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9)
    三老听完你高祖姥爷的讲述后,感慨了许久。

    针对于你高祖姥爷提出来的问题,他没有急于回答。

    三老先是问道,你还记得大堂里的那幅画吗?

    你高祖姥爷说,岂能不记得?

    我清楚地记得,在您家的中堂正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画像,那画面上是一位威严的戎装将军。

    我仔细地端详过,那位将军方面大耳,口方鼻直,身材中等但很敦实,肩宽臂粗。手持丈八点钢矛,肩挎震天弓!胯下一匹透骨龙!

    三老说,你可能也猜到了,那画中的人物,就是我们的先祖。

    但他是谁,你可能还不知道吧?

    你高祖姥爷说,愿闻其详!

    三老一字一顿颇为自豪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祖薛刚!

    想当年,我家先祖薛刚因为在洛阳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与当朝皇子起了冲突,失手把皇子给杀害了,因此而闯下了大祸,不得不流亡去外地。

    而唐高宗李治也因为痛失爱子,伤心过度而失足摔死了。

    其皇后武则天趁着这个机会谋权篡位,对于薛氏一家痛下杀手,把我薛家满门都抄斩了。

    我先祖薛刚侥幸逃离洛阳,为了复仇,从西凉借了上百万精兵猛将宣布起兵反唐。

    后来,因缘际会认识了庐陵王李显,两人意气相投,同仇敌忾,遂开始匡扶李显,徐图讨伐武则天。

    随后,他们二人开始联手合作,一同对抗武则天,协助李显夺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皇位。

    自那时起,薛刚便被庐陵王李显授命在神农架以及九道梁地区收服流寇,广泛招募士兵,并日夜训练他们。

    此后的那些年里,在这片广袤的原始森林里,一直隐藏着数以万计的薛家军。

    这些军队分为数十个营寨,分布在神农架和九道梁以及周边均州武当山、庐陵县的各个险要且隐秘的地点。

    但为了保存实力,我先祖薛刚只对外公布了九个军营和帅子营的信息,均分布在神农架大九湖,依次沿周边逶迤分布。

    它们分别是一字号步兵营,二字号骑兵营,三字号神兵营,四字号巾帼营,五字号屯垦营,六字号储运营,七字号伙头营,八字号谍报营,九字号机动营。

    我先祖薛刚坐镇帅字号,亦为挂字号,是统帅全军的大营。

    实际上隐藏的还有许多军营,就像咱们眼前的这个村庄,实际上就是当初的兵营之一,排序十七,被称为十七营。

    据说,十七营还不是薛家军所有军营中隐藏最深的。

    还有几个军营担负着最为神秘的任务,均处于神农架最深处一度被认为是生命禁区的地界,而且只有少数几个薛家军的高级将领知道它的存在和具体位置。

    当然,这个位于神农架核心腹地的十七区,作为薛家军重要的秘密基地,在历次战争中妥善地庇护了薛家军高级将领们的家眷,并在最艰难的时刻为薛家军提供了宝贵的军需。

    后来,先祖薛刚又陆续带来了从庐陵王府中挑选或者训练出来的一些各类技师,教导家眷们养蚕、织布、编织以及农田垦种技巧。

    他甚至还亲自带人在十七营四处勘探,寻得宝地打下一眼深井,并在井口栽下两棵树,一棵是神农架特有的巴山冷杉,只生长了三百多年就已经枯萎老朽了;而另一棵是长大后可散发香味的黄连树,也就是你们看见的那一棵,至今都还枝繁叶茂。

    先祖薛刚还派来一大队工兵,沿着河滩为十七营的驻军打造出了几百上千亩肥沃的水田,派人从神农架大九湖带来高原红米、粟米、小麦种、高粱等粮食种子及韭菜、葱、蒜等蔬菜瓜果种子,十七区的驻军还自己栽培了桃李杏梨枣和柑橘等水果,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在战时输送前线。

    薛家军在神农架秣兵厉马的那些年间,每年都会把一些年老体衰或者是在战斗中缺了胳膊断了腿不便征战的老兵和伤兵送到十七区来,先祖薛刚便在十七营设置了专门的医馆,配置了医师,为老兵及村民们看病抓药。

    这些伤残老兵都很愿待在此处。

    一来他们可以在此发挥余热,对薛家军的家眷们提供专业的保护;二来可以让他们在这里避开战乱,颐养天年;三则可以让他们在此垦荒屯田,放养牛马,广积粮草,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备薛家军征战不时之需。

    那些年里,官府曾多次派重兵围剿薛家军,但都被薛刚率领的军队利用地利优势,成功击退。

    在漫长的岁月里,薛家军不断积蓄力量,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实力日益增强,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

