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零一章 朝堂之争,朕的庶母! 【2】
    】 第四百零一章 朝堂之争,朕的庶母! 【2】 大唐之少年皇帝 第四百零一章 朝堂之争,朕的庶母! 【2】 .   含光殿内。

    儒家大臣们听到了陛下竟要普及数学、物理这可让他们面面相觑。

    许多大臣更是纷纷皱眉,自古儒学才是中原王朝正统。

    士人因此而尊贵。

    至于数学、物理更接近工匠,属于旁门左道,奇淫巧物。

    若是让儒家的教书先生学习数理岂不是丢光了儒家的脸面吗。

    于志宁、孔颖达、陆德明等儒家大臣们委婉反对,反对让儒家的教书先生进入帝都大学堂进修物理、数学。

    义务制教育可以!

    进修数理不可以!

    这可事关士农工商中,“士”与“工”的地位之争。

    若是进修数理,岂不是说“士”与“工”并重?

    在骨子里,儒家大臣们还是看不起商人与工人,这是士人与生俱来的傲气。

    李元景淡淡道:“朕听闻周朝时,贵族必须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数乃是数学,为何今日反倒大臣们反对数理?”

    这话可狠狠在儒家大臣的脸上打了一个响亮的巴掌。

    儒家核心的学说便是《周礼》,现在儒家大臣无法辩驳反26对。

    李元景凝视着满朝文武,他内心也掀起了波澜。

    他要的大唐帝国,不是独尊儒术,而是百家争鸣。

    唯有丰富的思想学说,才能促进帝国发展。

    历史上,儒家学说可以说稳定了中原王朝,但也禁锢了中原王朝,让中原没有走进近代科学,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于志宁带头反对道:“陛下,这儒家乃是国家立国之本,决不可动摇。儒学兴盛,乃国家兴盛,儒学没落,则国家衰亡!”

    “若没有儒家学说,三纲五常,君臣之礼,这天下必将大乱!”

    “这工匠不过是末流,请陛下不要让那三千六百名儒家教书先生,进入帝都大学堂进修数理!”

    话音刚落,大殿之上,四五十人全部出列。

    连太子少保崔雍、国子监祭酒陆德明......虞世南、马周、褚遂良、欧阳询也站了出来。

    而信奉佛教的萧瑀、信奉道教的傅奕则冷眼相看。

    而帝都大学堂的七位博士气得身子发抖,墨子等人更是眼中满是怒火。

    他们辛苦兴修一件件浩大的工程,在大臣们眼中不过是“末流”,实在是可笑至极。

    今日,义务制教育,没想到竟牵扯到了大唐帝国士农工商的地位。

    顿时间,大殿寂静。

    对待三千六百名儒家的教书先生是否要进入帝都大学堂进修数理,朝堂之上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坚决反对,于志宁、崔雍等儒家大臣、士族大臣,这有辱儒家与“士”的地位。

    第二派赞成,墨子等七位博士,还有武士彟、段纶、梁孝仁等工人、商人连成战线。

    第三派中立,郭嘉、张良、杨恭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屏息静气。

    今日,朝局发展为了工匠与士人相争!

    “混账!朕当年不是说过,士农工商并重!于尚书今日实在令朕太失望了!”

    李元景的话,如同雷霆炸响,让于志宁冷汗直流。

    于志宁也知道他刚刚那一番话,可是贬斥工匠,有破坏朝廷和谐的嫌疑。

    现在的“商”“工”可以说乃是大唐帝国的顶梁柱。

    若没有上千万贯的商税支持,还有工匠制造工具,提供了巨额的生产力。

    这大唐帝国绝不可能拓展。

    “陛下......臣...!”

    于志宁拱手说道,可无论如何也无法当场认错,向“工”“商”屈服。

    李元景无奈苦笑,这儒家也太自视甚高。

    此刻,墨子等七位博士自然怒气上升,蒸汽机、火车、铁轨,哪一项不是耗费精力研制?

    最后被于志宁骂了后,连个道歉都没有。

    ......

    正当李元景要调和矛盾之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于尚书,请问泾河大坝让关中多少良田肥沃?长安外城区又是靠何人兴建?这大明宫又是何人督造?太原铁路又让国库收税多少......”

    这声音自然狠狠敲打在了儒家大臣们的心上,所有大臣屏住呼吸。

    李元景瞟了一眼,开口说话的乃是谋士张良,他现在是殿中省主事,九品官,但却是李元景的贴身秘书。

    于志宁被连问几下后,面色惨白,这些功绩无法磨灭。

    墨子等人也是挺直了胸膛,这便是儒家看不起的“工匠们”,但这也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李元景在旁好言相劝道:“朕不管儒家还是道家、佛家,朕也不管士农工商,也不管四书五经还是数学、物理!”

    “朕知道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

    李元景沉声说道。

    顿时间,于志宁则率先羞愧不已。

    他立刻向帝都大学堂的七位博士还有司农梁孝仁、工部尚书段纶,武士彟等人行礼道歉。

    这让朝廷中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许多。

    李元景也面带笑意看了眼张良。

    郭嘉、长孙无忌等人如同老僧入定,他们可知道张良不出列,陛下也有方法震服这些反对的大臣们。

    毕竟,大唐帝国至今可以说日新月异,火车都能出现,何况让儒家的教书先生学习数学、物理呢。

    ......

    朝会结束后。

    李元景前往大明宫东北角的紫兰殿。

    这紫兰殿乃是太上皇李渊与莫太后所住地方,当然李渊的其他妃子也住在这殿内。

    此刻,莫嫔也就是莫太后,李元景的母妃,她正在品茗。

    莫太后身旁还有金发碧眸,身材极为丰/腴的波斯女子。

    这女子正在怀抱女儿不停逗/弄。

    李元景进来之时,这波斯女子的目光便全都070黏在了他身上。

    俊朗少年,年轻健壮的身体,让她心动。

    这可不同于李渊那皮肤枯萎,有心无力的身体呢......

    莫太后在旁介绍热情介绍,这波斯女子正是黛绮丝。

    李元景见黛绮丝极为美/艳,姿容绝世,怪不得李渊还不顾年老体衰,非要让她怀上呢。

    “元景,这是你二十三妹,姓李名小昭!丹阳公主。”,莫太后笑嘻嘻逗弄着小昭。

    她却没看到,儿子与黛绮丝早已经如**燃起。

    李元景看着眼前的后母也是胃口大开。

    黛绮丝更是媚/眼如丝,在莫太后看不到的地方,不停搔首弄姿,展现她优美的曲线。

    李元景则是眼神一沉,他开门见山说道:“母后!朕想要立秦贵妃为皇后!”

    说话之间,小昭也就是小小的丹阳公主立刻哭了起来。

    黛绮丝眼前一亮,立刻拉下宫装,塞给了丹阳一只大白兔吃喝。

    顿时间,丹阳哭声安静下来,她滋滋有味吃着食物。

    莫太后看着眼前一幕有些石化,她赶紧责怪道:“黛绮丝!陛下还在这呢!”

    黛绮丝一羞转过身去慢慢喂养,而李元景早就将风景收入眼底。

    不管黛绮丝是不是故意,她都已经撩拨了李元景!

    -

    美滋滋点外卖吃饭,下午继续码字,在网吧太吵、烟味太重效率很忙。

    帮点下鲜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