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五十一 县令拜访
    如果说包拯刚来此地时,与颜查散那匆匆一面还,未对这年轻人有所了解;而此次审讯却让他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一定的好感。

    颜查散虽然身陷囹圄,但是却不坠文人风骨,更重要的是,他在陈述案情时候那悲切的表情与神态并非是虚假做戏,而是能让人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他对自己表妹的爱意和悲伤。

    包拯对于生死簿上的记录再次产生怀疑——既然生死簿可以被人替换,难道就不能被人修改吗?

    接着他又着重问了查问了几个细节,颜查散记得清楚。

    他告诉包拯:“这半年来,我每日都在心里重复案发当日的情景,在那一日见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无一丝遗漏,这些皆有人证可以作证!”

    包拯听罢,让王朝、马汉将他带了回去,并且嘱咐牢头要善待于他,说不定这起案件真的是冤案!

    第二天,县令就听说了包拯夜深颜查散一事。

    他带了一大包的礼品,到了驿站,求见包拯。

    包拯刚刚起身,就听到驿差汇报,说是本县于县令一早就在驿站之外,要与他一叙。

    他猜测这位于县令定是因为颜查散一事,准备跟他详聊。于是,他便嘱咐驿差将于县令带到自己的房间之内,正好师爷公孙策也在。

    县令一进房间,将手中的礼品放在桌子上,推了过去,行了大礼,道:“包丞相,我们这等小城早就听到您的威名!此次能得见尊容,实在是三生有幸!”

    包拯一路听了许多奉承,早就有些不耐烦,但是碍于情面,只得寒暄。“于县令实在太客气了,我也不过凡夫俗子,哪有什么威名?不知你这次前来,所为何事?要有什么事,尽可开诚布公聊一聊!”

    于县令愁容满面,“包丞相,您有所不知,本县常年以来财政困难,衙役及县吏的粮饷都是靠我四处化缘筹集财帛,但也未能满足现在的缺口。县里的每一件事都是伸手要钱的,每一张嘴都是要张口吃饭的,所以我也是难为无米之炊!”

    包拯自然知道,长久以来各县的难处,再加上北方各族虎视眈眈,整个朝廷国库也是捉襟见肘。

    他心下缓和了许多,语气也和善了,宽慰道:“我只是知道你的难处,如有可能,我当然会向朝廷陈情。”

    于县令一听这话,露出放松的表情,“多谢包丞相了!下官今日前来,还有另一件事要向您禀报!眼下,本县秀才颜查散杀人这一案件,表面上看来是一起因色起意害死人命的案件;实际上颜查散在本县中了秀才之后,就不事生产,不尊上官,一心想要攀龙附凤。我猜,他倒也未必是贪恋他表妹的美色,更有可能是为了害死那女子性命再攀高枝!”

    包拯听了这话,觉得有些意思,问道:“你可是知道些什么?”

    于县令告诉他:“苦主柳金蝉与凶犯颜查散年幼定下婚约。女方家境也算殷实,这些年颜查散的束脩都是由女方家里来供给。说到底,那女子毕竟是平头百姓,颜查散才名在外,大有中举的希望。您想,他怎能不想攀龙附凤,得到贵人赏识,成为乘龙快婿?”

    包拯听了半天,还是没听出头绪,开诚布公地问道:“你所说的这话,可有真凭实据?”

    于县令打了个结巴,“哦……现在还没有。可是,看他平时表现就可知一二!所以,包丞相,下官斗胆奉劝您一句,切莫浪费时间在这小子身上!

    “我听说,您昨晚夜审此人。想来,他读过几年书,巧言令色、能言善辩,定是要迷惑大人的!丞相万万不可信啊!”

    包拯总算是听明白了于县令的意思,他把目光转到桌子上的礼物。

    于县令误会了包拯的意图,赶忙将礼物向前推了推,“包丞相,这是下官为您准备的一些薄礼,望您笑纳。都说穷家富路,在路上说备一些钱财也是方便!”

    公孙策与包拯相识多年。当年他虽然已经中举,但是却因父亲亡故,回家丁忧,而误了任命的时间,所以便给包拯做了师爷。好在他家底丰厚,这么多年也没有因此落魄,脾气自然也不是柔顺的!

    听到于县令这话,他冷笑一声,“我们还没说走呢!于县令就忙着下逐客令!”

    于县令自然也是知道包拯身边的这位公孙策,更知道他为人耿直,言语犀利,不比包拯的性格更随和。他尴尬地擦了擦头上的汗,“公孙先生说笑了!下官断没有这样意思,只是想略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