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697、郑和探亲!
    洪武二十六年,春三月,淅淅沥沥的春雨遍布在大明帝国的大江南北。

    交趾多雨,到春三月之后,雨势渐大。

    春雨让交趾港的清晨,蒙上一层薄薄的雾花。

    即便如此,交趾港口,依旧有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停泊。

    从码头搬运货物的脚夫人力多不胜数,即便在雨中,依旧忙碌作业。

    这些人,有一些是交趾当地的百姓,有一些则是来自南洋的黑奴。

    无论如何,这是一座财富之城,只要你劳作,就会有微薄的收入。

    因为海运的发展,乃至于交趾各行各业都被带动的热火朝天。

    从丝绸、茶叶、瓷器再到大明精贵的玻璃、眼镜,甚至是只有权贵才会流传的香水、香料等,都在不断的朝外输送。

    当然,番邦也会将他们的香料、薄荷、铁器、铜矿等带过来。

    有些是民间交易,有些是官场交易。

    譬如铜矿、铁器、铝等等等,这些东西送到大明,无疑给大明的火器补充了原材料。

    交趾港口生机盎然,当然管理起来也愈加费事。

    交趾布政司衙门依旧很忙碌,今天更甚。

    郑和的船队上的官吏一同抵达了交趾布政司做短暂的歇息。

    这几日来,他们亲眼目睹了交趾的发展和发达程度,所有归来的人无不瞠目结舌。

    感受到国家城市的发展,没有人不打心底感到自豪和激动。

    郑和此时已经带着队伍,离开交趾布政司五日有余,此时已经抵达云南布政司。

    朱怀给了他很高的荣誉。

    直接让交趾布政司派三十名小吏跟随,又给郑和赐软轿和仪仗队,让其荣归故里。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郑和感慨良多,心潮澎湃。

    远远地,仿若已经在绵绵细雨中,嗅到了家的味道。

    前方乡村道路有些泥泞,队伍走的很慢。

    村头有缺牙老头定睛看着前方,突然呀的大叫:“有贵人来啦!”

    这是隶属于云南都司较为偏远的山村。

    说是穷乡僻壤一点都不为过。

    他们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大规模的队伍了。

    霎时间,村落里身穿补丁蓬头垢面的耄耋青壮孩童一起围在村头,纳罕的望着前方队伍。

    郑和的轿帘已经掀开。

    近乡情更怯,郑和坐在轿子内的躯体有些颤抖。

    他从十三岁离开云南,十六岁入宫,如今十八出头。

    一晃五年多了。

    乡村没什么变化,道路两旁依旧杂草丛生,村头的那群乡亲们,还是和以前一样。

    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总会蹲在村头,稍稍来一些回乡的人,就会好奇的盯着半天。

    郑和双拳在袖笼内紧紧捏着。

    他怕自己的身份被人知晓,怕自己这不残缺的身躯被人看不起。

    他是一个极具自尊心的人。

    不过现在他不想那么多了,他只想去看看他的爷爷,告诉爷爷,自己出息了。

    虽然身子不全了,但他为大明开拓了海外,让大明更巨开拓性!

    “爷爷。”

    郑和想起和自家老爷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眼眶渐渐红肿。

    “你该为孙儿感到骄傲啦。”

    郑和低声喃喃。

    没多时,队伍在村落门前停下。

    一群乡民怀揣敬畏之心,蜷缩在角落,眼神闪躲的望着那顶轿子,深怕会触怒了权贵。

    郑和深吸一口气,有小吏掀开轿帘。

    他身穿五龙绣袍,气势威严的下轿。

    “卧槽!马三宝!”

    “卧槽!他竟是皇子?!”

    两名半拉大的孩子有些激动的惊呼。

    “憨货!那踏马是太监袍!”

    几人小声嘀咕着。

    “看吧,我就说他去做了太监。”

    “你们这下信了吧?”

    郑和自然听不到他们的窃窃私语。

    有小吏要上前问话,郑和阻止了他们,他一步步走上前,走到一个老人面前,轻声询问道:“二爷爷,我爷爷在哪儿?”

    那老头愣了愣,眼眶有些湿润:“你真是……真是三宝子……五年……五年了呀!”

