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为他人做嫁衣?张硕:一天完成研究!
    “白送的任务……”

    “好啊!”

    张硕自认为对于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已经非常理解了。

    任务的理解加成,带来的帮助并不大。

    但是,任务可是有科研币奖励的,科研币永远都不嫌多,若是有足够多的科研币,什么研究任务都能够快速完成,他还打算‘氪币’到1000点,能再开一个任务了,就能同时做更多的研究。

    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诠释粒子对撞实验中电磁能量损耗以及力场混乱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能量和力的关系研究。

    关系研究,并不是说能量转化为了力,能量就是能量,力就是力,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的转化关系,否则能量就不会再守恒了。

    力场混乱,是电磁力带来的。

    粒子对撞实验中,力与力之间的转化,可以理解为出现电磁力和其他力之间的‘交点’,就好像一条直线中间出现了几个分叉口,从而导致了力场混乱。

    之所以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能量损耗,主要还是力场混乱带来的测定问题。

    比如,一个金属球携带的电磁能量,小球在向左运动,同时也具有动能。

    小球的整体能量就是20。

    在电磁力让小球不断加速的过程中,电磁力忽然转化为了其他力,其他施加的小球上的力并不是向左,而是向右的。

    这样一来,小球的速度就会比预计的低,最终测定小球的总能量下降了,并且出现了和预计的运动偏差。

    当然,粒子对撞实验相对要复杂的多,过程中是力的场转换为了力场,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阐述的就是这种数学关系模型。

    所以研究本身是通过高能所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来做底层的计算、研究分析,塑造出实验参数之间的关系,已经知道答案,过程也知道该怎么推导,研究自然就非常容易了。

    即便研究任务的难度是A级,但知道全部的答案,难度级别就不重要了。

    “虽然数据很复杂,统计起来也很复杂,但研究应该也是一样的。”

    “就是筛选出那些主要数据,然后做数据模型,并进行各类型的分析。”

    “之后就可以塑造函数、推导方程……”

    “如果不了解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研究确实是非常有难度,但是现在……”

    “马上要完成a级任务一级任务了。”

    张硕想想都感觉非常的期待,他带着满心的热情投入到了研究中。

    一整天时间,就闷在办公室里。

    中途孙兴利来过一趟,李刘双悦中午的时候来过,谭友铭下午也过来转了一圈。

    他们看到张硕正忙研究,就没有打扰。

    下午六点钟,李刘双悦拎着精致的餐盒走到了张硕办公室的门口。

    她正好看到孙兴利走过来,顿时问道,“大力教授,今天他在做什么啊?”

    她指的是张硕。

    孙兴利低头扫了一眼饭盒,用力吧唧了下嘴,调侃道,“装的什么?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李刘双悦立刻护住了自己的饭盒,满是警惕的看向了孙兴利。

    “开个玩笑!”

    孙兴利郁闷道,“你看我像是那种抢食的人吗?”

    李刘双悦都想点头了,她知道孙兴利和张硕很熟,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朋友,可正因为是好朋友,才会发生‘抢食’的事情。

    孙兴利干脆道,“我也不知道张硕在研究什么,今天一天都没出门了,不过也正常,他偶尔就会这样,可能是有什么灵感吧。”

    这时候,谭友铭推门走了出来。

    他说了句,“可嗯,可能是NS方程的研究吧,我上午过去看一张草纸上写的都是很复杂的内容。”

    他说着摇了摇头,就直接走开了。

    谭友铭刚要走,杨海峰就来了。

    杨海峰和谭友铭打了个招呼,上楼才注意到张硕办公室关着门,还有一男一女堵在门口。

    他指着张硕的房门,问道,“怎么回事?”

    “杨院士。”

    孙兴利礼貌地喊了一声,也顺带提醒一下李刘双悦,眼前貌不惊人的老头也是个院士,随后小声道,张硕应该是在做研究吧?一天了,也该出来了。”

    “你是找他有事?”他问道。

    杨海峰点头道,“高能所要进行新实验,还邀请了很多理论物理方向的学者,要召开理论物理的研究会议,我是想问张硕去不去。”

    “我帮你敲个门吧。”

    孙兴利听罢很干脆的走过去,敲向了办公室的门,就听里面传来一声‘进’。

    几个人呼啦啦的走进去。

    张硕正在整理着桌子上的文件,见来了这么多人就把资料放在了一边,转而站起来问向杨海峰道,“杨院士,有事?”

    “是这样的。”

    杨海峰坐在了沙发上,就说起了是高能所的实验和会议。

    高能所的实验年前就发布了,主要是对cp组的支持实验,也引起了国内外的重点关注。

    这倒是有预料的。

    高能所要召开理论物理会议,则是全新的消息,他们准备召集理论物理领域的学者,针对计算中心发布的时间大型实验偏差分析数据进行研究讨论。

    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可以说是理论物理领域的一场盛宴。

    全新的实验分析,可能蕴含着一种未知的物理现象,可以根据数据进行研究。

    “国内理论物理领域召开的会议,规模一般都很小,而这次高能所牵头,而且是针对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有很多著名的学者都在受邀之列。”

    “我也被邀请参加,张硕,你要去参加吗?”杨海峰没问张硕受邀与否,因为根本不需要询问。

    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本来就是张硕力主研究出来的,他以自己的研究的理论支持cp组的实验,他去了甚至不能说受邀,而是半个东道主了。

    “下个月初,对吧?严明教授联系过我,应该会去。”

    “那就好,到时候一起去。”杨海峰和张硕约定好以后,说起了相关联的一件事,“你注意国内新闻了吗?有关计算中心数据信息的讨论。”

    “什么新闻?”

