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晨,荀振在下人的伺候下刚吃完早饭,荀攸便就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公达如此失态,可是黄巾贼已到?”
“没错,文元,事不宜迟,你还是快跟我一起去城墙上吧。”
“好。现在情况如何?”
“非常不妙,黄巾声势极为浩大,来者估计不下十万!
而且,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令人感到不安的现象……”
“哦?是什么现象?”
“这,这……些黄巾贼根本不怕死!”
说到这,荀攸微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了一丝鲜有的惊惧之色。
“这群黄巾贼哪怕被刺破肚皮,划破喉咙,但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和守城的那些士兵拼命!”
“这样么……”
闻言,荀振不由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沉思之色。
未久,一行人便就来到了那城墙上。
“文元,你来了。”
见到荀振这一行人在士兵的带领下走上来,这时,城墙上一个面带长须,看年龄似乎在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立即转过身朝众人打招呼道。
此人叫做钟繇,字元常,出生于颍川长社钟氏,与荀攸一般都是颍川有数的名士。
颍川很多士族虽然因为昔日党锢之祸无法正常出仕。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些士族在颍川彻底失去了影响力。
事实上,这些名门士族皆是派了自己家族一些精英进入了这颍川郡各个官吏部门。
以幕僚的形式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整个颍川上上下下的局势。
荀攸如此,钟繇也是如此。
“元常,情势如何?可有变化?”
荀攸首先开口问道。
“非常不妙,黄巾军这般不要命的打法,不需要多久,我们这边守城的士兵就要被他们拼光了,现在必须要想出计策出来。”
说着,钟繇就将自己的目光望向了荀振。
虽然,荀振的名声在整个颍川不如荀彧和荀攸这两人。
但是,从他私下的交流接触来看,此人之才丝毫不在荀彧和荀攸两人之下!
在谋略运筹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荀振走到了城墙边,站在墙垛旁,极目朝下望去。
入目所见,除了远处浩浩汤汤的颍水外,无一不是头裹黄巾的黄巾大军。
密密麻麻,铺天盖地……
犹如黄色的潮水,一波波直朝着这颍川郡城墙涌来。
那冲天的战意令在场的任何人都是无法忽视。
“此前是我小看这黄巾军了,虽是乌合之众。
但是,只要人数够多,且悍不畏死足以引起质变。”
“公子,为何这群人不怕死?”
闻言,一旁的婉儿一双美眸立即望向荀振,好奇地问道。
“很简单,因为信仰!他们信仰张角,信仰张角所提出的那个太平世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嘿,看来满堂诸公这些年还真尽是木偶泥胚。
除了上朝退朝之外,估计也没人真正做事。
此等只为明哲保身的态度,也难怪想诛十常侍到现在都没有成功!”
“公子慎言。”
“呵呵……”
“文元,现在可有计策?”
这时,荀攸走到荀振身旁悄声问道。
“朝廷大军什么时候到?”
“三天后。”
“还要三天么……这种情况,可抵御不了三天。”
望着周边守城士兵越来越低迷的士气,荀振不由微皱眉头道。
“现在郡城里还能调出多少守备军?”
“大概三百人还是可以的。”
闻言,钟繇在一旁立即应道。
“那如此的话,我有一计或许可行。”
听到荀振这般说,一旁拧着眉头的钟繇和荀攸皆是不由神情一振,连忙道:
“什么计策?文元,还不快快说来!”
“二位望见那远处的颖水没?”
钟繇和荀攸两人都是智慧超群之辈,随着荀振对着颖水方向一指。
顿时,两人不由纷纷福灵心至,接着,便就露出狂喜之色。
钟繇一边指着荀振,一边摇头大笑不已道:
“文元,我果然没看错,你之谋略才智真的天下少有,恐怕留侯张良在世也不过如此了!此次事成,你荀文元当居首功!”
一旁的荀攸也是笑道:
“文元平时还是太低调了,不然,这天下第一名士恐怕非文元莫属。”
“嘿,当了天下第一名士又如何?难不成还能给咱们这些党锢之家举孝廉不成?”
荀振嗤笑道。
听到荀振的话,钟繇立即信誓旦旦的道:
“文元,放心吧,此次黄巾事后,我等士人必定要和那十常侍分个高下!
到时,颍川这处除了文元,谁举孝廉我等士人都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