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63 讨贼檄文
    “难道真凶另有其人?”

    包拯眉头紧皱,但紧接着又摇摇头。

    张刘氏杀人动机充分,证据确凿,而且已经认罪,并且自尽伏法。

    若是替人担罪,唯一有杀人动机的,就只剩张刘氏的儿子。当他此时不在开封,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我明白了!”

    思索半晌,看着触死贞节牌坊下的张刘氏,包拯恍然大悟。

    这起案件,真凶确实另有其人。而实际上,就连被害人,也并非张无悔!

    “公孙先生,你有何感触。”

    想通之后,望着张刘氏尸体,包拯问旁边公孙策。

    “以往大人办案,犯人绳之以法,学生都觉得大快人心。”

    公孙策也是一脸阴郁,摇头叹息说道。

    “但不知为何,这次却觉得胸中郁结难受。”

    “依公孙先生来看,是谁杀死了张无悔。”

    “自然是张刘氏,难道此案还有疑点?”

    “确实没有疑点,本府再问,是谁杀死了张刘氏。”

    “这个……”

    公孙策一怔,张刘氏明明是畏罪自杀,怎么说是被人杀死?

    但再仔细一想,张刘氏并非有意寻死,而是不得已而自杀,如同被逼死。若是这么说来,确实算是被人杀死。

    如此便回到包拯的问题,是谁杀死了张刘氏?

    “传令下去!”

    正当公孙策疑惑之时,包拯忽然脸色肃穆,沉声喝道。

    “三日之后,本府要公审这贞节牌坊!”

    “……什么?”

    公孙策一怔,包拯要审谁,贞节牌坊!

    直到半晌,公孙策这才反应过来,但看看这高大的门楼,仍是一头雾水。

    包拯日审阳、夜断阴,铡过判官、审过狐妖,但这些终究都是有生命有思想的。贞节牌坊一介死物,如何审得?

    “如何让审不得``!”

    包拯一声冷哼,脸色阴沉。

    “这贞节牌坊正是逼死张刘氏的真凶!而且不知还有多少女性,被此所累,大好光阴却活的如同朽木死灰!如此巨恶,本府若不审它,焉能对得起昭昭日月!”

    “这……”

    听包拯慷慨激昂,公孙策渐渐明白包拯的意思,紧接着瞬间瞪大眼睛,满脸惊骇。此时已经顾不上尊卑,连忙劝谏。

    “大人!此举使不得!”

    “传令下去!”

    “大人……唉!”

    再看包拯,脸色决绝,公孙策欲言又止,深知包拯的脾气,此时谁劝也没用。接着重重的叹口气,前去传达。

    此事可大可小,若是闹大,就算包拯只怕也无法全身而退。公孙策忧心忡忡,但包拯既然已经决定,他唯有跟随!

    “啥?审贞节牌坊?”

    “我没听错吧?”

    “包大人是不是糊涂了。”

    “哼哼,包大人才不糊涂,他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

    消息传达出去,百姓都是一阵纳罕。包拯屡破奇案,关于他的传闻也屡见不鲜,但此时说要审贞节牌坊,那可是真真的稀奇。

    消息传达出去,百姓都是一阵纳罕。包拯屡破奇案,关于他的传闻也屡见不鲜,但此时说要审贞节牌坊,那可是真真的稀奇。

    大多数人都是凑个热闹,但也不乏思维敏捷之人,一眼看穿包拯意图!

    何为贞节牌坊?所谓贞节牌坊,彰显女德之用!

    如今开封城中,算上张刘氏这一座,总共十三座贞节牌坊。有夫死长年不改嫁的,甚至有夫死自杀殉葬的。

    贞节牌坊,作为女子贞操的彰显,渐渐衍变,已经变成女子无条件忠夫的禁箍!

    包拯要审的哪是贞节牌坊,分明是这种观念!

    “胡闹!完全是胡闹!”

    城中某处书斋,得知这个消息,朱熹腾地站起来,满脸愤怒。

    “包拯屡次为民谋福,老夫对他还颇为敬重。但此时竟然要审贞节牌坊,当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丧伦失德!”

    朱熹,字元晦,世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儒家文化集大成者,唯一非孔子亲传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一。

    朱熹的主要思想为‘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这个世界,是宋朝的集合,朱熹此时已经七十多岁。早已辞官归隐,专心研究学问。而他的理学思想,如今广为传颂,被世人标榜。

    朱熹的观点当中,反复强调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观点,对女性的要求更加苛刻,对女性地位也打压更甚。

    此时包拯要审贞节牌坊,分明是与他的思想相逆。

    “朱子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啊!”

    此时书斋之中,已经聚满了文人学者,其中不乏当世大儒。一个个顿足捶胸,仿佛包拯要审的不是贞节牌坊,而是他们的裸照。

    “.¨不能让他这么做。”

    “可是那包拯位高权重,咱们一介穷儒,又如何拦得住?”

    “哼!今番让他知道,什么叫书生一怒,唇枪舌剑!”

    朱熹满脸怒火,接着提笔便写。众人连忙伸长脖子观看,只见是一片‘讨贼檄文’。

    开头第一句,就是‘包贼紊乱纲常、丧伦失德,为世不容,为人唾弃……’

    朱熹洋洋洒洒,一篇檄文写了三万言!将包拯此番举动的用意,以及深切后果,阐述了个明明白白。

    按照朱熹的观点,包拯此举,乃是颠覆乾坤的大逆,比谋朝篡位还有更加罪孽深重!

    “好!写的好!”

    “我这就命人刻版刊印!”

    朱熹随写,众人随看,朱熹写完,众人也已经看完。(好诺好)一个个面露激动,称赞朱熹文采飞扬、道理深刻。

    其中有开书局的,直接抄录一份,然后批量刊印。

    “紊乱纲常?”

    “颠覆人伦?”

    这些大儒速度很快,连夜刊印连夜发放,第二天一大清早,几乎每家每户都从门后捡到这份讨贼檄文。

    “怎可如此!”

    “简直胡闹!”

    “可恶至极!”

    看完之后,百姓一片哗然,接着就是民怨沸腾。

    “去开封府!”

    “找包大人问清楚!”

    “让他给个交代!”

    紧接着,无数百姓从家门走出,纷纷涌向开封府。

    “大人,不好了!”

    一大清早,包拯刚刚洗漱完毕,公孙策满脸慌张的跑来。

    “百姓把府衙大门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