    张硕还真不知道,他一天都在做研究,根本没有关注新闻问题。

    “这个我知道。”

    孙兴利忽然开口道,“舆论上批评说,计算中心不应该共享数据。”

    “为什么?”张硕听的一愣。

    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确实是计算中心独有的,不共享数据的话一般是牵扯到应用,理论研究方向保密性并不高,也没什么意义。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成果都是国外的!”孙兴利道,“我看到好多人讨论,好多国外的学者根据数据研究出了一些东西,还公开发表了论文,国内这方面就很少。”

    杨海峰接着说道,“我看了好几篇研究,都是那种看着就很假,但也没有办法证否的研究。”

    他说起了看过的几个理论研究论文。

    现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理论物理学家,针对计算中心发布的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的数据进行研究并发表了相关的论文。

    “有一种研究认为,之所以出现偏差,是粒子碰撞不完善导致的统计问题。”

    可以想象两个球体碰撞,如果不是正面的碰撞,就只是边缘接触了一下,碰撞自然是不完全的,后续数据统计就会受到影响。

    杨海峰继续道,“还有一种研究是以空间维度来解释这个问题,认为有大量极为微小的粒子跳转进入到第五维空间。”

    “这就造成了统计偏差。”

    张硕一时间都不知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空间维度是一个带有些‘玄幻’色彩的物理内容,但还是有很多理论物理学家相信高维度空间的存在,只要相信高维度空间存在,粒子对撞实验中微小粒子进入其他维度空间就存在可能。

    从物理和数学角度上来说,高维空间的存在永远都无法否证,区别只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复合型偏离,可以理解为大粒子的影响,就像是小型实验偏差分析中出现的粒子空白区域,可以理解为大粒子的阻挡作用。”

    杨海峰说着摇头,“这个解释实在有些离谱,但竟然发表在了物理学刊上,论文作者是剑桥大学的教授。”

    他连续说了好几种研究。

    张硕问道,“都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吗?”

    “对,都是发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物理期刊上。”杨海峰道,“这就是问题。”

    “在基础物理方向上,国外学者的名气更大,研究投稿也更容易通过,因为是理论物理的研究,而且是全新的未知现象,他们甚至都不需要什么严格的证明,只要冒出个想法就可以发表出来。”

    “国内的情况不一样,我们的研究的投稿必须要有完善的数学逻辑,或者个人有一定影响力。”

    杨海峰道,“我也针对做了研究,但根本不完善。”

    “舆论上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计算中心发布了数据以后,就感觉好像都是国外学者在研究,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国内到现在还很少见,更不用说在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

    他说的就是发表难度不同的问题。

    如果做对比的话,国内学者发表论文的数量在全世界是排名第一的,但也要分领域、分影响力,理论物理领域,国内发表的论文数量并不占优势,甚至说有很大的劣势。

    理论物理领域,国内的知名学者数量很少,他们要把理论物理研究论文发在二区以上的物理期刊上,难度要比国外知名学者高很多。

    这就是问题所在。

    当高能所计算中心发布了数据以后,还没过多久就感觉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而国内相关的研究数量非常稀少。

    新闻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计算中心发布了数据,好像成了国外学者的物理盛宴,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就好像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这就是舆论讨论的内容。

    既然大部分研究都出自于国外学者,那么就干脆不要再共享数据,或者是只把数据提供给国内学者。

    张硕听罢点评了句,“国内有影响力的物理期刊太少了,有成果都往国外投,这种事也是正常的。”

    他旋即道,“但研究是否正确,不看论文数量吧?不管发布的论文数量再多,粒子对撞实验中蕴含的未知物理现象也不会有变化。”

    “实验研究还在继续,分析也还在继续,发表的数量再多,最终只会有一种理论是正确的。”

    他说着笑道,“杨院士,我也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刚才正在整理资料,准备投稿给JHEP(《高能物理学杂志》)。”

    “你说起这个问题,我要再考虑考虑,是不是投稿到国内杂志。”

    “投什么国内杂志!”

    杨海峰顿时给了否定,他摇头道,“有研究成果就往国际龙头顶杆,能发顶刊就发顶刊,不要受到国内舆论的影响。发一个国内没影响力的杂志,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有什么意义?”

    “虽然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有很多,但真正公认的顶刊还没有发表过相关的研究,如果你能发第一篇,那才能够把情况扭转过来!”

    “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少,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杨海峰说着忽然反应过来问道,“你什么时候做的研究?成果够得上投JHEP?”

    “昨天分析了一下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可能够的上吧。”

    “……”

    杨海峰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昨天做的分析,今天就有了成果,还想投一个高能物理的顶刊?

    这听起来过于离谱了。

    他对于研究内容不报抱什么希望,大概张硕说‘可能够得上’,确实是‘可能’。

    他还是点评了一句,“如果是你……JHEP,应该会考虑给通过吧?你在上面发过论文。”

    他的意思就是张硕的个人影响力很大,尤其是高能物理领域,即便是研究内容差一些,JHEP可能也会给论文通过。

    张硕并没有解释太多,他总不可能说自己在数据发布之前就完成了研究吧?

    一天完成研究,也是超乎预料的顺利。

    整个研究过程就是按部就班的做统数据统计、做计算,感觉就像是解一个复杂的数学题目,解题过程都已经在脑子里,要做的只是写出来而已。

    所以研究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