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假期一过,又该去上早朝了。
奉天殿里的朝臣们,这两天都过得很滋润。
没有了公务缠身,他们终于是可以抽出点儿时间来陪陪家人了。
新的官员制度彰显出了管理的人性化,这极大地调动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工作日所忙的公务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大家都想着早点儿把公事办完,到了双休日的时候,就可以多孝顺孝顺父母,多陪陪妻妾和孩子。
朱祁镇慵懒地坐在龙椅上,淡淡地问道:“诸位爱卿,这两日假期过得可好?”
魏源出列兴奋地说道:“托陛下洪福,各位同僚对于陛下的新制度赞赏有加。陛下如此深明大义,体恤朝臣,乃是明君典范。”
朱祁镇笑着说:“朕对诸位爱卿如此体恤,那这朝中的事务,诸位爱卿可愿好好为朕分忧啊?”
朝中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匍匐着回答:“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完成公务,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朱祁镇点头道:“朕要得就是你们这样的工作态度。”
“兵部尚书何在?”
郭登连忙出列道:“臣在。”
“瓦剌一族如今有何动向?战事筹备如何了?”
郭登回禀道:“目前瓦剌还并无动向。微臣觉得瓦剌正在集结兵力,联合草原各部,以图南下。”
“臣已命杨洪将军调遣京师兵力共二十万精锐,准备北征御敌。”
“这几日精锐部队都在加紧操练,只要瓦剌敢南下来犯,定要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朱祁镇点头道:“这二十万可是京师所有的兵力?”
郭登回答道:“回禀陛下,这是京师所有能出战的兵力。”
二十万足矣!
只要能将京师的兵权都收回自己的手中,那他便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这是朱祁镇在朝中树立威望的绝佳机会!
瓦剌自己要过来送人头,那就别怪他把自己给养肥了。
只要一波肥,那他这皇帝就能坐稳了。
而这天下也就真的由他一个人掌控了。
郭登疑惑地看着朱祁镇,小声问道:“陛下可是觉得有何不妥之处?”
“粮草辎重准备得如何了?”
真要是打仗,到最后比拼的就是后勤。
后勤只要跟得上,以如今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绝对能打得瓦剌头都抬不起来。
最重要的是,打仗非常的烧钱,也不知道现在国库的银两够不够这场战争消耗的?
自从户部尚书高谷被革职查办之后,户部侍郎王直便顶替了高谷的位置。
王直回禀道:“启禀陛下,臣也已经筹备妥当。”
“国库的钱粮可还充足?”
“陛下放心,足够打上三年。”
嘶!
没想到如今的大明国库这般富庶?
朱祁镇暗暗点头,然后喊道:“工部尚书何在?”
工部尚书苗衷出列回禀:“臣在。”
“军中所需的火器准备的如何了?”
“神机营所需火器都已准备妥当。只是有些火器年代久远,皆已老化,需要重新制作,所需时日较久。”
火器在大明时期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
只是在制作这些武器上,没有现代工业基础,制作出来的合格率难以保证。
这在朱祁镇的眼中,同样是个很大的问题。
看来,这朝中要多设立一个科技部了,研究武器制造以及工业化生产的发明创造,都需要提上日程了。
这些系统的改革内容里都有,只不过朱祁镇不想一开始就迈太大的步子,才一直都讲这些改革搁置了。
等到他在朝中渐渐有了威望,这些改革都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
如今的大明王朝,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领先于世界几百年。
而朱祁镇则是打算让大明王朝再领先世界一千年。
到了那时,被洋炮撬开国门的屈辱之事不会再发生,甚至还会好好教育一下那些不安分的外族。
三大营的军事实力毋庸置疑,可古代战争唯一的弊端就是可持续作战能力不强。
比起擅长于打游击战的瓦剌一族,大明的军队在可持续作战上还是有些薄弱的!
朱祁镇叹了口气,说:“只可惜军中无良医。”
郭登与王直都对视了一眼,都不明白朱祁镇话里的意思。
“郭登。”
“臣在。”
“朕命你从此刻起,开始培养大批的战事医疗兵。”
“军中若是有了良医,定然能让明军的持续战斗力再增强几分。”
“你觉得如何?”
郭登激动地说:“陛下英明!”
“朕这就将整个太医院都送去军中,由你来安排此事,朕要在一个月之内见到一支精良的战事医疗兵。”
郭登跪在地上,叩首道:“臣领旨。”
若是有了朱祁镇口中的战事医疗兵,那军队的可持续作战能力,简直提升了一个档次啊!
(PS:给这本书投鲜花评价和月票的读者大佬们,都是大帅比,今年全都发大财,桃花运很旺,事业顺利,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