    郑和心里也有些动容,轻声道:“五年了,我回来了,只是……哎!”

    “我爷爷呢?”郑和再次问道。

    那老者身子一颤,面色有些唏嘘:“去年……走了。”

    轰!

    郑和只感觉眼前一黑,“怎……怎么?就……就走了?”

    牙齿在颤,心在剧烈的抽搐。

    那老头叹口气:“前年人就痴呆了,嘴巴里一直嚷嚷着呀,他的三宝子不见了,他的三宝子不见了。”

    “咱们也没亏待你爷爷,村子里谁家有饭菜了,都会给他送一些过去。”

    “老人嘴巴里面只念道着你,外面谁回来了,都会独自跑到村口。”

    “一直在等着你啊,那眼睛一直在期盼的望着村头的路,望着当年那个孤单一人离开村子的他的三宝。”

    “去年冬天,咱们在村头发现了他,雪下的太大,他穿的又少,就这么,就这么……哎!”

    “活活冻死了,死前眼睛还看着村头这条路……”

    老人唏嘘的说着,郑和的眼眶越来越红润,泪水再也遏制不住。

    “娃子,莫哭,你这是出息了,你爷爷也会开心的。”

    郑和摇头:“不!我没出息!我对不起爷爷!我对不起爷爷!啊啊!爷爷!三宝子回来了!爷爷!我下西洋了!我遇到贵人了!我的主子是皇太孙!爷爷啊!”

    郑和嚎啕大叫。

    村落内所有人撑着伞,面色都有些动容,有一些感情旺盛的,都开始情不自禁的抹着眼角。

    一去一晃五六年,归来老翁入黄土。

    这种场景,谁还能遏制住感情。

    郑和身后有比较机灵的小吏,回头挥手,然后一行人将棉被、糖果、布匹、柴米油盐鸡鸭鱼肉全部搬运出来。

    “乡亲们,这是我们家大人带给你们的。”

    那名小吏说着,一众乡亲默然的看着,有几名年老的缓缓跪下。

    其余人一起给郑和跪下。

    郑和大惊:“诸位叔叔伯伯爷爷奶奶,不要这样,你们照顾着我爷爷,三宝感谢你们。”

    “都起来,都起来。”

    “二爷爷,您陪我去拜一拜我爷爷。”

    “好!”

    郑和回头,让众人留下,孤零零的跟着那名老者朝村落内走去。

    村子里杂草丛生,两人很快走到一处庄稼地。

    古代的墓葬还没有被管控,多都在庄稼地就地下葬。

    寓意是死者保佑丰收。

    农村这种风气很盛。

    春雨还在噼里啪啦的下着。

    郑和跟着二爷爷来到庄稼地,看到微微凸起的土堆包。

    “这是你爷爷下葬的地方。”

    郑和噗通跪在黄土前,颤抖的伸出手,在雨中,一点点的将坟头草清理干净。

    身上泥泞和雨水相加,攀爬在地上,眼中的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

    那老者心里不忍,举着油纸伞跟在郑和身后。

    嘴里却是喃喃道:“老马头,回来了,你大孙子回来看你了,小子出息了,吃得饱穿的好,在京里也有了地位。”

    “你这下心安了吧?也不用一直念道着你家三宝子出去没穿衣服,会不会冻着了吧?”

    “安心的走吧,在下面好好的,能吃能喝。”

    “孩子长大了,出息了,以后光宗耀祖的,咱村子里的人都以他为荣。”

    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雨势渐渐小了,郑和跪在地上,拿着火折子,在不大的雨中,点燃了一些树枝,又将黄纸拿出来,小心翼翼的给他爷爷烧着。

    实际在民间,这种事屡见不鲜,尤其在云贵,许多活不下去的人,都会选择断了子孙根入宫去混个差事。

    大家也不会看不起谁,你永远很难想象,在偏远山区,一个人为了生计,会做出什么事。

    郑和跪在地上很久,很久。

    不知过了多久,才有村民急促跑来:“二爷爷二爷爷,外面来了好多官府的人,都说要迎接三宝哥。”

    郑和一愣,心里愈加感动和动容。

    他知道,这些一定都是自家爷安排的,为了让自己荣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