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第388章
沈知点了点头,“是啊。林”
“这诗真不错,是写给我的吗?”
那扎眨巴着眼睛看着沈知。
沈知宠溺的揉了揉那扎的头,温和的笑着道,“当然。”
这首诗是上个世界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诗作。
名字叫《断章》。
这首诗在这个世界不存在。
诗一发布,便上了热搜。
【沈知送给那扎的新诗!】
【你站在桥头看风景!】
这段诗的下面附上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的人正是那扎。
再加上这首诗,大家理所应当的认定了这首诗肯定是写给那扎的。
评论区:
“这首诗真美啊!”
“呜呜呜,好浪漫啊。”
“今天又是化身柠檬精的一天。”
“希望我以后的男朋友也能给我写诗。”
“这首诗我简直太喜欢了。”
“这首诗好适合表白啊!”
“天呐!这首诗就是用来表白的吧!”
.....
一时间,这首诗在网上火了。
被很多人当做表白诗作。
因为这首诗,也成就了26很多对情侣。
沈知无语的看着网上的这些评论。
什么表白的!
这首诗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转头看向那扎。
她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一直捧着手机反复念着这句话。
想反驳他们的心,顿时就收住了。
北大宿舍楼下。
一个男生紧张的盯着眼前的女生。
“我今天看到了一首诗,我感觉很符合我现在的心情。”
女生无语的摇了摇头。
还没等男生开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男生没等女生开口的机会,直接说道,“那首诗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
背到这,男生看上去像是很紧张的样子。
突然忘了下一句是什么了。
“明月......”
女生有些不耐烦的看着他,说道,“你是不是语文没学好?”
男生一愣,紧张的抓着衣角。
“抱歉,我太紧张了,忘了下一句是什么了,你等我想一想,我重来。”
女生叹了口气,“我说的不是这首诗你背不下来是语文不好,下一句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女生话还没说完,男生赶忙说道,“对对对,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就是我的梦,我喜欢你。”
一口气全都说完。
男生立马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根本不敢抬头看她。
眼前的女生是北大文学系的系花。
跟她表白的人无数。
他也不确定能否成功。
“你是哪个系的?”系花问道。
“计算机系的。”
“怪不得呢。”系花摇了摇头,“这首诗根本不是用来表白的。”
“啊?!”男生一愣。
可是他看网上都是用这首诗表白的啊!
作为文学系的学生,她侃侃而谈道,“我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诗中包含着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
“可是,这首诗下面是那扎的照片啊!”
系花耸了耸肩,“这首诗确实是这个含义,至于为什么加上那扎的照片,还是可以仔细揣摩一下沈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虽然沈知身边有那扎,但是沈知还是觉得现在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吧?又或者是沈知想跟那扎结婚。”
男生越听越觉得离谱。
明明他就是想表白,怎么扯出来这么多事?!
明明网上很多人都表白成功了啊!
怎么到他这这么难?!
“抱歉容我拒绝,今天用这首诗表白的你是第三个了,每一次我都要解释一遍这首诗的意思,有点累了,我先回宿舍了。”
男生看着系花毫不留情的直接转身上楼。
此时他只想呐喊一句,为什么那么多人靠这首诗表白成功了,而他却失败了!
文学系高材生就这么难追的吗?!
...
...
此时,网络上渐渐开始对这首诗展开了分析。
北大文学系汪教授:“沈知的这首诗很不错,值得仔细揣摩,但是我觉得这首诗绝对不是表白的意思,我看到网上很多人用这首诗表白,这是大错特错的,咱们撇开图片分析文字,我觉得重点是在‘装饰’上,看似好像是一首表白的诗句,但是其实表达了沈知无限的悲哀的心情,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
“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 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
北大文学系教授分析了一长段。
第399节
看的网友们云里雾里的。
明明附上了那扎的照片。
肯定就是表白诗句啊!
怎么极变成悲哀伤感了?!
这个时候,清华文学系教授跳了出来。
“我觉得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
“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又来一种说法?!
两个教授各持己见。
网友们一脸懵逼。.
文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