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取仕,与科举无异。
只是考试的内容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四书五经八股文,转变为了考察考生渊博的知识。
当然,这样的取仕也存在着一定的运气在内。
说不定朝廷考试所出的某道题便是平时生活中你曾经见过的,那你就能抓住机会从几十万的考生之中脱颖而出。
毕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就算是能有幸前往京城参加殿试,可殿试比地方考试还要严格。
据说,来到京城之后,还要进行一场考试,而这次的考试出题的人则是当今圣上,这就不存在泄漏考题的可能,也就不会有徇私舞弊出现。
殿试的考官都是内阁成员,他们来评判考生们的考试成绩,最终整理出三百名录取的考生,然后带着试卷让朱祁钰过目。
最后由朱祁钰钦点前三甲!
整个考试的过程就这样按照朱祁钰所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三十万的考生就这样考试了他们的第一届功名生涯。
三千的名额,分摊到各个地方,实际上每个地方的名额是非常有限的。
不过,录取的名额也受地域限制。
比如说,像建州、乌思藏都司、朵儿甘都司、西域关西七卫、安南交趾一带,这些地方由于学生数量稀少,录取的名额更加有限。
都是寥寥数个名额!
而绝大多数的名额,都是出自江南一带。
那里生产才子佳人,朝廷所给的名额也比其他地方要多一些。
朱祁钰大笔一挥,就给了将近一千个名额。
可以说江南一带如此富庶不是没有原因的,那里人杰地灵,人才济济!
而且很多少年少女都是书香门第出生,从小便受到各种才学教育的熏陶,可谓人才辈出!
而剩下的其他宣政司地区,平均下来,都只录取一两百人。
就这样,各地考生经历了这次第一届明朝功名考试的洗礼之后,都纷纷赶赴京城,准备开始下一阶段的考试。
三千人为了考取功名而一拥而入到京城。
京城很久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儿了,三千考生入京,不但是朝廷招揽人才的大事,还带给了京城不少商人一个赚钱的机会。
京城变成了各地才子游玩之地,变相地将京城变为了旅游胜地,不止如此还刺激了京城的商业发展。
为了给那些考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京城的那些商人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光是客栈就开了好几百家了,那些为考功名而来的考生们,总不能来到京城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吧?
一个月内,整个京城的客栈都几乎爆满。
有了住的地方,那吃的地方呢?
酒楼宾朋满座,人满为患,还经常会看到说书先生在酒楼的台上说书,台下的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儿。
一时间这几乎成了京城的一种传统。
三千考生学子在京城到处参观游玩,恰好给不少商人创造了商机,新兴的旅游业就这样诞生了。
当地的京城百姓自愿成为那些学生们的向导,带他们四处赏玩,很多景观都开展特有景区,需要购票才能进入。
而这项旅游业很快就被朝廷发掘,然后收为了当地的文化企业,还鼓动各地方都争相效仿。
一时间这样的变相商业发展在京城变得越来越火热。
谁都没想到朱祁钰的这次考试安排,竟然还有这般深厚的用意。
当初科举制度盛行的时候,他们可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
那时候也有无数考生入京考试,可也没带动什么经济发展。
可朱祁钰这一京城景地安排,却是直接打开了旅游业的大门,让所有的大臣都望尘莫及。
在治理国家方面,朱祁钰那绝对是个奇才!
……
奉天殿。
朝堂之上。
大臣们纷纷禀报的都是喜报,都是有关三千学生入京的盛大场面,让大明国都突然变得扬眉吐气。
自从经历了京城保卫战以来,京城一直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
而如今,经过朱祁钰的改革新政,京城变得包罗万象,天盛长歌。
朝中的大臣们可是很久没看到京城如此热闹的景象了。
礼部尚书王一宁终于是被朱祁钰这一系列的安排给震撼到了,再也无法抑制心底对朱祁钰的崇敬之情。
他立刻跪在地上对朱祁钰说:“陛下英明神武,微臣望尘莫及。陛下的这一次科举改革,对书生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对整个京城来说,更是空前的盛世!”
于歉也跟着跪在地上,说道:“微臣同样是感慨万千,当初是臣愚钝,没有看出陛下改革深意,今后臣等一定会跟上陛下的想法,定要与时俱进。”
朱祁钰从龙椅上缓缓地站起,笑着说道:“于歉这话说到了朕的心坎里去了,他说得没错,凡事都要与时俱进,否则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朕想要看着大明变得越来越富强,朕想要看着这天下变得越来越繁荣。”
“就是不知道这次三千考生之中,能给大明寻觅到怎样的人才?诸位爱卿要将此事重视起来,这关乎到我朝的未来,朝中更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若是考生们录取后在朝为官,还离不开诸位爱卿的积极教导。”
“不管是新老旧臣,你们都要携手并进,让大明变得更加强大。”
“臣等遵旨!”
“臣等遵旨!”
“臣等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