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章 横渠四句(求花求收藏)
    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让华歆甚是恼火。

    这无疑是将曹植比作鸿鹄,而他这个当代大儒则成了燕雀。

    “小子!你太狂妄了!且让老夫看看你究竟有何志向,竟然敢当着天下人大言不惭!”

    华歆再也做不到一开始的风轻云淡了,大儒的形象绷不住了。

    露出真面目后,也不过就是一个气急败坏的老贼,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取笔墨来。”曹植当即吩咐道。

    早在一旁听得热血沸腾的杨修,立即就送来笔墨给曹植。

    “公子要写什么?”杨修提醒道:“此前写招贤通告的白幡还空着,不如就写着这上边。”

    “就依德祖之言。”

    杨修和陈琳二人,一左一右,各自抓住白幡两端,将其全部展开,以供曹植泼墨挥毫。

    曹植没有任何犹豫,提笔便写。

    字迹龙飞凤舞,笔势豪纵,遒劲有力。

    原主不但给曹植留下了足够的才华,并且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是天赋惊人,样样精通。

    手腕拧转之间,曹植已经写下两行大字。

    而当杨修和陈琳看到内容之后,身体不自觉开始颤抖起来。

    曹植忽然感到白幡开始颤抖,不由蹙眉道:“拿稳了。”

    “噗通。”

    杨修膝盖一软,直接跪下了。

    另外一边的陈琳见状,也赶紧跟着跪下。

    二人对视一眼,全都跪在地上,双手捧过头顶,帮曹植展开白幡,以示尊重。

    白幡上写下的内容太重了,压得二人不敢起身。

    而另外一边的司马孚,看到白幡上的内容后,也是面色惨白,如丧考妣,整个人宛如失魂落魄。

    台上的异样,自然吸引了台下人的注意。

    华歆心中生出不妙的预感,而周围的学子虽然敌视曹植,但心中也在好奇,曹植究竟将说出何等惊世骇俗之语。

    “杨主簿和孔璋怎么跪下了?”曹操纳闷道。

    “也许是公子的才气太重了,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郭嘉笑着说道。

    “哈哈,奉孝你就会说好听话哄人。”曹操也笑了。

    笑得非常自豪,非常得意。

    招贤诗,将进酒,劝学诗,曹植的诗才不用多言。

    而今日曹植算是又给曹操一个大大的惊喜,阿房宫赋和师说两篇文章,不仅才气过人,而且还蕴含至理,就连曹操听了都收获匪浅。

    之前还担心曹植自毁前程,但现在曹操一点也不担心了。

    自毁前程?现在曹植不管往哪走,哪里便是前程!

    前程就在曹植脚下,或者说曹植本身就是前程。

    而这次月旦评事件,发展到当下的局面,其实攻守已经转变了。

    之前是华歆在攻击曹植,试图将曹植这个主考官赶走,然后由华歆主持。

    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是曹植在反攻,攻击经学的弊端。

    而华歆则是在防御,保住经学的体面,不让曹植将经学的招牌砸碎了。

    高台上,众人看到曹植停下手中之笔,众人的心不由都悬起来。

    “挂起来吧。”

    陈琳和杨修闻言,这才从地上起身,二人偷瞄了一眼,不由身体都是一震。

    此前看了前两句,已经让他们内心震动不已,现在看到后边的内容,瞬间感觉头皮发麻,内心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杨修没有迟疑,立即将旗杆上挂着的《短歌行》撤下来,然后将手中的白幡悬挂上去。

    白幡缓缓升起,来到旗杆的最高点。

    一阵清风拂过,白幡不由迎风招展,同时也将上边的内容展现在世人眼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静!

    场中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众人看着高台上,旗杆下,曹植负手而立的身影,原本不挺拔的身姿,此刻却骤然伟岸起来。

    “砰!”

    曹丕身子一软,直接瘫倒在车厢内,面如死灰,心如死水。

    败了!又败了!在这四句话面前败得彻彻底底。

    任凭曹植有千般算计,此刻也输得裤衩子都没了。

    车厢内气氛沉闷得要死,一向自诩足智多谋的司马懿,也彻底没了声音。

    旗杆上迎风招展的白幡,宛如一道降妖除魔的符箓,将所有牛鬼蛇神镇压了。

    “你问我有何志向?这就是我的志向,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高台上,曹植笑对众人,侃侃而谈。

    没人接话,曹植一人之才气,让全场学子噤声。

    华歆再也不嚣张了,眼瞅着曹植没注意他,便不由悄悄隐没到人群当中,打算跑路了。

    不能再待下去了,再留在原地,迟早要被曹植踩死,被曹植一脚踩碎经学的金字招牌。

    “华师,您这是要去哪里?”杨修的声音传遍全场。

    华歆闻言身形不由一顿,众人这才差距华歆竟然要溜!

