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8章 诸葛亮曹操一眼看穿申时行,国本之争拉开大幕!
    看到这里,三国世界之中,诸葛亮咦了一声。

    刘备当即看向了诸葛亮。

    “丞相莫非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诸葛亮沉吟片刻,开口道:

    “亮是觉得,这申时行……不对劲。”

    张飞在一旁听到这句话,随口笑道:

    “对朱翊钧来说申时行当然不对劲,毕竟申时行可是张居正的心腹啊。”

    诸葛亮摇了摇头,缓缓道:

    “不,不是这样的。”

    刘备疑惑道:

    “丞相你的意思是?”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缓缓道:

    “从金幕视频的介绍来看,这个时候的朱翊钧至少还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既然足够合格,就不可能在清除张居正派系的时候,依旧还留一个张居正的心腹在内阁之中。”

    “除非……”

    诸葛亮说到这里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关羽却已经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开口道:

    “除非这个申时行已经和张四维一样,早就背叛了张居正!”

    诸葛亮点头道:

    “是这个道理。申时行之前在视频之中也有露脸,那个时候他就应该是背叛了张居正,所以才能被朱翊钧保留在内阁之中。”

    张飞摸了摸脑袋,疑惑道:

    “那要是按照这样的说法,为什么申时行会主动提及立太子呢?”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

    “这可能就有很多了。首先,皇帝都已经有好几个儿子了,选择其中一个立太子原本就是臣子应该做的本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其次,申时行或许背叛了张居正,但张居正的影响力已经扩散到了整个大明之中,无论朱翊钧再怎么样也不可能完全根除。”

    “所以亮猜想,申时行很有可能以张居正心腹的身份暗中和张居正留下的势力结合,从而获得更多的政坛盟友。”

    刘备听到这里,眼睛一亮。

    “朕明白了。申时行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张居正余下势力,另外一方面是为了试探朱翊钧的态度。”

    关羽啧了一声,道:

    “所以按照丞相的意思,申时行压根就不是张居正的继承人,只不过是一个想要在皇帝和张居正余下势力间两头通吃的家伙?”

    诸葛亮嗯了一声,羽扇缓缓摇动几下,笑道:

    “这也只是亮的猜想,未必就一定会是现实。”

    “且再看下去,应该很快就有答案了。”

    于此同时,魏国皇宫之中,曹操呵呵一笑。

    “这个申时行,应该是个两面派。”

    曹丕颇为惊讶。

    “父皇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曹操随意道:

    “朕这辈子见过太多的两面派了,申时行这家伙那种气质朕用脚趾头都能看出来!”

    曹丕和曹植闻言,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件往事。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对峙期间,袁绍无论是兵力还是粮草都占据优势。

    这个时候的曹操其实相当艰难,随时都可能落败。

    于是曹操麾下的不少人就偷偷写信给袁绍,暗中表达了效忠之意,希望能在曹操落败之后改换门庭去袁绍那边继续混个前途。

    后来曹操逆转击败了袁绍,在袁绍的大营中缴获了这些信件。

    这下子事情就相当尴尬了,究竟要怎么处置这些和袁绍暗通款曲的两面派呢?

    曹操的决定是,当众把这些信件全部销毁,并向众人表示:

    “孤没有看过这些信,诸位将来只要好好效忠孤,孤就既往不咎,当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且不说曹操究竟有没有看过这些信件,但后来曹操确实也完成了这个承诺,没有因为这件事情惩罚过任何一个臣子(至少明面上没有)。

    曹植毕竟更加年轻气盛一些,当即冷笑一声,道:

    “无论任何时候,这些该死的两面派还真的都是死不绝啊!”

    说着,曹植忍不住目光环视了一眼在场的诸多曹魏老臣。

    曹植猜测,肯定有当年写信之人在场!

    然而,所有的曹魏老臣都非常淡定,脸上的表情一点变化都没有,让曹植根本就看不出来。

    曹操笑呵呵地开口:

    “其实这还是很有意思的,首辅申时行虽然是个两面派,但他只要还对张居正余下的势力有所渴望,至少明面上就不可能按照朱翊钧的意思立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接下来,这大明内部怕是要有一场皇帝和臣子之间的较量喽。”

    一旁的贾诩缓缓点头,道:

    “陛下所言极是。这种诸子争位的事情就好像西晋一样,对任何一个朝代来说都是巨大的内耗。”

    “唉,还是能免则免啊。”

    曹操听到这里,心中突然一动。

    作为三国最大的枭雄,曹操怎么可能察觉不出来贾诩话里的隐喻?

    朱翊钧的大儿子和三儿子争夺皇位,曹操何尝又不是两个儿子争夺皇位?

