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9章 安置(下)
    好家伙!

    钱还没有开始挣,就能赊账给家里的妇孺花!

    太把他们这些难民当一回事了,有木有?

    各村的村长立马要求把各家年轻力壮的和匠人们,安排在了最前头。

    村长们还振振有词:

    “这么多人排队问诊完得要几天,家里的婆姨和孩子还等着你们挣钱养家呢!今日问诊完的你们就别等明日的,都自行往哈密卫去!”

    “家里的事不用你们操心,刚刚有军爷说,妇孺们之后会被分到各个卫所去。有我们这些老不死的盯着,出不了岔子!”

    竟连一个晚上都等不得。

    这些村长们甚至还催促起了那一百二五个大夫,想让他们马上的干活。

    平均一盏茶功夫(十分钟)看一人。

    效率真不算低。

    排在最前面的都是青壮,从下午问诊到天黑,一共看完一万八千多人。

    六成以上的,除了饥饿还真没有查出有什么疫病来。

    此时。

    帐篷外,关军们抬来了几百口大黑锅。

    瓜州卫千夫长举着手里的大勺,乐呵呵的介绍道:

    “咱们关西的大尾巴胡羊个头就是大,一百斤以上的今日下午就宰了三千头。每人分上半斤肉,锅里的萝卜和羊汤管够!”

    二十几万人,人均半斤肉?

    大手笔。

    绝对的大手笔!

    他们却是不知道,人家瓜州卫千夫长就指望着这些人爱上大尾胡羊后,用家里男人的工钱经常买肉吃呢。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就问你,咱这羊肉它香不香?

    一家几口人正蹲在一个角落里吸溜着碗里的汤。

    “香!太香了!骨头缝都是香的,真是一点膻味都没有......”

    “爹,你去了哈密新城可要好好的干活!我今后三五天的就去赊上几斤羊骨头来熬汤喝!说不定弟弟和妹妹这么养上一个冬日,身子骨都能壮实起来。”

    “闺女!你们在家也别太省了!爹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泥瓦匠,这回一个月指定能挣个二三两!爹能养活你们姐弟仨。”

    半斤肉和几碗萝卜骨头汤下肚。

    一万八千多个青壮磕巴都没打一个,背着还未解开过的包袱又上了路.....

    话说,熊总兵当天下午收到甘将军让金雕送回来的,关于二十几万移民的安置建议后,还把总兵府的将领们都找来商讨。

    防疫检查、以工代赈,家属用工钱赊账生活等一系列安排,大伙儿没人有意见。

    毕竟,全关西当下最紧急的就是建城和采石炭这一件事。

    但唯独对移民里那些读书人的安排,众将领们意见颇深。

    “让那些没成年的小子读书习字也就罢了,怎还要让所有驻军一起学呢?”

    “就是!他们哪有那等闲功夫?上了战场,胡人能因为他们多认得几个字就让他们三招?”

    “不成,绝对不成!手下的那群家伙,就没几个能耐得下那性子来,总兵大人,您不会同意了的吧?”

    熊真气不打一处来。

    “没听甘将军写着的么?各卫所里,十几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们个个都是睁眼瞎。有几人会写自己的名字?百以内的算术都算不明白!

    今后咱们关西这地界要是发展得好,少不得南来北往的商人来这里经商。万一,到时候与人签订个什么契约,两眼一抹黑,不就是任人宰割么?

    人家甘将军也说了!不是让大家念那些个四书五经,学完做那锦绣文章!学会写名字,日常大白话书信会写,能看懂契约,买东西会算术,这些该是不难吧?”

    还有人挣扎:“总兵大人,真没那时间啊!”

    熊真恨不得上去踹这个家伙一脚:“不是说这里要下三四个月大雪的么?”

    看到好些人都是一副勉强的模样,他索性下了狠招:“到时候让那些夫子们出考题,合格的,明年起开始发军饷!”

    众将军惊呼出声:“发军饷?”

    熊真昂着脖子骄傲不已:

    “对!有了石炭,咱就算有了固定的收益!到时候就能发军饷了,但前提得小子们自己个儿争气。”

    军饷对那些只驻守没有参战过的边军来说,还真是至关重要。

    于是乎。

    三天之后。

    九百多个读书人集体迎来了春天。

    穷酸秀才们,是真没有意料到。

    一片刚收复不到半年的蛮荒之地,竟然计划让全体边军识文断字?

    学什么?

    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学简单的算术。

    学邶国律法。

    今年年底最低标准,是要教会所有人能读写五百个字!

    四个月时间,任务真不算艰巨。

    秀才们欢欢喜喜的接受了教学任务。

    给这些驻军们当先生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能和他们搞好关系。

    如此一来,就能在这里安心住下了。

    当做完这一轮体检后。

    瓜州卫的千夫长,都不得不佩服甘将军的谨慎风格。

    那些年轻力壮的移民不管一路上怎么折腾,身体的底子都还在。

    但,老人、妇人和孩子就遭大罪了

    三天时间。

    已经陆续隔离了两千多人。

    而这些人中,大部分人都是得了伤寒。

    想想就能理解。

    他们顶着烈日一路走了三千多里路,身上的衣裳是干了湿,湿了干。

    体弱的孩子没有被扔在路上的,已经算是生命力顽强了。

    赶路的时候紧绷神经。

    到了目的地,精神很快就松懈下来。

    身上那些头痛、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就马上出来了。

    伤寒,在民间搞不好就是要人命的传染病。

    晒了太阳得伤寒的,大夫最最常见开的药方就是桂枝汤和麻黄汤。

    药童们就一大锅一大锅汤药的熬着。

    然后建议这些患者喝完汤药后,多盖几层被子捂出汗。

    没有那么多被子的,就让他们在隔离居住的地窝子里烧热炕。

    还别说。

    移民们对地窝子这种半地下室的屋子,还都挺满意的。

    在被分配到了各自的卫所后,以户为单位,平均四五人就分到了那么一个十几平大小的屋子。

    对于离家漂泊在外一年多的移民们来说,这样的蜗居也算是个像样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