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章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3
    贾雨村吟完这诗,又想到自己一生的抱负,奈何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苦闷极了,不免‘搔首弄姿’地对天长叹,于是又吟了两句诗: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这两句,是贾雨村把自己比作还埋藏在盒子里的玉和钗,终有一天会卖个好价钱,终有一天会被主人戴上头,而自己终有一天会遇到发现自己才华的伯乐,飞黄腾达。)

    ……

    就是这么巧,这时甄士隐刚好来到贾雨村住处,听到了贾雨村吟的这两句诗,连忙笑着对贾雨村笑道:“雨村兄,果真是有抱负之人呀。”

    贾雨村这时也看到了甄士隐也连忙笑道:“不过是读读前人的诗句而已,我哪里敢这么狂妄?”接着又问:“老先生,怎么今天有雅兴到我这来呀?”

    甄士隐笑道:“今夜中秋,团圆佳节,估计雨村兄一个人寄居于此,定会感到寂寥,所以特意准备了一些小菜,邀请你到我家陪我喝一杯,不知道雨村兄是否赏光?”

    贾雨村听了,并没有推辞,便也笑道:“承蒙老先生厚爱,岂有推脱之理。”

    ……

    说着,便同甄士隐一起来到了,甄士隐家中早已备好酒菜的书房。

    两人一边喝着美酒吃着佳肴,一边聊天,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理,不知不觉,就喝了不少,

    而贾雨村也已经喝得有七八分醉意了,诗兴大发,对着月亮开始作诗: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

    甄士隐听罢,拍手大赞:“妙,妙,我就说雨村兄,并非池中物,必不会久居于人下,

    从雨村兄这诗中可以看出,雨村兄有飞黄腾达之兆,不久的将来定能实现,可喜,可贺。”

    于是亲自斟了满满一杯酒,干杯为贺,

    ……

    贾雨村喝完酒,放下酒杯,不由得叹道:“并非我狂妄自大,以我的学问,哪怕是到了京城里头,也定能混出个名声来。

    只可惜我现在落迫于此,连路费都没有,京城又那么远,靠我写字卖字,帮人作文章,这路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挣来……”

    ……

    不等贾雨村说完,甄士隐打断道:“雨村兄,怎么不早说,我常常有心伸出援手,

    奈何每次遇到,兄弟都不提及,我也不敢唐突了为兄,冒昧提及,今天既然说到这了,

    我虽然没有什么大才华,但是家里也算略有薄产,

    而且明年春天正好有大考,你应该尽快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这样才不负兄弟一身的学问,

    至于路费这种小事,弟我自会帮你解决,也不枉兄对我的信任。”

    ……

    甄士隐当下,就吩咐小厮,去拿了五十两银行,还有两套冬衣,交给贾雨村。

    又对贾雨村说道:“过几天,十九是黄道吉日,宜出行,到时候雨村兄,可以乘船西行进京,

    等兄功成名就,我们明年冬天再聚,想想都叫人高兴。”

    雨村收下银两和衣服,只是简单地道了一声谢,好似并没有放在心上似的,继续吃酒吟诗聊天,直到半夜三更,两人这才散去。

    ……

    甄士隐送走了贾雨村之后,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想起昨天晚上的事,

    于是来到书房写了两封推荐信,让贾雨村带着上京,让他到京城可以拿着自己给的推荐信,找到自己的朋友,安排个落脚的地方,到时候有个照应,

    ……

    推荐信写好后,便叫人给贾雨村送去,结果小厮回来说:“庙里平时照应贾爷的和尚说,贾爷今日五更就已经起身进京去了,给老爷您留了话,说‘读书人不在乎黄道黑道,以合乎情理为重,就不当面辞别了’。”

    甄士隐听了,也只得作罢。

    (这贾雨村可真行,这是生怕别人找他把钱要回去?喝酒喝到半夜三更,五更天蒙蒙亮就能起床跑路,甄士隐这是资助了一头白眼狼了?不知道甄士隐有没有觉得自己瞎了眼?)

    ……

    时间过得快,转眼又到了元宵佳节了,甄士隐让家里的仆人霍启(祸起)抱着英莲去看元宵的花灯,逛着逛着,霍启想要小解,就把英莲放在一家人家的门槛上坐着,

    自己找地方小解去了,再回来的时候,哪里还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团团转,满大街地找,结果找了一夜,天都亮了,也没找着英莲,

    霍启也不敢回去见主人,便直接逃往他乡去了。

    ……

    而甄士隐夫妻见女儿一夜不归,就知道出事了,便使了几个人去寻找,回来的人都说没找着,

    夫妻二人,年过半百,才得这一个女儿,如今丢失了,茶饭不思,日夜哭泣,几度要寻死,只不过才过了一个月,甄士隐夫妻先后都得了病,天天请大夫。

    (那一个和尚一个道士说甄士隐有三劫,这是甄士隐的第一劫)

    ……

    何曾料到,这会到了三月中,葫芦庙的和尚在做油炸品用于供神,一不小心,油锅起了火,火势迅猛,难以扑灭,没一会就烧到了隔壁甄士隐家。

    这一片地方,大家多数是用木材做的房子,又是连成一片的,这庙一烧,火势蔓延,整条街烧得跟火焰山似的,这时候民众和衙差都赶来救火,但烧成这样,怎么还救得了火,

    就这样这火烧了一夜,才慢慢自行熄灭,也不知道烧了几家,而甄家就在葫芦庙隔壁,更是烧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瓦砾,幸运的是,没有伤及人命。

    甄士隐看着被烧得一干二净的家,除了长叹,还能怎么样呢,

    (这是甄士隐的第二劫)

    ……

    于是夫妻二人商议,不如去家里乡下的田庄那边安身吧,按道理,有田有地,慢慢的日子就会好起来,

    但是偏偏这几年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民不聊生,很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做了强盗,来抢田抢地抢吃,把庄稼弄得更是乱七八糟了,官兵来了也是趁火打劫,

    每日鸡飞狗跳的。庄稼哪有什么收成,乡下也难以安身。

    甄士隐只好把田地都贱卖了,带着妻子和两丫环投奔岳丈去了。

    (这是甄士隐的第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