    曹丕,曹植两兄弟,近年来为了皇位明争暗斗,各自都有一些支持者,已经是有点水火不容的意思了。

    该怎么办?

    曹操顿时陷入了为难之中。

    便在此时,乐进快步走了进来,对着曹操禀报了一个消息。

    “陛下,咱们大魏的舰队在倭海上以少胜多,击败了吴国的水军主力!”

    吴国皇宫。

    孙权看着面前前来报信的使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你说什么,朕的舰队被曹操的舰队给击败了?”

    使者同样也是瑟瑟发抖。

    就在数日前,倭海上。

    魏国舰队和吴国舰队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吴国舰队在抽调了来自东南亚的诸多舰船支援后,大小战舰已经超过了三百艘,是魏国舰队的三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国舰队主帅吕蒙自信满满地发动了进攻。

    一开始的战况其实是非常顺利的,一番激战后魏国舰队确实出现了颓势。

    但就在关键时刻,吕蒙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为了尽快歼灭魏军舰队,吕蒙所在的旗舰过于靠近了战场。

    魏国舰队某艘战舰找到机会,一发火炮直接命中了吕蒙所在旗舰的主桅杆!

    主桅杆被打断后,吕蒙所在的吴军旗舰立刻失去了绝大部分动力,速度慢如乌龟。

    魏军趁势接连发射火炮,短短一刻钟时间,将这艘旗舰当场击沉!

    主帅吕蒙在附近船只的救援下,侥幸活了下来。

    但旗舰上的大部分将士,都永远留在了深冷的海底。

    旗舰被击沉后,吴国水师士气顿时大降。

    魏军趁势反击,将之前的所有劣势全部扳平。

    最终,吴国水师不得不主动撤出战场,回到港口。

    这场战争的结果,以魏国一百艘战舰击败了吴国三百艘战舰而告终。

    孙权听着,心中一边是恼怒,另外一边也松了一口气。

    恼怒当然是在于自家三倍的舰队竟然都被魏军给击退了。

    松了一口气的原因,则是这场战争虽然吴军损失远大于魏军,但总体实力依旧还是占据上风,并没有出现全军覆没这种最坏的结果。

    孙权深吸一口气,冷冷道:

    “吕蒙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竟然连这种情况都不能取胜!”

    “传朕的旨意,立刻罢免吕蒙的所有职位,再让陆逊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倭岛接替吕蒙,务必要将魏国势力彻底驱逐!”

    在场的吴国大臣们赶忙恭敬领命。

    做完这个决定后,孙权表面依旧阴沉,心中却涌起一丝窃喜。

    吕氏家族,原本就是江东的大门阀之一,近年来借助吕蒙的势头更是越发强大了,已经是吴国最顶级的门阀。

    这一次的战败,正好给孙权压制和清洗吕氏家族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可惜了,吕蒙怎么就不死在那场海战之中呢?

    孙权嘀咕了几句,将目光投向了金幕。

    金幕中,朱翊钧正在大发雷霆。

    “朕要立谁当太子,是他们这些臣子能管得着的吗?”

    朱翊钧提起朱笔,本想把这份奏折狠狠地驳斥一番。

    但他的手很快就停顿了下来。

    过了片刻,朱翊钧将朱笔丢了回去,发出一声冷笑。

    “这份奏章留中!”

    所谓留中,就是把奏章保留在皇宫之中,不做任何批示。

    这其实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不过和跟直接驳斥相比,显得会缓和一些。

    内阁群臣又一次地聚集了起来。

    王锡爵沉声道:

    “各位,之前的奏折被陛下留中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继续上奏折?”

    留中这种事情对大明臣子来说属于并不常见,但也绝对不罕见的事情。

    和皇帝斗争,更是大明文官的习惯。

    早在几十年前的嘉靖朝,嘉靖皇帝刚刚继位就爆发的“大礼议”事件就是先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礼议事件虽然最终嘉靖皇帝达成了目的,但也让文官集团的自信心攀升到了顶峰。

    没有我们文官的同意,就算你堂堂陛下,也得耗费十几年才能达成目的!

    那我们还怕什么?

    和你斗就完了。

    内阁首辅申时行闻言,不由有些迟疑。

    申时行已经察觉到了一丝不对,他缓缓开口道:

    “诸位,陛下既然留中,内阁这边继续上奏章也无益处。”

    “我们应该联络一下都察院,让御史乃至六科给事中们继续上奏章,发动更加广泛的力量。”

    在确认了朱翊钧确实不想立皇长子朱常洛之后,申时行也不怎么敢继续上奏章硬刚朱翊钧了。

    对申时行的话,内阁大学士们也没有反对。

    一方面,是因为申时行的身份特殊。

    申时行出身于苏州一个富商家庭,幼年由舅舅苏州知府徐尚珍所收养。

    嘉靖四十一年,申时行以应天府乡试第三名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随后在殿试中摘得魁首,成为当年的大明状元郎!