    堂堂大儒,如今不敢面对曹植一介后辈,许多学子心中不由感到失望。

    毕竟许多学子并没有接触过华歆,华歆的大儒形象,都是学子们脑补出来的形象。

    在学子的心中,如此闻名天下的大儒,应当是学究天人,德高望重,博古通今之人。

    而今日一见,颇有一种见面不如闻名,感觉有些徒有虚名的样子。

    华歆到场除了找茬之外,在学术方面没有任何发挥。

    没写诗,没写文章,更没有什么经国济世之言。

    反观曹植,诗词歌赋,文章经典,如羚羊挂角,如天马行空,全都是信手拈来。

    这让众多学子心中不禁产生怀疑,到底是谁的学问更高呢?

    这个念头在脑海当中出现,便深深扎根,挥之不去。

    当众人开始质疑你时,你最好真有本事,能够经得起推敲,不然形象崩塌就是必然的事情。

    “老匹夫休走!”曹植不客气道:“之前一直是你问我,现在也轮到我问你了。”

    “身为天下名士,海内大儒,你有何志?又有何能?有何文章?有何德行?”

    华歆闻言身子一抖,众目睽睽之下,总不能直接离去,但面对曹植的询问,华歆张口却什么也答不上来。

    华歆不是一点本事都没有,能成为大儒名士,多少还是有些能耐。

    但非常不幸,他今天算是踢到铁板上了。

    此刻不管华歆回答什么,在‘横渠四句’面前,都会显得无足轻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就像四座大山一样,压在华歆的心头,压得华歆喘不过气来,自然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诸位学子,这就是所谓大儒的真面目!”

    “什么狗屁大儒,全都是沽名钓誉之辈,都是相互吹捧出来的!”

    “你吹捧我一句,我吹捧你一句,不用钻研学问,等吹捧的时间长了,年龄也上去了,自然而然就能成为‘大儒’!”

    “你们愿意当这样的‘大儒’吗?”曹植看向众人问道。

    “呸!不愿意!”立即有激愤的学子骂道。

    华歆人设崩塌,以前被捧得多高,现在就会摔得多疼!

    以前学子们有多敬仰,现在就有多鄙夷。

    “德不配位,必遭反噬。”曹植继续开口道:“不要再去钻研什么狗屁经学了。”

    “一千个学子眼中,就有一千个孔夫子。”

    “我们要继承圣人的绝学,但同样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而不是不断注解、曲解圣人的学问,牵强附会,自我欺骗。”

    “刚才攻击我不懂‘咸有一德’篇,那谁能告诉我咸有一德讲得是什么?”

    曹植状态越来越好,缓步走在高台上,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回曹公子,讲的乃是伊尹对太甲说的话。”

    “伊尹曰:天命无常,只有经常修德,才可保住君位。停止修德,就会失去君位。”

    “很好。”曹植赞许地点点头,继续道:“咱们就当这篇‘咸有一德’是伪作。”

    “但我问你们,这篇文章讲述的道理是对?还是错?”

    “劝诫君王修德,是对还是错?”

    有学子立即举手道:“自然是对的!君王就要注重德行。”

    “既然道理是对的,为何要将其移出尚书?”

    “读书就是为了明理,难道非得是原作者讲述的道理,才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是伪作,但也是前人所讲之理,难道就因为是伪作,他讲的道理就错了吗?”

    曹植的话发人深省,众多学子都感觉确实是这个道理。

    道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道理是不会骗人的。

    “华歆者,沽名钓誉,徒有虚名,名为大儒,实则草包!”

    “管宁者,山野村夫,国家有难,却遁世避难,掩耳盗铃也!只会从故纸堆里刨根问底,搜寻天下姓氏。”

    管宁写过一篇姓氏论,搜集天下各种姓氏的起源。

    “卢植者,还是有点本事,但却醉心于反切法,难堪大任。”

    卢植,也就是刘备的师父,大汉最后的名将,不过晚年喜欢研究反切法,也就是古代的拼音。

    “郑玄者,不明事理,将‘咸有一德’移出尚书,可见其狗屁不通!”曹植直接把华歆及其同门都骂了个遍。

    其实曹植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有本事,但这些人是自己的敌人,曹植自然不能去称赞他们,只能贬低打压。

    毕竟,是他们先来贬低打压自己的,曹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曹植的目的就是为了砸了经学的招牌,因为曹植很清楚,经学发展到巅峰,那就是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的八股,就是对于四书五经的注解。

    先秦时期出现了四书五经,到了明清还在研究四书五经,几千年的时间内,一直再给这几本儒家经典注解,圣人的意思早就歪得不能再歪了。

    不如趁早,直接将其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