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指鹿为马,一石二鸟之计
见老曹一脸便秘的模样,徐然忍不住想笑。
曹老板每次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总要打击他。
哎,实在有些于心不忍啊……
“咳咳,孟德啊,董卓主动来求你投靠,亦非难事。”
“相反,你若主动去投靠,反而失了先机。”
“而且,等董卓来拉拢你投靠时,你还得抻着,既不答应,也不反对。”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捞取……咳咳,发展壮大。”
曹操目瞪口呆,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我还得抻着?
这……
曹仁忍不住问道:“子玉,你……说得直白一点。”
徐然这才想起,还没回答为什么董卓会主动拉拢的问题,于是笑道:
“如我所料不错,并州丁原就要来了。”
当然不可能料错了,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嘛。
“丁原的并州军有五六万,董卓虽号称二十万大军,但还要留守西凉,来洛阳的差不多也是五六万的数量,所以单论兵力,二人旗鼓相当。”
“这个时候,洛阳城的本地兵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谁能争取到洛阳带兵将领的支持,谁就能占据更大优势,进而兼并对方。”
“而洛阳的西园八校尉中,袁绍与董卓是死对头,是不可能与董卓联盟的。”
“袁绍会与丁原结盟,而且说不定丁原就是他引来的。”
“袁绍与丁原联手后,实力就会超过董卓。”
“所以呢,董卓为了自保,也不得不主动拉拢孟德啊。”
经过徐然抽丝剥茧的分析,曹操与曹仁恍然大悟。
而徐然这一切的分析,都是基于一个前提条件:丁原会引兵来洛阳城。
至于这个前提条件能不能成立,曹操二人是丝毫没有怀疑的。
子玉说丁原会来,那他就一定会来。
曹操端起茶杯,仰头一饮而尽,就仿佛喝的是美酒,看得出,此刻他心情极好。
“多亏子玉,要不险些误了大事!”
“这么说来,咱们只需静候董卓上门喽?哈哈!”
虽然曹操是个能屈能伸之人,为了积蓄力量,他不介意暂时性地向董卓低头。
但若是,可以不低头就能实现目的,谁愿意去低头呢?
徐然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饮了一口。
曹仁干站在一旁,有些无语地望着两人,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
说了半天,俺也口渴啊……
可桌子上,总共就只有两个茶杯,老曹压根就没给他和曹洪准备。
嗯?
突然间,曹操爽朗的笑声戛然而止,眉头皱得越来越紧。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这让他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徐然、曹仁、曹洪三人,见他突然沉默,都下意识地朝他看去。
“这么说来,早来进京之前,董卓哦不,应该是李儒,就已谋划好了所有事情?包括废立之事?”曹操试探地问道。
曹仁闻言一愣,心头剧震:好厉害的谋划,走一步定三步!
徐然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孟德,有没有想过,董卓觐见太后之事,何以会传得如此迅速?而且连谈话细节都一字不漏?”
曹操诧异道:“子玉是说……这也是李儒有意为之?”
徐然点了点头,用略带钦佩的语气道:“李儒这是效仿秦之赵高,指鹿为马啊。”
曹操顿悟,了然道:
“好个一石二鸟之计!”
“既稳住了太后,借力压住了袁绍,又分辨出了那些人可用,那些人不可用。”
说到这里,曹操忍不住感慨道:
“李儒凭一己之力,助董卓称霸西凉十余年!现又助董卓登临朝堂,主宰朝政,此人大才啊!”
徐然微微叹了口气,心情有些复杂。
如遇明主,大事可成!
李文优,可惜啊……
这位三国前期智谋的天花板人物,如果遇到的是曹操,而不是董卓,又会是怎么的结果呢?
徐然突发奇想,如果日后有机会,一定要把李儒笼络到麾下。
这个狠人的手段,很适合处理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啊,用来对付刘大耳那样的伪君子,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一直看蚂蚁打架的曹洪,终于忍不住插嘴道:
“那又怎样?李儒这厮的每一步计划,还不是都被先生算到了?”
“要俺说,先生之才,远胜李儒!”
曹洪,徐然的头号铁粉,无脑支持的那种!
见曹洪愤愤不平的样子,曹操与曹仁忍不住哈哈大笑。
“子廉,是个老实人啊!”
“子廉,所言极是啊!”
曹操很清楚这个族弟的性子,耿直汉子,一根筋。
现在的徐然,恐怕在这位族弟的心中,比他爹的地位还要高!
在他这位族弟看来,徐先生的谋略天下第一,其他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让曹操有些苦笑不得。
徐然能看透李儒的所有谋划,并提前想好应对之策,自然是技高一筹,这还用得着特意强调吗?
你曹洪脑子笨,不代表我们跟你一样榆木疙瘩啊……
徐然饱含深意地看了曹洪一眼,很是无语。
尼玛,拍马屁也是有技巧滴。
你这样生舔,我很尴尬啊!
…………
黄昏,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就要消失。
皇宫的大门即将关闭。
此时,却有一辆马车停在了宫门之外。
守门的西凉士卒见状,举着长枪便要上前驱赶。
但当他们看到那名车夫之时,顿时大惊失色,吓得连连后退。
“华将军!”
那名车夫,竟是董卓麾下的头号猛将——华雄!
华雄没有理会,径直拿出马凳,扶着一名瘦削的中年人从马车上下来。
几名守门士卒面面相觑,惊疑不已。
除了董刺史,还有什么人能让华雄亲自驾车?
如果曹操等人在此,便能一眼认出,他们口中谈论的李儒,出现在了皇宫的门口。
李儒一袭连帽黑袍,将全身都罩住了,似乎不愿被人发现。
他虽协助董卓经营西凉十数年,但因鲜少露面,所以军中底层士卒大多并不认识他。
李儒叫过守门的什长,问道:“你等可知,陈留王的寝宫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