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6章 碧奥兰蒂(上)
    ……

    同一时间。

    北亚,西伯利亚。

    这片面积超过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此时异常躁动。

    大地上的湖泊、山峦、密林、平原,以及更加广袤的荒土与冰原,无不呈现混乱与翻涌状态——

    湖泊炸裂出巨浪,冰原破碎出巨大的冰川碎片,山峦、密林与平原则掀起巨大的烟尘,甚至狂风。

    这一切都是因为,三年来,深入这些地貌的巨大碧绿色根须,此时正在飞速移动、抽身而去。

    从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再到西西伯利亚平原,无数本已与地形地貌融为一体的碧绿色树根,此时如同狂暴的巨蟒,扭曲着、翻涌着向远方狂奔——

    向着它们母体的方向飞速退去。

    三年来,碧绿色根须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和谐景象,荡然无存。

    在一阵阵恐怖的轰鸣声中,狂暴的巨大树根终于展现出独属于异星造物的坚硬与速度,它们飞速退去的同时,掀开数千公里的大地,摧垮一座座山峰,斩断亘古安宁的冰原,抹去城镇的废墟。

    这是一场波及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的巨大生态灾害,西伯利亚,这片在塔塔尔语中意为“沉睡之地”(Sib Ir)的大地,仿佛在疯狂的痛楚中苏醒,哀嚎着翻腾不休。

    那些树根抽身离去的瞬间,不仅掀起狂风与尘暴,更以超过每小时一百五十公里的速度扫过大地。

    也为西伯利亚附近仅剩的人类活动区域,带来了恐怖的灾害。

    ……

    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

    一座座巨大的钢铁建筑架设在河道两旁,笔直的铁灰色线条,勾勒出冷硬的军用建筑风格。

    这里是曾经的罗斯王国第三大城市,更是乌拉尔山以东,人类抗击兽群的最前线——新叶卡捷琳堡。

    这座堡垒都市,是罕见的非全地下式堡垒。

    除了地下数十平方公里的多层民用部分以及机甲铸造厂之外,这座堡垒都市的绝大多数城防军,都驻扎在地表!

    末日之后,旧时代的叶卡捷琳城和世界上的其他人类城市一样,遭到了巨兽的入侵。

    但自此开始,借助“来自天外的独眼巨人”传授的技术,并与旧时代工业能力相结合,斯拉夫人迅速结成机甲部队,对占据主要城市的兽群,发起了一次次进攻。

    在罗斯王国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国土上,连续不断的反击战一直持续到了第三年初。

    直到斯拉夫人彻底意识到人类与兽群之间基于生物学与物理学的巨大差异,才不得不慢慢停止反攻,开始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进攻彻底失败,一些进攻则有所收获——

    两年前,在旧叶卡捷琳堡,人类以九千三百名精锐士兵、数个坦克及武直编队、二百四十台机甲、多台高级机甲为代价,将入驻城市的巨兽驱赶了出去。

    那是一场钢铁残骸与血肉碎片铺满大地的惨烈战斗,甚至称不上是一场胜利——

    那之后,兽群依旧在城市的旧址出没,试图攻占这里,但巨兽没有回来,这就给了人类更多的操作空间。

    遗憾的是,在全球遭遇进攻、产业链条断裂的当下,人类也并不能真的夺回此处地表,在天空下繁衍生息。

    可这些顽强到近乎疯狂的斯拉夫人,却做出了极端不理智的选择——

    借助异星科技带来的工程能力,他们在地表的城市旧址,构筑起横跨七个旧城区的防线,用以拱卫地下的堡垒都市,并与兽群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惨烈拉锯战。

    罗斯人在各个城区建造起星罗棋布的要塞,整个防线由纵深五至十二公里的保障地带,和纵深七至八公里的主要防御地带组成。

    从上伊谢季区到铁路区,从基洛夫区到列宁区,再到十月区、奇卡洛夫区……横跨旧叶卡捷琳城的全部七区,火力覆盖面积接近一百平方公里。

    其中,一部分工事利用天然的伊赛特河,与反击战中硬生生炸出来的人工沼泽构筑屏障,并在沿岸地区沿岸地区撒下数百个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

    而在靠近堡垒城市的最重要地段,则借助旧城区钢混结构的建筑废墟,构筑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

    这些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用电动车运送人员和辎重。

    防御带的几大主要建筑还包含多层地下部分,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其中的每一个,都堪称一座小型堡垒城市。

    这些最坚固工事的钢混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塔堡的装甲厚度达500毫米。

    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一千两百个,并在最靠近堡垒城市的核心区域,大量散布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点。

    防线内还包括利用建筑残骸构筑的人工断崖、混凝土障碍桩与地雷阵,以及用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通电铁丝网组成的隔离带——这些隔离带与工事主要建筑之间的区域,便是拉锯战的主战场。

    人类并未能在此夺回故土。

    但人类选择将故土化为炼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