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八章 北岛的诗,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现场没有搏斗痕迹,但也不能就此认定是熟人作案。凶手通过猫眼撬开锁后,径直地走向房间。”

    吴绍辉还尝试着模拟着案发时的场景:

    “凶手使用一把匕首,精准地从正面刺中死者腋下。然后他快速后退几步,避免喷射而出的血液溅到自己身上,并且观察着对方死去的过程。”

    “凶手估计是练家子,如果排除运气成分,很少有人能够一刀刺中腋下肱动脉这个位置。”

    “半分钟之后,凶手走向死者,从兜里取出一只毛笔,去蘸死者身下的鲜血,写下了这一行令人匪夷所思的血字。”

    吴绍辉转过身,只见卧室的墙壁上赫然写着一行潦草的血字。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这行字就是整个案件中最令人迷惑的地方。

    凶手杀死欧阳辉之后,在墙上留下了一个没头没尾的句子。

    代替是指什么?

    另一个被杀害的人又是谁?

    难道凶手的动机是为了复仇?之前还存在别的死者?

    “你们知道凶手写下的这一行血字,是什么意思吗?”

    吴绍辉开口问道。

    杨耀回答道:“我们已经查过了,这是北岛一首诗里面的句子。”

    北岛?

    吴绍辉倒是听说过这么一位诗人。

    “北岛有一首诗,叫做《献给遇罗克》。里面有一句是这样的——‘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没有别的选择。’”

    向来语文阅读理解很差的吴绍辉感觉有些蛋疼,他压根听不懂这句诗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杨耀也是无奈地笑了笑:“光从诗句本身来看,其中表达的主旨太过宏观了。我们估摸着这和案子也并没有多大联系。”

    “好吧,那有找到目击者吗?”

    吴绍辉也懒得纠结,继续问道。

    “凶手作案时间是凌晨四点到五点之间,恰好卡在欧阳辉下夜班的时间。”

    “别说没人看见,就是看见了恐怕也没人留意,这里居住的大多是流动人口,谁看谁都是陌生人。”

    杨耀摇了摇头,解释道。

    “那购买毛笔的渠道呢?相关店铺有没有线索?”

    杨耀再次摇头。

    吴绍辉下意识地从屁股兜里掏出皱巴巴的案宗,再一次阅读上面的内容:

    欧阳辉,36岁,初中学历。曾就读于莞城中学,高二辍学后,辗转多地务工……

    作为刑侦队长多年的直觉告诉吴绍辉,这一起案件,可能与那一件校园操场埋尸案有关。

    因为死者欧阳辉,就是当年举报过王江雨犯罪事实的那三名文学社男生之一!

    可是,这两起案件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

    吴绍辉暂时还没有眉目。

    在这个时候,他也是不禁想起了一个人。

    方烁!

    和这位方神探搭档了这么多次,不知不觉中,吴绍辉竟然也有了几分依赖之意。

    ……

    “您有新的案情信息待查看,请问是否立刻接收?”

    另一边,方烁也是再次收到了系统提醒。

    居然又有新的案情信息?

    方烁的心头疑惑了一下,但马上就是心头一惊。

    “难道又出了人命?”

    想到这里,方烁立刻选择了接收。

    打开来一看,正是吴绍辉等人在现场拍摄的视频。

    “等等,死者的名字叫做欧阳辉?这个欧阳辉,不就是当年举报过王江雨犯罪事实的那三名文学社男生之一?”

    方烁也是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一点。

    这实在是有些奇怪!

    如果说前面的校园操场埋尸案和这一起欧阳辉案有关系,确实有关系。

    但两者之间似乎又隔着一层膜,让人触摸不到。

    难道杀死王江雨和杀死欧阳辉的凶手,是同一个人?

    可方烁之前还认为杀死王江雨的凶手是白馨亲属。

    那么,白馨亲属为什么又要杀死欧阳辉呢?

    还是这仅仅是一个巧合?

    欧阳辉是被另外的凶手杀死的?

    “看来,只有亲自去调查一番当年的那一起强姧案,才能解开谜团。”

    方烁也没有继续自个儿瞎琢磨。

    实践才是检验推理的唯一标准。

    恰在这时,方烁接到了吴绍辉的电话。

    “方先生,不知道最近您有时间吗?”

    闻言,方烁不禁哈哈一笑,道:

    “吴队,我可是等你电话等了几天呢!不瞒你说,对于这一起案件,我也很感兴趣。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就是了!”

    电话那头,也很快传来了吴绍辉惊喜的声音:

    “方先生,太感谢您了!您现在在家是吗?我这就派人过去接您。”

    “不必麻烦了,我自己开车过去吧!”

    很快,方烁便是自己开车来到了南城区刑侦大队。

    他也算是这里的常客了,队里的刑警们对他都很是熟悉。

    见到了一副求贤若渴模样的吴绍辉,方烁也没有墨迹。

    阅览完相关的案卷资料后,便指出了前后发生的两起案件的共通之处与疑点。

    “操场下的那具尸体,真实身份可能就是十八年前失踪的通缉犯,王江雨。”

    “而欧阳辉则是当年举报过王江雨犯罪事实的那三名文学社男生之一。”

    “这两起案件究竟是不是同一名凶手所为,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不过,从它们的共通之处入手,我们可以开始着手调查十八年前王江雨所犯的那一起强姧案。”

    说到最后,方烁也是摇头失笑,看着吴绍辉说道:

    “本来还以为去不成莞城中学了,吴队,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去一趟了!”

    ……

    PS:求鲜花、评价票~~求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