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章:如火如荼的文武考试选拔!【1/6】(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朱祁钰对这次的文武考试非常的重视,大明的未来都掌握在这些即将考取功名的学生们手上。

    文武考试成了朝廷极为重视的大事!

    而这三千位前来京城考试的考生里,两千位考生是文试录取,而剩下一千位考生则是武试录取。

    文武考试要分开进行,文试朝廷只录取两百人,而武试则录取一百人。

    其中成绩特别优异出彩的,甚至中了前三甲的,会在朝为官,今后前途无量。

    其余的考生则会根据他们的考试成绩,陆陆续续地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地方成为当地的官员。

    之前朱祁钰的新政揪出了不少的贪官污吏,很多地方现在正是官员稀缺之际,而这一批考生被录取的人,都有机会被安排到那些地方为官。

    这便是大明如今的取仕之道。

    而且文武考试每年都会开展,每年朝廷都会有六名人才直属于朝廷。

    殿试的题目是由朱祁钰亲自出题,统一由翰林院大学士们进行监考分发试卷。

    两千名文试考生终于迎来了紧张的考试时刻,这些题目可都是当朝皇帝亲自出的,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个时辰的时间,对很多考生来说都太弥足珍贵了。

    文试的殿试一结束,翰林院的大学士们就抱着考生的试卷来到奉天殿。

    现在朝中的很多大臣们都将这次的文武考试当成了头等大事。

    这些翰林院大学士,在内阁首辅于歉的指点下,开始批阅考生们的试卷。

    遇到问题,他们会第一时间与内阁大臣进行沟通。

    等到试卷批阅得差不多了,将其中前两百名考生的试卷单独拎出来,然后交给内阁首辅于歉,由于歉将这些考生们的试卷交到朱祁钰的手里,由他亲自审阅修正,再从中选出前三甲。

    可以说,朝廷取仕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而且这样的考试,三年才一届,如果这一届他们无法录取,那就要三年之后再来京城重考了,所以他们必须要把握住机会。

    朱祁钰之所以这么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徇私舞弊的出现,这一环扣一环,只要是作弊就一定会被发现。

    于歉当下就捧着两百份文试卷子来到了乾清宫。

    此时的朱祁钰正在批阅奏折,朝中大臣们都在忙着文武考试的事儿,内阁也没有闲工夫来处理国家的其他事务。

    朝中很多事情,都已经堆积如山了,都等着朱祁钰处理。

    “陛下,这是文官考试两百名考生的试卷,请您过目。”

    朱祁钰随便翻了翻,然后问于歉:“这些卷子你应该都看过了吧?有没有推荐的人选啊?”

    于歉说:“这些试卷都是按照考生的名次进行排列的。请陛下看看,是否有需要批阅休正的地方,这关乎到考生们一生的命运,乃是大事。微臣不敢妄下定论。”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于爱卿,你说得没错。这一份份的试卷,都代表着每一位考生未来的命运,咱们一定要格外引起重视。”

    朱祁钰翻阅了一遍卷子,仔细地瞧了前十名的卷子,心中顿时有了答案。

    他在那堆卷子里,挑出了三份,然后对于歉说道:“去派人在京城的城门口张贴红榜吧!前三甲要特别单独拎出来,他们今后都是要入朝为官的,要给他们最好的礼遇,他们今后在大明未来可期。”

    “微臣遵旨,微臣这就下去办。”

    “武试那边还没有结果?”

    于歉摇头说道:“武试的重点在于比拼武力,兵法谋略的考试对他们只是一份参考。需要综合考虑,到时候唐将军会推荐武试前三甲的人选。”

    朱祁钰点头道:“有唐惜君亲自在场监考,那朕就放心了。”

    武试比拼武力的环节,采用的是擂台比武的模式,最后能站在擂台上一直守擂的人,便是头名。

    但是还会综合他们的兵法谋略考试结合之后,依次进行排名。

    只有前一百位考生会被录取,而前三甲都是唐惜君一人来定的。

    她现在是大明如日中天的大将军。

    而这次寻找的武试三甲,同样今后要成为像唐惜君那样的战场将才的。

    唐惜君恰巧非常善于挖掘这样的人才,她来亲自监考,提升了这次武试的考试质量。

    最后选出来的武试三甲,让在场所有的考生都心服口服。

    武试三甲意味着今后都有可能成为威震八方的大将军。

    考试结束三天后,京城的门口张贴出了这次考试的录取名单,被称之为红榜!

    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录取考生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编号。

    这是为了避免同名同姓的出现,给弄错了。

    京城门口蜂拥而至的考生不计其数,他们都争先恐后地看着红榜上的名单。

    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红榜上的时候,那些考生们都兴奋地在人群中激动地大吼大叫。

    而没有在红榜上看到名字的考生们就显得非常沮丧与失落。

    最幸运的就属前三甲的考生了,他们的名字尤为凸出,单独写在了一张红纸上,被朝廷大肆宣扬。

    这可以说是考生界的最高荣誉了!

    很多落榜的考生都在京城门口抱头痛哭,将考试取仕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听说了这一幕的朱祁钰,不由得想起了现代的高考。

    然而,这样的大型考试,要比高考还要严格,还要残酷!

    录取的考生会继续留在京城,而落榜的考生则会离开京城,准备来年再战。

    而留下来的考生会听从礼部的安排,由吏部的官员根据他们的成绩,将他们安排到各地为官。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是由国家统一安排,没有例外。

    多少学生来京城,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展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如今他们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