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章 致富全村要引导(求评价)
    酒宴进行到这时,大家也吃喝得差不多了,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了讨论事情上。

    连朱仝坐在一旁,都在用心的听着。

    本来各村留下三成地租,都不知道如何消化。村头们心里也没底。

    既要担起保管的责任,又怕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现在经过李尊的点拨,觉得这些公用财产有了用武之地,又能切切实实地解决公共上的一些问题。

    各村村头都很兴奋,觉得今天这顿饭吃得畅快,自己能参与这样的大事决策,都是与有荣焉。

    有了费用,大家对调动人力来修建工程增加了自信。都说下午把事落实,明天就能开工。

    李尊又道:“还有一件事,我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众人一听又有新内容,都眼望李尊,期待起来。

    李尊道:“刚才我去扈家庄园,见到了几十个原来两家的下人。这些人都想留在这里。他们自然也就成了咱们中的一员。”

    “对这些人的生活安置,不知各位是怎么想的?”

    除了李吉,其他人都继承了原来家主的遗产,这事自然是责无旁贷。

    陈威说道:“还是请尊哥拿个主意,我们遵命行事。”

    李尊笑道:“你们这是偷懒。有什么事也要多动脑筋,自己想法解决。”

    几个村头都有点不好意思,不过也没有好的主意。

    就是有主意,不知合不合尊哥的心意。

    李尊说道:“那好,我就提个建议,你们大家商量。”

    “这些人原来都没种过地,干的是侍候人的活。所以分给他们地种不是最好的办法。

    “我看不如这样,把扈家庄园改建一下,变成一座客栈。能够住宿和吃饭。

    “把这些人安排进去,他们可以打扫客栈、迎来送往、做饭待客等。

    “根据用工条件给他们开出工钱。这样既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也能解决咱们需要的实际问题。你们看怎么样?”

    朱兴立刻表示:“这样好。这样安置他们,他们干起来得心应手,咱们以后也有了和外边交往的口子。”

    大家又纷纷表示同意。朱兴来安排人改造这个庄园。

    李尊征求过朱仝的意思,觉得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就让店家上来主食。

    一盘盘饺子端上来,大家吃了个不亦乐乎。

    酒足饭饱,李尊让栾廷玉去结账,可店家死活不要。

    说这次就由他表达下心意。

    李神仙能到这来吃饭,他感到是祖上有德,脸上有光。

    李尊坚决不同意,最后硬逼着店家把钱收了。

    李尊让大家不要走,还有些事要商量。

    他问朱仝要不要先回去休息。

    朱仝说道:“如果李郎君允许,我想留下来多听听,这些事对我很有启发。”

    李尊笑道:“行,没什么允许不允许的,这些事慢慢就会实行起来,没有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

    让人把朱仝的家眷送回去。大家就着茶水,继续商讨事情。

    各村村头都眼望李尊,等他发下新的指示。

    李尊说道:“我有几个建议,大家议一议。如果可行,以后就可以慢慢施行。”

    李尊扫视大家一眼,继续道:“我就一件一件的说。”

    “第一件事,是各村村头的组织领导问题。”

    “以前没有村头,都是主家说了算。现在不一样了,村头拿着公家的俸禄,就要干些为公里出力的事。”

    “村头不能只是收租子、调解个民间纠纷就行了。要想法把全村的经济,哦,也就是增加收入,给带起来。”

    “这样光说可能不好理解,我就举例子,大家多体会就行。”

    “比如,我现在每天需要8头猪,以后可能需要更多。村头就可以动员一些人家养猪,这样就能增加他们的收入。”

    “不光是猪,其它鸡鸭鱼类我都要,咱们就可以合作做这些事。我在这里做个保证,只要养出来,我一概全收,并且价钱不会低于同时期市面上的价钱。”

    各位村头听了,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神色。

    李尊接着说:“把这样的事做多做好,就是村头的组织起了作用。

    “这里面很有讲究,慢慢来,慢慢做就行。

    “村头做了这样的事,就会增加在村民心中的威信,也就提高了组织能力,咱们以后做事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大家听了,都点头表示赞同。

    李尊又说:“第二件事,是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问题。”

    “再举例子,学校要建起来,接下来就需要教书先生。光靠咱们村的四个秀才,远远不够。

    “大家知道,一个秀才,他家的子弟也多是读书人,都能教孩子识字。这就等于是教书世家。”

    “可这样的人家在咱们庄也在种地,他们能种好吗?你们说说。”

    郭村的郭晓举起手来,李尊示意他说。

    郭晓咳嗽一声,说道:“郭村的郭秀才大家都知道,生有三个儿子。哦,有一个参加了庄丁。

    “三个儿子都读书,读到二十多,也没考取个功名。现在也只好典种些地。

    “可这几个孩子读书读的,哪会种地?一共十亩地,每年打的粮食交了租子后剩不了多少,够半年吃的就不错。

    “全家就靠郭秀才的那点束修过日子,两个大的都结婚了,全家十来口人,日子过的比一般庄户人家都不如。

    “赶上这次大难,主家都没了。现在束修都成了问题。

    “我们村现在也没公用,我和几个乡老商议,答应秋粮下来给他照原来的份例补上。

    “只是以后怎么办?现在还没定下来。郭秀才这些天都愁眉苦脸的。”

    李尊这才想起一事,忙问:“你们几个村是不是都没有公用财产?”

    原来祝家庄的几个村头都一脸苦笑,点头称是。

    “那现在靠什么过活?”

    “这不有你给的粮食吗?近一段都能过得去,马上秋粮下来就好了。”

    “那行,如果有困难可以提出来,先向其他村挪借,到时还本就行。”

    李吉、朱兴连忙表示,组织人先到他们那拉走些。

    几个村头都感激地点头。

    “另外,咱们是这个月有了村头,你们个人的俸禄就从这个月算起,到时要补上。”李尊说,“记住,不是自己的千万别拿,该是自己应得的就要当仁不让。”

    村头们都轰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