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64章:划江而治,军阀林立
    西北军政府,又进入可苟的状态。但并不是意味着什么都不做,此时西北军政府做的就是打通丝绸之路与分工生产。

    丝绸之路,很快就打通了。那二十万蒙古骑兵,一路打到了欧洲,强行的凿出了一条贸易通道。

    路上一切有可能威胁到丝绸之路的势力,都被这些蒙古骑兵给扫灭了,例如路上碰上的车臣势力,已经基本灰飞烟灭。

    这些蒙古骑兵回到西北的时候,带回来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些东西,又被他们购买了大批的商品,然后向西运输。

    这个丝绸之路,杨毅基本上完全是交给蒙古各部骑兵去做。

    与此同时,在西北开始了工业革命。

    真正的工业革命,并不是有工业体系就算是完成了工业革命。真正的工业革命,是找出能让人健康长寿的因素,并进行发扬光大。找出会让人早夭短命的因素,并进行消灭。

    在这一点上,哪怕二十一世界的西方人,也没有完成。

    所以工业革命,彻头彻尾的是一场骗局、自嗨。

    西方人的工业革命,毒性还是很大的。

    工业革命,和有没有蒸汽机,有没有珍妮机什么的,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是一种治理理念的问题。

    什么工业革命的最后一班车,随便听听就好了。

    西北地区的工业革命,其核心还是围绕着杨毅布下的‘九阳大阵’来运转的。将有益于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进行无限的放大、扩展。

    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因素,进行无限的消除、灭杀。

    这就意味着,会形成产业分工。

    不死鸟的寿命,能用完一年还有一年,关键就在于营造一个,越来越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

    因此,西北的法律体系,看起来就有些奇葩。

    西北的法律体系,没有太多的法律条款,只有原则性的条款。一切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行为,都可以被归入犯罪行为。

    然后按照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等级,来判定罪行的轻重。再按照是否有利于人类繁衍,来判定刑罚的高低。

    大道至简,无非如此!

    繁琐的法律条款,最终只会让人罔顾事实,陷入无限制的扯皮之中。

    在明末这种人类财富大亏空的时期,时间成本才是最宝贵的。西北军政府制定的这种法律原则,其背后就是军事力量的背书。

    只要违背这种原则,都可以拉去定罪、处罚、判刑,运转效率非常高。

    这种法律体制,更注重‘理法’,而在法理上则是有些不足。即理法上非常清晰,但在判罚力度、方式上,可能有些不足之处。

    总体上,凑合着用吧!

    明代的法律条文,主要也是注重理法为主,西北采取的这套法律制度,也算是一路沿袭,运转得还是比较流畅的。

    就在杨毅继续苟着的时候,大明各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运作与变动。

    首先是南方地区,形成了一个划江而治的基本格局。南方地区,向来不太承认北方的京城的合法性。

    因为北方的京城,是朱棣搞出来的。

    朱棣当时为了要到即为诏书,就让方孝孺去写。方孝孺就是不写,最后被朱棣株连十族,并被腰斩。

    方孝孺被腰斩的时候,还用自己的血写了十五个‘篡’字。

    方孝孺这个人的一系列行为,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南方留都,对朱棣的看法。这种观念,是一路延续下去的。

    西北开始销售军火之后,南方小朝廷一看,这玩意也不贵嘛!众筹几下,就能买一大批回去。

    有了这些火器,那还要看崇祯的脸色?

    直接划江而治,崇祯又能他们怎么样?税也照样交啊!那点农业税,不过就是像打发叫花子一样。

    而且大明的经济中心,从来都是在南方。

    这一波操作下来,南北基本割裂了。

    紧接着长江以北地区,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运作。首先是贺人龙,经过一番政治运作后入主晋省,成为了晋省军阀。

    紧接着,是左良玉成为了鲁省军阀。

    祖大寿,则是成为了辽西军阀。

    大明的门阀化,显然是没有足够的太虚能量作为后续支撑。那么多门阀,哪来的那么多能量?

    根本难以为继,既然门阀难以为继,那就必然会倒车。

    经过一番倒车之后,军阀就开始大量产生。

    除了场上这几个大军阀,长江以北各省又出现了一大堆的小军阀,这些军阀围绕着入主中原的目标,逐步的导向了军阀林立的状态。

    而在南方各省,则是勋贵们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