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该惭愧的人不是黄卿,应该是朕啊。”
听到黄克缵的奉承,在想到自己现如今的傀儡处境,朱由校不禁自嘲道:“如若朕这样都能算的上是明鉴万里的话,那么也就不至于会沦落到现在的地步了。”
你要说朱由校对于黄克缵的承认一点都不感到生气,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在怎么说,他也是一个独裁帝国的皇帝,怎么可能会对这种事情真的一点儿都不介意。
可朱由校不是他那个急功近利的傻弟弟崇祯皇帝,他是一个堪称极度理智的人。
这一点从他在原历史上,能够花费足足四年的时间去对东林党进行针对性的布局就能够看的出来。
故而,朱由校很清楚,就算是自己现在掌握有蛀虫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但眼下却还远远不是跟对方撕破脸皮的时候!
因为此时他所掌控的力量还是太过于弱小了,完全就不足以支撑他对所有的既得利益者进行清洗。
所以他还需要继续蛰伏下去。
等到自己真正能够做到一言九鼎的时候,才是跟盘踞在朝堂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开战的最好时机。
只不过知道归知道,但只要一想到那些蛀虫们猖狂跋扈的模样,朱由校就只感觉心里面有些堵得慌。
不想在这个话题上面继续深聊下去。
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朱由校摆摆手制止了准备回话的黄克缵,对着苏然问道:“苏卿,你还没有跟朕说清楚,你到底有没有办法能够保住沈辽呢?”
要不怎么老话会说,一旦人的思想转变了,那么为人处世的方法也会跟着转变呢。
听到皇帝的问询,黄克缵这个老狐狸亦是忍不住连连点头,捧臭脚道:“对啊,苏千户既然对辽东局势如此的了解,想来是有了什么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何不说出来让陛下和老夫品鉴一二呢?”
他也是不敢在刚才的话题上继续说下去了。
否则要是让外朝的那些疯子们知道了的话,他全家人的性命都得搭进去。
现在的皇帝,可还没有能耐从那些人的手上把他给保下来。
对于这一点,文官出身的黄克缵却是比谁都清楚。
见这两君臣一唱一和的模样,苏然翻了个白眼,说道:“现在还能有什么好办法,要么就是调重兵进行驰援,要么就是收缩兵力进行防御,否则沈辽二城根本就不可能守的下来!”
一听这话,朱由校和黄克缵就不约而同的皱了皱眉。
然后,朱由校率先问道:“苏卿难道就真的对辽东战役如此不看好吗?”
黄克缵亦是接话道:“对啊,苏大人,沈辽两城就算是只有五万的堪战兵力,但有着袁大人和贺总兵的坐镇,想来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被老奴给攻下来吧。”
值得一提的是,‘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一说法,并非是大明此时的主流军事观点。
大明军队的‘建奴恐惧症’也远远没有发展到崇祯时期那么恐怖。
这一时期的大明,无论是朝堂、军队、还是民间,对建奴的态度无一例外的都是俯视。
而这恰恰也是为什么,大明会对沈辽两城如此上心的原因。
除了沈辽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之外。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明想要以此为跳板,反攻建奴的老巢赫图阿拉,以雪萨尔浒之战的耻辱。
这是大明作为天朝上国的傲气。
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大明会打不过建奴,收不回辽东。
起码,现在没有一个人会这么认为。
不过苏然作为一个后世来人,自然不会产生这种畸形的膨胀心里。
尼玛的,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你他么的还膨胀个der啊,
并且,在听到黄克缵的话后,苏然更是差点笑出了猪叫。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黄克缵所说的袁大人和贺总兵,应当就是袁应泰跟贺世贤那两个憨批了。
就是这两个比人,以刚刚下课不久的熊廷粥为借鉴,果断舍弃了对方据城而守,困锁建奴的战略思想,转而采用了逐步推进的战术思略,才会导致努尔哈赤只花了区区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沈辽给攻克了下来。
这等‘惊世骇俗’的绝世战绩,不吹不黑,苏然愿称他们为大明帝国的卧龙凤雏。
有此人才坐镇,沈辽何愁不能失陷!
大明又何愁不会崩溃呢?!
当然,最后这两个狗东西的下场,也是一个比一个惨!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现在暂且不提。
视线转回当下,就见得在看到苏然一脸古怪的神色后,黄克缵颇为纳闷儿的问道:“怎么了,难道苏千户不认同本官的看法吗?”
“呃...刚才有些走神,抱歉!”
苏然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了一句,然后说道:“不过黄大人若是问下官的意见,那么下官也只能说,如果大人是这样一个想法的话,那么还是请尽快派兵驰援广宁和锦州吧。”
“不然等到老奴攻克了沈辽,转过头来进兵宁锦时,在行安排可就有些迟了。”
“苏大人未免也太过于杞人忧天了吧,难道十八万大军,五万精锐之师,加上坚墙和火枪大炮,还守不住区区的沈辽吗?”
黄克缵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否认,心下也是有些怒了,所以说起话来自然有些不怎么中听。
不过他说的话,在这个时代基本上可以说是普世价值。
起码朱由校就觉得颇为在理,道:“苏卿倒是有些太小心翼翼了。”
连素来理智的皇帝都是这个逼样了,苏然还能说什么呢?
他拜道“既然陛下和老大人觉得,凭借火枪火炮和十八万大军就能够守住沈辽,那下官也就不说什么了,一切等日后在见分晓吧!”
没有进行过多的劝诫。
苏然很清楚,面对着心理极度膨胀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吃一个大亏。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