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一章 你有本事就自己来做!
    “对,一定要拒绝他。”

    “不想去就对了!”

    “这种待遇有什么大不了,什么苏黎世理工大学,不就是爱因斯坦的母校,不就是欧洲第一名校么……”

    “还有年薪三十万欧元……”

    罗勇军说不下去了。

    他说着感觉自己都想去,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那可是苏黎世理工大学!

    IDEA联盟院校,被誉为‘欧洲第一高校’,一直处在Q10行列中的超级高校!

    苏东大学也姓苏……

    但是吧,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差距确实很大。

    年薪30万欧也非常有吸引力。

    在薪资水平比较高的欧洲国家,高校教授、研究员的薪资,大多也都在5到10万欧之间。

    20万欧以上,是科研人员最顶级的薪资,科研机构主管级别的待遇。

    只干一年,相当于别人干了好几年。

    罗勇军说着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看向张硕,“你真要拒绝吗?这么好的待遇……”

    孙兴江也跟着道,“是啊,待遇太好了。要不然这样,你问问他要不要我?不用30万,一年10万欧就行。”

    高晓红翻了个白眼,挖苦道,“你免费给人家打工,估计人家都嫌碍眼。”

    她说完也看向张硕。

    张硕摇头道,“连考虑都不用考虑。”他把椅子转过来,点起了手指,“第一,我不想去欧洲工作。”

    “第二,他说的是年薪,不是直接给我30万欧,也没什么意思。”

    “第三,苏东大学也挺好的,对我来说,拿到博士学位就可以,换成苏黎士大学的博士学位意义也不大。”

    “第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不喜欢给别人工作。”

    张硕转头看向罗勇军,笑道,“罗老师,还记得飞机上我说的话吗?这个项目我们可以自己做。”

    “啊?”

    高晓红和孙兴江没听明白。

    罗勇军倒是明白过来,他当时还以为张硕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是真的?

    高能所真会找上门?

    他狠狠地一挥拳头,用力道,“对,我们自己做!他们再找过来,要狠狠的要价。”

    “三百万不行了,一定要四百万!”

    “把你的30万欧赚回来!”

    ……

    实际上,张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没有说。

    那是研究问题。

    ‘中心锚点连线’算法,就只是为了分析小型的粒子对撞实验,临时想到了一個快速完成的研究。

    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中心锚点连线,也就是关联所有实验数据的算法。

    这种依靠中心到边缘连线覆盖数据的算法,效率并不高,可替代性也很强。

    另一个是‘偏差评估体系’。

    ‘偏差评估体系’是一整套体系,研究只是节选了应用到实验分析中的部分。

    ‘偏差评估体系’,关系到另外一个研究--LBNT分析法。

    LBNT分析法综合了覆盖算法以及偏差评估体系,可以对大型的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甚至可以把不同的实验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整体分析。

    ‘偏差评估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数字代码分析手段。

    中心锚点连线的研究为了简化算法,让其针对小型实验更加实用,并没有加入数字分析的内容。

    当实验参数过多的时候,没有添加转化数字代码的内容,‘偏差评估体系’就会变得极为复杂。

    中心锚点连线的研究中,‘偏差评估体系’就已经复杂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清逻辑关系。

    当参数增加一倍甚至更多时,其逻辑复杂度会增加几百倍甚至更多。

    这就是指数型增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0中选2’有45种可能,而‘20选2’就有190种可能。

    这还只是‘选2’。

    如果再叠加‘选3’、‘选4’,想梳理全部的可能性,形成一套完善的逻辑闭环,会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所以必须要用到LBNT数字分析法,否则研究想要短时间完成根本是不可能的。