    突然有一天,先祖薛刚毫无征兆地带着几名心腹和一支上千人的军队在深夜里摸黑冒险策马来到了十七营区。

    他对十七营的驻守首领说,此地薛家军即将全军拔寨,进军洛阳。

    在来到十七区之前,他已带人将薛家军这些年积攒下来而又无法带走的一部分古玩字画、金银财宝在大九湖不远处找到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隐藏起来了,并且把具体位置告诉了当时的十七营首领。

    先祖薛刚吩咐说,十七营里只留下无法长途急行军和上战场的老弱病残,其他人等当夜就开始准备,天亮立马开拔。

    翌日清晨,先祖薛刚就带着几百名身体健康的家眷及军士,轻装上路,奔赴神农架大九湖与大部队汇合,而后大军便会开拔,进军洛阳。

    从十七区出发前,先祖薛刚刻意交待留守人员,在没有接到他的亲署命令之前,剩下的这一千多人必须坚守此地,备战备荒,万万不可外出打探寻找。

    虽有万般不舍,但军命不可违,留守下来的老弱病残们只能抹泪相送,依依惜别。

    但又有谁能够知道,这一别竟然就是这群家眷军属们与薛家军的永别......

    留下来的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翘首以待,却始终没有等到先祖薛刚的来信......

    但他们却始终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在此按兵不动,等待着先祖薛刚的召唤。

    谁知道,这一等就是一千多年......

    谁也不知道山外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先祖薛刚及薛家军的吉凶如何。

    他们只当是先祖薛刚及薛家军当年时出军不利,已然全军覆没......

    不然的话,他怎会遗忘掉,在莽莽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里,还有那么多他和将士们的家眷在苦苦等待着他们......

    慢慢地,这里的人们不再奢望山外会有来信了,他们开始自力更生,逐渐地实施了区域自治。

    好在当初留下来的人员当中不乏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十七营俨然就像一个方外小国,运转自如,井井有条。

    随着时间的消逝,几百年过去后,大家觉得再称呼此地为十七营极为不妥。

    因为这个名字带有显着的军队色彩,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几番斟酌后,他们给这个地方取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叫做莲花坪。

    因为从四周的高山之巅俯瞰下来,整个村庄的布局,就像是一朵绽开的莲花。

    以黄连树和古井为花蕊,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去的青石板小路就是花瓣之间清晰的界限,连片的青瓦房顶就是莲花的花瓣。

    好一朵盛开着的素雅的青莲。

    莲花坪的居民们均为薛家军当年留下来的军属,除去那些年老体衰的以外,当时适合婚配的也就几十对,他们之间避开三亲相互组合,婚配,生儿育女,族群也在不断地壮大。

    后来,为了不让别人知晓当年十七营和薛家军的秘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改了姓。

    比方说,薛姓都全部改成了谢姓。

    讲到这里,三老对你高祖姥爷说,老夫正是谢姓!

    你高祖姥爷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亲自见到评书与戏剧中的英雄人物的后代。

    他一时不知所措,赶紧站起身来,拱手作揖,弓身说道:请三老恕我眼拙,有眼不识泰山!

    三老赶紧拉他坐下,笑容可掬地说,你这是哪与哪?按你所说,现如今都已经是什么民国了,哪里还有什么泰山?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往事了,不提也罢!

    然后又说道,况且,我祖上并非先祖薛刚嫡系,只是他领养的一个孤儿而已。

    原来,三老的先祖是薛刚当年在九道梁的一次战争中捡到的一名襁褓中的婴儿,父母在战乱中双双丢了性命。薛刚给这孩子赐名为薛梁,一则纪念他在九道梁战役中双双牺牲的父母,二来希望他长大后成为栋梁之材。

    薛刚率大军离开神农架的那一年,被送到十七营喂养的薛梁才三岁多一点,根本不敢带他上路,便忍痛把他留在此地,交待营中将领一定要好生教养。

    当初留下来的这群人当中,只有这个三岁多的薛梁是先祖薛刚的眷属。

    对薛刚感恩戴德的留守人士也对薛梁进行了细心地照料栽培。

    薛梁年方十七岁时,族里的人们就让他按照隋唐之礼制,授他为三老,掌管着十七营也就是莲花坪的军政等一切事务。

    而后的一千多年里,这里的三老位置一直世袭罔替,由薛梁的后代担任。

    三老说,我就是薛梁的嫡系子孙。

    你高祖姥爷又准备站起来施礼,被三老给生生按下来了。

    三老说,现在一切都已明了,你我之间也不必拘礼。

    打今日起,你和你那帮随行的兄弟若是不介意的话,也可随村民一起称我一声三老即可。

    你高祖姥爷赶紧拱手弓身,尊呼了一声:“三老!我等实在是走投无路才致于贸然打扰,今后的日子,还要仰仗您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