    大明两百年,能成为状元的人有几十个,但能做到内阁首辅的凤毛麟角。

    状元,是有光环的。

    另外一方面,立储的事情,如果仅仅是内阁给朱翊钧上奏折,那朱翊钧的压力也不大。

    只有让文武百官一起发动,从各种部门各种官职上将奏折呈递,才能最大程度的压迫皇帝的心理防线。

    这一点上,经历过大礼议事件的大明文官集团驾轻就熟。

    很快,雪片一般的请求立储奏折,就淹没了朱翊钧的桌案。

    朱翊钧终于按捺不住,一拍桌子,直接爆发了。

    “这些混账东西,是觉得朕好欺负吗?”

    “朕已经留中这么多奏折,给了他们面子了。”

    “他们竟然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奏,他们想要干什么?”

    朱翊钧咬牙切齿,提起朱笔,直接在一份奏折上做出批示。

    “朕立储岂是尔小小臣子所能妄言之事!着免官回家养老!”

    【朱翊钧盛怒之下,一连将多位上奏折请求立储的官员免官去职,一些言辞较为激烈之人更是直接打入大牢。】

    画面一转,更多的奏折堆满了朱翊钧的桌案。

    朱翊钧嘴角抽动着,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些都是请求立储的?”

    张鲸小心翼翼地开口。

    “回陛下的话,九成都是请求立储的。”

    朱翊钧默然良久,身体靠在椅背上,脸颊抽动。

    “全部留中吧。”

    这一天,朱翊钧召开朝会。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张鲸的话才刚刚落下,礼部主事卢洪春就手持芴板站了出来。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储君,还请陛下早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你!”朱翊钧年轻的脸庞上表情几乎失控,大怒之下吼了起来。

    “来人,把这混账东西杖责二十!”

    锦衣卫立刻冲出,将卢洪春按住,开始啪啪地打了下去。

    卢洪春毫无畏惧,大声叫道: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

    卢洪春被打得奄奄一息,拖了下去。

    朱翊钧定了定神,冷冷地开口。

    “还有什么事?”

    在朱翊钧想来,一个被打得血肉模糊的卢洪春,应该足够让面前这些臣子们害怕了。

    至少能让他们今天闭嘴,不提这件事情!

    此刻朱翊钧心情极坏,若非长久以来处理政务的习惯,他早转身离开。

    下一秒,一名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更多的臣子站了出来,异口同声。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短短片刻时间,几乎所有臣子都出列,手持芴板,高声开口:

    “陛下,请立皇长子为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声音震动空气,清晰地传进朱翊钧的耳膜之中。

    朱翊钧大怒,拍案而起。

    “退朝!”

    他怒气冲冲地转身离开。

    紧接着,朱翊钧将内阁首辅申时行召到御书房,破口大骂。

    “你堂堂的内阁首辅,连下面的官员都控制不住,那朕要你有何用?”

    “若是做不了这个事情,你就给朕滚回家乡养老去!”

    申时行一脸惶恐,唯唯诺诺。

    “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力,一定尽力!”

    【朱翊钧低估了大明文官们的韧性。】

    【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在大明有一种非常奇特的风气,那就是官员们以被皇帝责罚、免职甚至处死为荣。】

    【来自皇帝的责罚,被官员们视为某种程度的“奖状”,有了这种奖状的人,纵然已经被免职为布衣,却依旧能让当地的县令乃至郡守客客气气。】

    【而且只要事情发生转机,这些拥有“奖状”之人就能迅速复起,甚至还能登上比以前更高的官职。】

    【这种势头,直到嘉靖皇帝时期才被那位皇帝以一己之力扭转。】

    【嘉靖皇帝一方面用不上朝的方式避免和官员们的直接接触,另外一方面重用严嵩等佞臣疯狂打压敢直言进谏的官员,总算是成功地压制住了官员们。】

    【踌躇满志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万万没想到,他阴差阳错之下,竟然也成为了第二个嘉靖。】

    【那么,历史还会重演吗?】

    镜头一转,是大明的都察院。

    一名年轻的御史直接摘下头顶的官帽,甩在了桌子上。

    “各位,陛下若是当真不按照大明祖制,我等言官坐视不理,那就是历史的罪人,会被所有先辈、后人所唾弃!”

    “我等当学习魏征、海瑞等先贤作为榜样,一定要规劝陛下重回正道,绝对不能让三皇子朱常洵成为大明储君!”