    ……

    高能所已经碰到了这个问题。

    在和张硕的合作项目验收结束后,谭志明回到实验物理中心召开会议,决定研发能对大型实验进行实验模拟偏差分析的软件。

    项目的名称叫做‘大型实验模拟偏差分析算法研究’。

    项目负责人是计算中心主任、副所长曹孟波,参与的核心人员包括鲍贺星、廖振宇、刘烨,等等。

    虽然已经决定进行算法研究,但实际上,项目也只是走到了准备提交评估报告的阶段。

    高能所的项目,首先要拿出一份完善的评估报告,才能在科研计划处进行立项,成功立项后,才能拨款、建立完善的团队开始做研究。

    现在项目卡在了提交评估报告的阶段。

    有评估报告,才能知道项目大概要花多少经费、需要多少人员参与、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这些都要是要有计划的。

    作为参与项目的核心人员,鲍贺星、廖振宇、刘烨,带领十几个副研究员埋头苦思,发现根本无法弄清拥有几十个参数的偏差评估体系的运作逻辑。

    他们必须要把运作逻辑搞清楚,才能对于算法整体进行评估,才能够对于项目的规模进行评估。

    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程序需要多少个算法包、需要多少行代码,规模有多大。

    现在就卡在这里。

    几十个参数,怎么去梳理偏差评估体系的逻辑?不梳理逻辑,怎么知道研究规模多大,怎么去做预算?

    方案出不来,预算做不了,怎么立项?

    实验物理中心。

    谭志明主持召开了内部会议,他不只是科学院院士,还是高能所副所长、物理中心主任、科研计划处主管。

    计算中心主任曹孟波忙于准备CHEP会议,还没有正式进入到项目中,做项目准备工作的是鲍贺星、廖振宇、刘烨等人。

    他们都来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始以后,谭志明直接问道,“你们的项目计划很久了,怎么现在还没有提交报告?”

    他问过以后,严肃说道,“这个项目一定要快啊,要争分夺秒!”

    “中心瞄点连线算法受到了各个高能物理机构的重视,他们也会组建团队开始研发分析程序。”

    “这个新算法是出自高能所,是我们完成的,而且我们已经完成了小实验的分析。”

    “如果让他们后发制人,先完成了大型实验的分析研究,到时候怎么样?说我们的软实力不行?”

    “那么庞大的计算中心,有了先发优势,做算法程序还落后于人?”

    谭志明连续质问了好几句,随后点名了鲍贺星,“鲍贺星教授,你来说说。”

    鲍贺星解释道,“我们论证偏差评估体系的逻辑遇到了问题。”

    “直白说,短时间解决不了。”

    谭志明皱了下眉头,又看向了廖振宇。

    廖振宇说的专业了一些,“我们的分析算法中,偏差评估体系针对的只有十几个参数。”

    “大型实验需要分析的参数超过30个,每多一个参数,评估逻辑就会复杂很多,其复杂程度是以指数级提升的。”

    “我和其他人一直都在梳理其中的逻辑问题,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分析的逻辑闭环。”

    “但是,很难。”

    廖振宇说的摇摇头。

    谭志明直白的问道,“廖教授,伱不用说原理,你就说你们需要多长时间准备吧。”

    “一年。”

    廖振宇伸出一根手指,认真道,“我和其他人一起讨论过,最少也需要一年时间。”

    鲍贺星认可点头,“一年还说少了,我觉得要一年半,甚至更多。”

    谭志明听到这个时间顿时怒了,“项目准备就要一年半,等你们做完,要十年吗?”

    “这是在做三-峡工程吗?”

    “这要多少经费?给你们十个亿?”

    他就是对着鲍贺星说的。

    鲍贺星被骂的脸色通红,他一拍桌子站起来怒怼道,“你要是觉得我们不行,有本事就自己来做!”

    “这半个月,我们天天加班加点,每天睡四、五个小时,还要怎么样?”

    “我们就这个水平了!”

    他说完直接走了。

    谭志明被怼的有点懵,他呆呆的看着门口,好半天才道,“这个鲍贺星,看着脾气挺和善的,没想到……”

    其他人都撇了撇嘴。

    鲍贺星说出来他们的心里话,他们是没努力工作吗?

    算法太复杂,有什么办法?

    谭志明嘴里说着重视项目,但连基础的原理都没弄明白,就知道在一边指手画脚的。

    有什么意义?

    惹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