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章 采访
    此时,六子跟付山也在其中,一行人是浩浩荡荡的开往了张家屯。

    在村口守着的张二嘎,狗子,石头他们,看着从远处开来的车都感到害怕呀。

    他们本以为,张浩说的,也就是牛车马车之类的,哪能想到啊,是烧油的四轮车。

    张浩下车,张二嘎看见他之后,村民们才出来。

    下车之后便有部队驻守在卡车旁边,不让人接近。

    张浩下车之后,不管那些乱七八糟的,先把蘑菇卖出去再说。

    “有买蘑菇的上我这报名,其他事等卖完蘑菇再说。”

    呼啦啦的来的部门,那部门的有的要500斤,有的要3000斤,有的要两万斤

    当然了,他们自己都干起来,要两万斤的都被揍了。

    毕竟这大冬天新鲜菜只有白菜萝卜土豆子,剩下的干货,今天能买到新鲜的蘑菇。

    就算买下来不给自己家吃?送礼也是极好。

    分吧,分吧,五万斤的数量就没了。

    三辆卡车装着五万斤蘑菇,就开始向北平城出发。

    村民们跟士兵把这五万斤蘑菇送上车之后,张二嘎在那数钱,一共卖了5500块。

    那村民在那陪着他,都很开心呢,5500块啊,在他们的印象中能把这一村人全买下来。

    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在农村人的思想里就是这样想。

    此时有五,六个人围绕在张浩身边,其中就有赵刚,赵刚看着他直乐。

    “咱们一个一个问好吗?”

    其中有个女记者,这女记者身穿米格色风衣,头戴着米格色风帽。

    “你好,请问你叫什么?”

    “我叫张浩”。”

    “张浩先生,你帮助村民们种植蘑菇是为了什么?”

    “为了回报故乡,让故乡的孩子们能上得起学,穿得起衣,让老有所养,乡亲们看得起病,吃得起饱饭。”

    “那张先生,你的下一步打算干什么?”

    “我下一步打算把这个屯,打造成一个绿色大型的农厂。”

    “当然,我不是他们的老板,我是想实现整个农庄共同富裕,按家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能具体说说吗?”

    “下一步我们准备多多收购鸡鸭鹅幼崽,猪牛幼崽,如果情况适合的话,我们还会进一批羊羔。”

    “等开春的时候,我们会种红薯,整个屯子一起种,等到夏天的时候,牛羊长大了,我们会喂他们红薯叶。”

    “等到夏天,秋天,红薯收获了,我们还会买一份,红薯加工设备,加工出来红薯粉。”

    “张浩先生,你说的好像都是一直花钱的事儿啊。”

    “而且到了夏天,蘑菇就不好卖了。”

    “你的理想,村民们能承担得起吗?”

    张浩感觉到了这位女记者语言的陷阱。

    “这位记者同志,你是不是理解错了什么?”

    “如果不付出就有回报,那上街要饭得了,那还种什么地呀?”

    张浩这说的,让这位女记者面色铁青。

    此时安在天站了出来。

    “张先生你好,我姓安,叫在天。”

    张浩抬起头看见了安在天的脸,瞬间把107组铁组长瞬间联系在一起。

    这不他“么”的不是风筝吗?

    这他“么”的还是年代大融合。

    这还是乱炖吗?

    那能有味儿吗?

    张浩压下心中的疑虑。

    “这位安记者,你问。”

    “刚才是她说错了话,我替她向你道歉。”

    “我想问的是,张家屯现在的模式,全国能够复制吗?”

    张浩摇了摇头:“能复制,也是少数。”

    “毕竟你得掌握气温,你得起码得有个能种植蘑菇的地方吗?”

    “而且北方普遍寒冷,找一个靠近温泉边上的山洞,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必须全村老少爷们一起使劲,这个就很难了。”

    安在天点了点头:“那张浩先生可否告知这蘑菇的数量,还能增长吗?”

    “可以增长,这还是我们不太熟练的情况下,种植出了五万多斤。”

    “如果长年累月种植的话,一年估计能有个二十万斤,当然了夏天跟秋天我们屯里是不会种植蘑菇的,只有入冬或者初春。”

    “好的,谢谢张先生你的回答。”

    “我们再去采访采访屯长告辞了。”

    一帮人呼啦超的,又把张二嘎围住,开始问这问那。

    张浩来到了赵刚身边。

    “这记者,谁叫来的?”

    “该不会是你吧?”

    “赵叔,你这不是把我坑惨了吗?我还没想出名呢。”

    赵刚摇了摇头。

    “不是你叫来的吗?”

    “不是啊。”

    张浩好似是想到了什么。

    “老六,老六,你在哪儿呢?”

    “你给我出来,你给我解释解释,这记者是从哪来的?”

    “张浩,这个不怨我,是铁组长联系的,他说这么大事,必须上报纸。”

    “你们铁组长什么时候变得好大喜功了。”

    “这要是其他地方也开始种植,到时候照猫画虎,画虎不成反类犬,到时候有人闹起来了他们找谁呀?”

    “还有那几个老头是谁找来的?”

    “你说的那几个上岁数老头啊?”

    “那个就是你买塑料膜的,农科院的种植专家。”

    “他们在听说那500块钱塑料膜种出蘑菇之后,就特意来看看。”

    “行吧,你们俩照顾好这几个老头啊,回去的时候顺便再给我买1000块钱塑料薄膜回来。”

    “这次给你们钱,别给我贪污了。”

    “瞧你说的,我们可是坚定的兔党战士,岂会为你这点小钱而折腰?”

    这帮记者问完之后,又采访那两个农科院来的专家,而后得到了足够的资料,便坐车回去。

    安在天这次来主要是想见识见识张浩。

    此前张浩的档案他也看了,他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未来的走势。

    最后,农科院愿意把塑料薄膜用于张家屯蘑菇基地的扩建,双方签一下协议。

    农科院也会带领上学的学生,偶尔来看看蘑菇的长势。

    也会派人来辅导农民更好的种植出蘑菇,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好传播到整个北方。

    等众人走了之后,张浩跟村民们聚在一起。

    “诸位乡亲们,我拿出1000块钱,咱们今天分了,诸位也回家给孩子们扯身新衣裳。”

    “剩下的500块钱,咱们继续买塑料薄膜种植蘑菇,农科院已经承诺塑料薄膜只要成本价。”

    再拿出1000块钱,咱们更换铁器,多买铁锹,铁镐,独轮鸡公车。

    2000块将会如我所说,购买牲畜幼崽。

    剩下的1000块,我决定,买两头牛,一匹马,三辆木板车,想要把我们村建设的更美好,劳动力是必不可缺的,到时候牛马是不可缺少的。

    此时已经分到钱的村民眼中,涌现了希望,大声的扯着脖子喊:“张浩,你就说吧,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干,我们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