    御史们热血沸腾,纷纷将官帽摔在桌子上。

    “李兄,我等与你一起!”

    “若做不成此事,干这个御史还有什么意思!”

    “言官言官,连话都不敢讲,不如回家种地去,还读甚圣贤书?”

    【朱翊钧在短暂的罢朝期间,严厉的惩治了一批上奏折的言官和臣子。】

    【这第二次出手的力度甚至要胜于当年他打击张居正余孽的力度。】

    朱翊钧放下朱笔,冷笑着。

    “来,你们不是想要和朕斗吗?”

    “朕倒要看看,大明究竟有多少不把官帽子当一回事的蠢材。”

    “尽管都过来,朕满足你们就是了!”

    【然而,朱翊钧很快就发现,他错了。】

    【被免去官职,送入大牢,流放边疆的官员固然是络绎不绝,但每当有一批官员被惩处,就会有数倍的奏章送入宫中。】

    【到了最后,甚至连广东琼州地区的县令,也不忘记在当地禀报灾情的奏折后面附上一句“请立皇长子为大明储君。】

    朱翊钧心态彻底炸裂,直接把手中毛笔扔了出去。

    “这该死的琼州南蛮子,他自己的崖县受灾了,作为父母官不想着怎么赈灾,竟然还掺和到这种破事里来?”

    “朕要把他流……”

    朱翊钧说到这里,表情突然变得古怪。

    在大明放弃了交趾之后,琼州崖县就已经是大明陆地的最南端流放地了。

    在崖县当县令的官员,还能流放到哪去?

    把极南之地的官员流放到极北、极西去,又有什么意义?

    在朱翊钧的面前,司礼监大太监张鲸战战兢兢地开口。

    “陛下,这些文人读书读傻了,咱们要不……先不和他一般见识?”

    朱翊钧冷哼一声,缓缓开口。

    “明日朝会依旧罢朝!”

    【万历十四年前,朱翊钧就已经出现了懈怠,偶尔不理朝政。】

    【到万历十七年,围绕着立储一案的“国本”之争,朱翊钧彻底被惹怒。】

    【从此,朱翊钧不再举行任何朝会,不接见大臣、不亲行时享太庙、长期不搞经筵日讲、不及时处理大臣奏疏,以这种方式作为对大臣们支持皇长子朱常洛的反抗。】

    【于此同时,朱翊钧还对内阁首辅申时行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申时行配合司礼监下辖的东厂、锦衣卫,对那些还敢上奏折支持朱常洛的人进行镇压。】

    【朱翊钧心中有一个想法,他觉得自己既然能扳倒童年时的两大阴影张居正和冯保,就一定也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让郑贵妃所生的三皇子朱常洛成为太子,以及将来的大明皇帝。】

    【然而朱翊钧却忘记了一句早在周朝时就已经流传的话。】

    金幕中,猛然出现了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一天,内阁首辅申时行来到都察院,打算和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商议一些事情。

    可他才刚刚走进都察院,就被一群年轻的御史堵住了。

    “申阁老,你作为内阁首辅,在这种关系到国本的大事上都不懂规劝陛下吗?”

    “申时行,亏你还是状元之才,你连一点文人的气节都没有,只知道逢迎陛下吗?”

    “杨廷和大人若是知道将来有你这样的内阁首辅,怕是要气得活过来了!”

    “申时行,当不了内阁首辅就滚蛋,退位让贤,给更有骨气的阁老来当!”

    御史,作为大明言官最能打嘴炮,最敢骂人的官员,这一刻展露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就连内阁首辅申时行,也只能在这群言官的咒骂指责下落荒而逃。

    不仅如此,申时行很快还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从家乡,对申时行有养育教导之恩的舅家徐家以及申家本家纷纷写信前来,要求申时行端正立场,站在天下读书人这边。

    在政坛上,申时行及其亲信、子侄等被大明官员各种孤立,举步维艰。

    就连申时行本人也遭受了来自御史台的猛烈弹劾,声称其人德不配位,应该立刻辞职回家。

    【这场来自大明政坛各方的熊熊大火,虽然对朱翊钧的皇权无计可施,却将内阁首辅申时行打得狼狈不堪,几乎身败名裂。】

    【随着事情的进展,更加惊人的变故出现了。】

    【六科廊,这个原本属于朱翊钧臂膀,负责牵制弹劾百官,和御史台从来不对路的皇帝直属机构,同样也加入了大明文武百官的行列。】

    【六科廊二十二位给事中联名上奏,弹劾申时行在国本之事上渎职,要求朱翊钧昭告天下,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

    【申时行不得已之下,只能再度向朱翊钧上奏,请求朱翊钧将之前留中的所有关于储君人选之事奏折进行批示,并公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