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章,铁骨铮铮王司徒,天下楷模
    第34章,铁骨铮铮王司徒,天下楷模

    听到袁隗的斥责,董卓冷笑不已。

    锵!

    董卓拔出佩剑,仗剑而立。

    众大臣顿时乱作一团。

    难倒董卓要在朝堂之上逞凶?

    望着凛冽的寒光,袁隗不自觉地后退了几步。

    边让终于反应过来,他指着董卓,怒骂道:“董卓,难倒你想弑君吗!”

    董卓没有理会,冷哼一声,将宝剑重新又插回了剑鞘。

    就在众人不明所以之时。

    董卓又一指刘辩,冷嘲道:

    “你们睁大了眼睛看看,这就是大汉天子,你们的陛下!”

    只见刘辩瑟瑟发抖,身下有一滩水渍,正慢慢向外扩散。

    惊惧之下,竟是被吓尿了。

    反观刘协,一直镇定自若,自始至终都没露出一丝怯色。

    两厢对比,差距极为明显。

    不少大臣,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大汉立国三百余年,高祖皇帝、武帝、文帝、光武、景帝……

    哪一位不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即便是桓帝、灵帝这样的昏君,那也是乾纲独断,不似刘辩这般懦弱。

    董卓冷眼看向袁隗,质问道:

    “袁太傅,咱家问你。”

    “这样的天子,能成为中兴之主吗?

    “他能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大汉吗?”

    “他对得起大汉的列祖列宗吗?”

    一连串的反问,逼得袁隗哑口无言。

    毕竟事实就在眼前,天子实在是太不争气了。

    董卓站在九龙台阶之上,冷冽的目光扫视着群臣。

    而大殿中的一众大臣已乱作一团,声音吵杂。

    “咳咳!”

    “列位,且听老夫一言。”

    乱哄哄中,王允颤巍巍走了出来。

    众大臣见老司徒要说话,纷纷停止了议论。

    王司徒一向铁骨铮铮,宁折不弯,乃是天下臣子的楷模。

    董卓自然也知道王允的脾气,不由冷眼看去,目露凶光。

    先是太傅袁隗,后是司徒王允,三公还真没一个让咱家省心的。

    没想到,王允一开口,却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当今天子,处事过于优柔,而自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

    “值此乱世,董将军行废立之事,实属无奈之举,可谓用心良苦啊!”

    嗡!

    刚刚安静下来的德阳殿,瞬间又炸了锅。

    而且,这次的反响,比刚才还要激烈。

    就连董卓也懵了,他下意识地看向女婿李儒,目光中带着询问之意。

    李儒眉头微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死死盯着王允,似乎想要把他看透。

    袁隗在一旁怒目而视,暗骂王允无耻。

    太尉杨彪则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什么。

    德阳殿乱作一团,犹如集市。

    王允只好又清咳了两声,冲众人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听他继续说。

    见众人安静下来,王允继续道:

    “陈留王殿下,英明神武,聪慧仁孝,颇有先帝遗风。”

    听王允说到这里,众人纷纷投去鄙夷的目光。

    一向自诩铁骨铮铮,一身傲气的司徒公,竟也主动向董卓低头了!

    英明神武,颇有先帝遗风?

    呵呵,真是可笑至极!

    先帝是谁?

    灵帝!

    这位传奇皇帝,可谓是大汉之耻。

    那种种匪夷所思的骚操作,看得人辣眼睛。

    比如:

    他下令所有宫女不准穿贴身短裤,以方便他操作。

    敢有不从者,处死!

    为敛财,他公开明码标价,卖官鬻爵!

    更奇葩的是,他竟开放后宫,让妃子接客!!

    就是这样一个昏君,也配称英明神武?

    黄巾起义,是在谁在位时爆发的?

    方今的乱世,又是谁造成的?

    你王司徒,说陈留王有先帝遗风?

    真不知是在夸他还是贬他!

    王允的变节,虽让很多人不齿,但更多的人却开始主动效仿。

    很快,又有几名大臣表示了赞同。

    一时间,效仿的人越来越多。

    “为天下大义计,臣等奏请改立陈留王为帝!”

    在王司徒的带领下,大多数的大臣已赞成董卓废帝。

    袁绍眼睁睁看着这一幕,被气到手脚发抖。

    他本以为已稳操胜券,没想到对方来了招釜底抽薪。

    天子被废,意味着他的护驾之功,吹了。

    搞不好,十常侍都是有功之臣了!

    这TM叫什么事!

    “董卓老贼!”

    袁绍怒火中烧,咬牙切齿。

    此刻,他恨不得上去与董卓拼命。

    “本初,切莫冲动!”

    袁隗忙拉住袁绍衣襟,怕他冲动误事。

    “一切等丁原到了再说!”

    “且让董贼得意两天。”

    袁隗不愧是老狐狸,比袁绍要沉稳地多。

    今日之事,已不可为,徒然在话语上与董卓争锋,没有任何意义。

    董卓看向王允,开怀大笑。

    他实在没想到,王允竟会公开表态支持自己。

    三公位高权重,王允为三宫公之首,天下楷模,他的表态极为重要。

    进入洛阳之前,李儒就曾反复推演过朝堂的几大阻力,其中就有司徒王允!

    而对于三公,就连李儒也建议,只能拉拢,不能以武力逼迫。

    三公背后的世家势力,太庞大了,盘根错节,深不见底。

    “老司徒一心为国,令人钦佩啊!”

    董卓大笑着走下台阶,伸手拍了拍王允的肩膀。

    王允恭敬地后退了一步,弯腰拱手道:

    “老将军谬赞了,我等是为大汉所谋,非为私利!”

    董卓忙道:“司徒公所言极是!”

    李儒默不作声,他一直在仔细观察王允的一举一动。

    可惜,并未发现有何异常。

    但他知道,王允必有所图。

    早在西凉时,李儒就仔细研究过王允,知道这不是他一贯的风格。

    事出反常必有妖!

    王允上前一步,看向董卓,客气道:

    “董公,老夫还有一策,不知董公是否愿意采纳?”

    称呼董卓为董公,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董卓心情大好,当即道:

    “司徒公但说无妨,如若于国有利,咱家定当采纳。”

    这也算投桃报李,感谢对方刚才的声援。

    王允道:

    “自外戚、宦官之乱被平定后,地方上出现了很多的职位空缺。”

    “而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老夫建议,可多提拔一些青年才俊之辈,委派到各地州郡,担任郡守或州牧。”

    “一则,可为大汉培养一批年轻官员。”

    “二则,也可彰显董公之贤名。”

    说到最后一句,王允还特意提高了音量。

    董卓大喜,嗨,这是好事啊!

    这个老王头,还真是上道,董卓看王允,真是越看越顺眼。

    “司徒公所言极是,咱家定当采纳!”

    “此事还需司徒公多费心。”

    “这青年才俊的名单嘛,就由你来拟定,拟好后,拿给咱家过目。”

    董卓也不傻,将最后的任免权放在自己手中。

    王允嘴角微扬,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好,既然董公信任,那老夫就不推辞了。”

    李儒暗自冷笑,他已猜到了王允的用意。

    王子师用心险恶,其心可诛!

    (PS:鲜花等数据,两天了一动不动,还有人看吗?呜呜……)