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微臣楚云,拜见官家.......
古语云:“回文诗,回复渎之,皆歌而成文也。”
说白了,回文诗,无论是顺着读还是反着读,都是一首符合格律的诗!
所以,单从技巧方面而言,回文诗的创作难度一般要高于普通诗歌。
另外,回文诗有很多种形式。
比如“双句回文”,就是指下一句诗为上一句的回文。
再比如“就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通体回文”等等其它形式。
然而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通体回文和环复回文。
“秋深夜雨风回梦,烛剪空窗暗影浮......”
“浮影暗窗空剪烛,梦回风雨夜深秋......”
而赵佶在品读一番后,他惊讶地发现,楚云的这首诗,竟然是“通体回文”和“环复回文”结合体!
这无疑更加增大了创作的难度!
然而,这还不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
要知道,诗词最打动人心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流于表面的形式。
而是内容!真真正正能打动人心的内容!
如果只能在形式上对诗词进行加工,即便具备再复杂的形式,也只不过是二流诗词。
诗词中传递的情感一书,才是赋予诗词灵魂的存在!
古来名家大作,无不如是。赵佶身为词中翘楚,自然深谙此道。
再看楚云的这首诗。
正文是:
楼上独来心上愁,泪垂难道不肠柔。
秋深夜雨风回梦,烛剪空窗暗影浮。
回文是:
浮影暗窗空剪烛,梦回风雨夜深秋。
柔肠不道难垂泪,愁上心来独上楼!
楚云这首诗的奥妙之处,在于正文蕴藏的深厚情感,全部在回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正文中传达的内容是:我在做梦,梦的内容令人伤春悲秋,独自发愁。
而回文则是,把我正在做的梦,清清楚楚地展示给你看!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大巧无工,浑然天成.......”
“妙,妙,妙!”
赵佶情不自禁连喊三声“妙”,陶醉在楚云这首回文诗的意境中!
这无疑是一首顶级的回文诗!
沉默的现场中,忽然听到赵佶的喊声,众人不由得纷纷望过来。
“好,好一首回文诗!”
赵佶大喊一声,正是一句惊醒梦中人!
所有人终于反应了过来,楚云的这首诗,竟然是一首回文诗!
“回文,这是一首回文诗!”
不少人幡然醒悟大喊着。
“浮影暗窗空剪烛,梦回风雨夜深秋。柔肠不道难垂泪,愁上心来独上楼!”
“这,真是妙不可言!”
“原来竟深藏玄机!”
在赵佶一波点醒后,众人开始细细品味正文和回文,不由得发出一声声赞叹。
“回文而不失雅韵,格律平仄皆是上上之选......状元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
“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啊!”
“自苏大学士一来,我大宋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出过一首像样的回文诗了?今日一看,我大宋词坛,不逊于前人!”
......
听着众人在一旁交相称赞,赵佶仿佛他们是在夸赞自己似的,连连点头赞同。
楚卿不亏是楚卿,信手拈来之作,也能如此惊人!
身为一个君王,赵佶对楚云这样的臣子,十分满意;
身为一个词人,赵佶对楚云更是钦佩有加;
最重要的是,一直视楚云为知己的赵佶,更是对他更尊敬了。
而另一边,楚云脸上早已是呆若木鸡之状。
在赵佶第一个发出喊声时,楚云就已经注意到他了。
原先楚云还在想,到底是谁,悟性慧根如此之高——别人还在绞尽脑汁,他却已经悟通了!
没想到这人竟是微服私访的赵佶!
难怪楚云暗暗觉得,这声音听上去这么有些熟悉......
楚云再往下看时,发现赵佶正朝他遥遥拱手作礼,楚云不敢怠慢,连忙还礼。
“赵佶怎么好端端来了清月楼?”楚云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一会儿,在楚云结束贺词后,清月楼终于完全开放,没多久,一众热情洋溢的青年士子纷纷上楼,各入小阁,寻欢作乐。
楚云没有急着和李师师亲热,而是在第一时间找到赵佶,两人在一间秘密阁楼中见面。
“微臣楚云,拜见官家!”
楚云见赵佶一脸乐呵呵发笑,看上去很平和,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僭越,老老实实行了一礼。
这其中的门道他可是摸得清清楚楚的——
皇帝可以和臣子说笑,但臣子绝不能和皇帝说笑。
更何况是赵佶这种神经兮兮的皇帝,更是得小心翼翼了。
不过这次楚云是真的误解赵佶了。
赵佶是真的把他当作生平一大知己来看的......
“楚兄何须如此见外,今日你我二人只是朋友,而非君臣。”
赵佶也有段时间没有见到楚云了,自从上次李格非献上食铁兽后,赵佶隔三差五就要在嘴边提上一句楚云。
搞得现在整个皇宫里的人,都对“楚云”二字提心吊胆的......
现在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见到,赵佶自然高兴不已,走上前,拍了拍楚云肩头,展现好友之间应有的热情。
“官家乃九五之尊,万金之躯,臣命如草芥,岂敢与天子结交。”
楚云连忙放低姿态,不敢过分表露意图。
楚云很清楚,这招叫欲擒故纵!
天子即便再宠幸你,和你称兄道弟,你也不能放松警惕!
即便楚云对赵佶拿捏得死死的,他也不会轻易冒险。
原因很简单,自古以来死在这方面的大臣,不知有多少!
你只有时刻放低姿态,表明臣子的身份,皇帝才能放心和你“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