵折将,亲兵都死伤了不少,这才意识到萧寻给了他多大的好处。

    当初从潼关出兵南下,一路收复被刘备和周瑜攻陷的城池,最后攻破昆阳,烧了刘备和周瑜的粮草,又从背后偷袭刘备和周瑜联军,奠定胜局,已经是大功了;

    之后又跟随萧寻平定凉州,大破马超,最后更是在羌胡草原上大肆劫掠,攻破无数羌胡羌胡部落,打得羌胡部落元气大伤,给凉州至少带来数年的太平,又是天大的功劳。

    所以回到许都之后,曹操对夏侯渊大加封赏,让夏侯渊激动不已,所以他也主动加入到了萧寻的圈子。

    第四个过来的是曹洪。

    曹洪心里对萧寻非常感激,一方面是萧寻把制作震天雷、铁胎弓、手弩和冶炼精钢的技术都交给了他。

    虽然这里面有曹操出面的意思,但是萧寻愿意交给他,就是天大的人情,曹洪必须要记在心里。

    另一方面就是当初对抗马超的时候,萧寻特意让郭嘉给了他一把精钢手弩,让他随身携带,而之后曹洪也用那把精钢手弩打伤了马超,逼迫马超退兵,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包保护了曹操。

    这已经不能用人情来形容了,而是恩情。

    之前是一直跟着曹操征战,曹洪没有机会向萧寻表达感谢,如今萧寻回到许都,曹洪当然要过来。

    再然后夏侯惇、曹仁、张郃、徐晃等人也过来了。

    他们这些人多多少少都受到过萧寻的恩惠,如今萧寻返回许都,升官发财,他们过来庆祝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当萧寻看到这么多军中将领都来到自己庄园上的时候,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要是让曹操知道这么做掌握实权的将领都来这里聚会,他会怎么想?

    所以,萧寻决定找人把曹昂请过来。

    曹昂是曹操指定的继承人,代表了曹操的意志,让曹昂也过来,可以很少地想曹操表明自己没有别的心思,让曹操安心。

    另外,曹昂已经拜萧寻为师了,萧寻征战回来,让曹昂过来,教导一番,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谁都挑不出毛病。

    不过在曹昂到来之前,萧寻就听到了夏侯渊和曹洪等人在讨论一件事:曹操称公。

    听到称公这两个字的时候,萧寻的脸色突然就变了。

    历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就有了称公的想法,但是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暂时作罢。

    但从那之后,曹操和荀彧之间的关系,正式破裂,最终的结果是荀彧失去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最后在曹操给他送了一个空的餐盒之后,选择了自杀。

    荀彧反对曹操称公,甚至宁愿自杀,也不肯向曹操低头,就很让人不解。

    在穿越过来之前,人们对荀彧这样的选择,就充满了不解,虽然有很多人对荀彧的做法进行解读,但始终缺少一个让众人信服的说法。

    萧寻也不清楚荀彧为什么会反对曹操称公。

    如果说荀彧是大汉忠臣,那为什么在衣带诏事件中,没有他的身影?

    为什么伏完想要谋反的时候,不去找荀彧?

    为什么在曹操欺辱汉天子的时候,荀彧不加以阻止?

    纵观荀彧一生的所作所为,除了反对曹操称公之外,他做的事情,都是在为曹操的统一大业进行谋划,对那位幽居深宫的汉天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看法。

    难道荀彧辅佐了曹操十几年,就看不出来曹操是什么样的心思吗?

    既然看出来了,他为什么还要辅佐曹操这个汉贼?

    所以从荀彧的举动来看,他不是汉室忠臣。

    但是他在曹操想要称公的时候,选择了阻止,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面的原因,大概就只有荀彧自己才知道了。

    如今曹操生出了想要称公的念头,恐怕接下来就要有人在朝堂上提出来,然后就是荀彧反对,曹操和荀彧决裂……

    萧寻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曹操的统一大业还未成功,要是在这个时候失去了荀彧的支持,影响可就太大了。

    萧寻也不是为荀彧感到可惜,而是觉得,失去了荀彧这个王佐之才,曹操在和刘备、孙权对抗的时候,难度会更大。

    萧寻讲究的是实用主义,既然荀彧还能发挥作用,那就不要轻易和荀彧决裂,等到曹操在战略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再和荀彧决裂也不迟。

    物尽其用,难道不好吗?

    想到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萧寻就有点做不住了,但是夏侯渊和曹洪等人还在这里,他也不好直接离开,只能耐着性子,先应付了这些人,然后再找机会和曹操谈一谈,看看曹操对称公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反正不管曹操是什么样的态度,萧寻都要想办法打消曹操称公的想法。

    至少现在不行。

    如果一定要称公,也要等到对刘备和孙权建立了足够的优势,就算闭着眼也能实现统一大业的时候再称公。

    到了那个时候,荀彧反对不反对,要不要跟曹操决裂,就都没关系了,萧寻也就懒得操这份心了。

    反正,只要不影响曹操实现统一大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