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章 空印案发
    第22章空印案发

    回到楚王府。

    朱桢正在设计一些机构零件,这是他近来没事时的爱好。

    一抬头,发现徐妙去从外面进来。

    朱桢奇道:“才和你分手,就想我了!”

    “你少贫嘴。”

    徐妙云到案前,见他画的东西一个看不懂,心中大是奇怪。

    “这都是些什么东西,七弯八拐的。”

    “即不是想我,你来又有何事。”

    徐妙云还没过门,是不可能主动上门的。

    这必然是有大事。

    “胡八死了!”

    胡八,就是朱桢在秦王府见过的那园匠。

    朱桢吃了一惊。

    没想到自己偷偷摸摸见他一次,就把他给害死了。

    “是被活活打死的,说他偷了东西。”

    “胡八这人我知道,是个正规人,不可能去偷盗。”

    “你我才出他家门,一转身就杀了你的人。”

    朱桢当然明白,这是观音奴发现了自己在她家偷偷见一个下人,怀疑到了胡八是桩子。

    这种事朱桢也管不了。

    大贵人家打死一个下人,司空见惯。

    “我知道了!”

    徐妙云嗔道:“就这样随他?”

    “那还能怎么办?”

    自己总不能管到人家的家事吧。

    “这口气我咽不下!”徐妙云很气愤。

    “好啦!好啦,人生在世谁都有气愤的时候,得学着受气才能长寿。”

    这时外面丫环小蓝进来禀报,说是锦衣卫副使王直来了。

    朱桢和徐妙云到了偏殿,王直见过朱桢。

    王直看看徐妙云,因为徐妙云的美妆,先是呆了呆,然后闭口不言。

    “有话直说,这里没外人。”

    王直这才道:“标下监视海别,发现她这几天都会去一个银匠铺。”

    “今天又和秦王妃去过。”

    “标下记得,上次凉国公回朝,曾说过京城有人通元,据臣所查,这个银匠铺曾消失过一段时间。”

    “是在半月前,这个银匠铺又回来了。”

    “海别每次去银匠铺都是打造一些首饰,但标下发现,她的首饰都是金的,没有佩戴过银首饰。”

    这些调查发现,自然能说明一些事实。

    但也不能就凭这个定罪秦王妃。

    “标下请令,立即捕拿银匠铺东家。”

    “不可以!”朱桢回道:“罪证不确实,此举只会打草惊蛇,等等再说,严密监视这个银匠铺。”

    朱桢送走徐妙云,一再答应会为胡八报仇,徐妙云才稍有气消。

    怎么说,那个胡八也是息的瓜藤亲戚。

    本想照顾人家一下,没想到把人家照顾死了,一家老少生活再也没了着落。

    ……

    武英殿。

    朱元璋捧着奏章,看一本甩一本,越看越怒,直到动粗口了:“你娘的!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吏部,刑部,御使衙门都是干什么吃的。”

    原来今年的朝廷收入不大对谱。

    朝廷连年征战,收入却是一年少过一年。

    而下面各地各府的布政使上的奏章都表明各项税收都如数到京。

    可现实是,京城户部并没有。

    那就奇怪了,下面的缴了,上面帐薄上却不对数。

    难怪朱元璋要爆粗口。

    旁边站着太子朱标和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颤颤不敢回话。

    其实这种事从元朝以来,就是每年都有的。

    最正常不过。

    无非是有人从中贪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说话啊!”

    朱标统领百官,多少是知道一点的,但他就是不说。

    他知道,让父皇知道,依他的爆脾气,将是腥风血雨。

    詹徽、傅友文更清楚,却不便说。

    唯一被瞒着的就是朱元璋。

    “你们都不说是吧!?”

    朱元璋怒气溢于言表。

    “你们退下,太子留下!”

    敢在自己面前不说的,朱元璋明白,这可能牵扯到他们的身家性命,甚至更甚。

    “老大!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父皇,治国如烹小鲜,我大明立世不久,如要长治久安,宜慢火小烹。”

    这是劝朱元璋不必太恼火,有些事是避免不了的。

    当政者其实都明白,哪怕是现代,谁都想把国治好,什么坏的东西都没有,但这又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只有慢慢完善制度法治,才是长久之道。

    朱标的这个意思是正确的,但朱元璋一生最痛恨贪污腐败,他自己小时就是被这个逼得去讨饭。

    现在自己可以拿主意了,哪还容得下这些人。

    “老大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放纵他们?逼得百姓个个去要饭?”

    “朝廷没钱,又要打仗,怎么办,只有向百姓要,哦!现在要了钱粮就给那些人拿走了!”

    “天下没这种好事!”

    “他们是缺衣还是少食啊!”

    太子朱标给教训得一愣一愣的,细声回道:“胡相统领百官,父皇不如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